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0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根据调查,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33属62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2属45种;附生兰11属16种;腐生兰1属1种。从海拔分布来看,1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主要分布的是中国特有种和温带分布种;400 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则以热带分布种为主。单种属有21属,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的63.6 %。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1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以东亚分布占主体。保护区特有种丰富,中国特有种15种。与邻近地区相比,保护区兰科植物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44.0%),与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最低(38.2%)。  相似文献   
932.
本文针对烟粉虱在不同寄主苘麻和甘蓝上的嗜好性,就室内趋性、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并设计苘麻不同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评价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室内趋性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对烟粉虱具极显著的诱集作用,接虫60h后苘麻上的成虫数是甘蓝上的5.5倍,若虫数为4.7倍.在大田甘蓝生育期内,苘麻对烟粉虱成、若虫的诱集效果分别可...  相似文献   
93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例,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99例COPD患者检出白色念珠菌137例(68.84%),光滑念珠菌32例(16.08%),热带念珠菌17例(8.54%),克柔念珠菌9例(4.52%),毛霉菌3例(1.51%),清酒假丝酵母菌1例(0.50%);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热带念珠菌有上升趋势;196例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6%、5.1%、1.0%、8.7%和0;2008年至2010年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34.
益生菌拮抗阪崎肠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8种常见益生菌对阪崎肠杆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耗尽上清对阪崎肠杆菌的抑菌圈,获得对阪崎肠杆菌具有较强抑菌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采用混合培养法对2株益生菌与阪崎肠杆菌的拮抗竞争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8种益生菌耗尽上清均能抑制阪崎肠杆菌,其抑菌能力具有热稳定性且依赖于酸性pH环境。阪崎肠杆菌(107CFU/mL)与鼠李糖乳杆菌(108CFU/mL或109CFU/mL)共孵育至24 h,其活菌量开始逐渐下降,至120 h孵育结束下降到105CFU/mL;菌量比为1:10的阪崎肠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共孵育至24 h,其活菌量开始逐渐下降,菌量比为1:100时则提前至8 h,至120 h孵育结束活菌量均下降到102CFU/mL。结论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有效地竞争拮抗阪崎肠杆菌。  相似文献   
935.
目的探讨构建心肌梗死模型的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位置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SD大鼠经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后分别在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处(低位结扎组)与在距主动脉根部约3 mm处(高位结扎组)结扎左冠动脉,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冠脉外步骤同低位结扎组,术前术后分别行心电图检查,且4周后取出心脏行病理学检查及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高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55.5%,总存活率13.3%;低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36.2%,总存活率66.7%;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存活率100%。大鼠体表心电图在非心肌梗死者QRS-T波群呈成"M"型波,在心肌梗死者R波与T波融合成高大的帐篷状单波,无明显ST段。4周后心肌组织形态学特点符合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结论距大鼠主动脉根部约3 mm结扎左冠状动脉,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结扎左冠状动脉,能满足实验需要;大鼠的体表心电图无明显ST段。  相似文献   
936.
鸡粪堆肥的酶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鸡粪和菌糠为主体物料在高温堆肥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以及蛋白酶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通过测定各酶活动态变化,了解各酶在鸡粪堆肥中的变化规律。其中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采用DNS比色法,木聚糖酶活采用还原糖法,蛋白酶活采用福林法进行测定。结果随温度不断变化和酶本身的性质以及物料的作用机制机制不同,酶活动态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物料发酵温度在0~3 d时迅速上升,在3~18 d持续高温期,15 d之后下降趋于恒定。各酶活变化基本上符合先上升至峰值再下降,最后保持恒定的规律。其中各酶发生高效反应的时间具有不一致性,纤维素酶活在第18天时达到峰值,淀粉酶活在第9天时达到峰值,木聚糖酶在第12天时达到峰值,而蛋白酶活在第3天时即达到峰值。结论酶对物料腐熟具有重要用,本研究结果为堆肥腐熟提供参考指标,对优化堆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7.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研究发现,牙周炎与全身多器官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有关,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近年来,牙周炎与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将近期对牙周可疑致病菌感染下呼吸道的途径及其作用研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38.
谭明娟  梅燕萍  徐菲  黄晓沁  张军芳 《生物磁学》2011,(15):2883-2884,2861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和IRF从化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其中IRF值较第7天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PLT则于化疗后第7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是预测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39.
李珊  吴海  申可佳  蔡光先  谭周进  蔡锐  李迎秋 《生物磁学》2011,(12):2251-2253,2257
目的:考察薏米黄酒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首先对模型组和给药组注射环磷酰胺造模,0.15 ml/d/只,连续3d,第4d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3 ml/d/只,给药组灌胃薏米黄酒0.3 ml/d/只,连续灌胃14d。第1、4、18d对各组小鼠称重;第18d处死小鼠解剖取脾脏、胸腺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取肠道内容物做肠道微生物培养。结果:薏米黄酒与小鼠的体重变化无关;给药组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系数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数量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薏米黄酒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40.
伍兵  邓悟森  谭周进  肖嫩群  张浩 《生物磁学》2011,(15):2858-2861
目的:研究鸡粪堆肥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规律,为有机堆肥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取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布法对堆肥样品进行计数。结果:在发酵过程中,菌数量变化在肥料表面上基本是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其中细菌在30cm和60cm深处趋于平稳,真菌在30cm和60cm深处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在第12d后有个急速下降的过程。放线菌在30cm和60cm深处数量比较少。而在后熟发酵过程中,3种菌数的变化规律比较平稳。结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都会抑制放线茵的生长,其中细菌作用大,真菌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