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8篇 |
免费 | 354篇 |
国内免费 | 387篇 |
专业分类
537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467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556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33篇 |
1992年 | 273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111篇 |
1987年 | 93篇 |
1986年 | 69篇 |
1985年 | 103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17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74年 | 9篇 |
1973年 | 11篇 |
1967年 | 8篇 |
1965年 | 8篇 |
1962年 | 10篇 |
1960年 | 9篇 |
1957年 | 15篇 |
1956年 | 21篇 |
1955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因重复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 是基因组和遗传系统多样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重复有何利弊, 基因发生重复后, 2个重复子拷贝的保留在基因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偏好性, 子拷贝在表达和进化速率上如何分化, 以及重复基因为什么会被保留下来一直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对以上重复基因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 并对重复基因的进化机制和理论模型及其近年来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2.
肿瘤相关基因syntenin在乳腺癌的转移和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yntenin基因编码蛋白的C端有2个串联的PDZ(PDZ1和PDZ2)结构域,它们与该蛋白的功能密切相关。PDZ结构域存在于多种蛋白质中。用PCR方法扩增了syntenin全长、N端(ΔPDZ)、串联重复的PDZ(2PDZ)、PDZ1和PDZ2结构域编码序列,并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GEX-2T载体中的GST序列编码融合,构建成重组质粒pGST-syntenin、pGST-ΔPDZ、pGST-2PDZ、pGST-PDZ1和pGST-PDZ2。将这些重组质粒分别转化E.coli DH50α后,分别表达了相应的GST融合蛋白。Westem blot检测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能与GST抗体反应。表达的GST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为PDZ结构域及其相关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943.
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6.鸟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在江苏泗洪下草湾组中补采到的6种鸟类,其中包括天岗琵鹭 Platalea tiangangensis sp. nov.和松林庄古石鸡 Palaeoalectoris songlinensis gen. et sp. nov.,前者系琵鹭属迄今最早的记录,后者为雉科鹑族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员. 相似文献
944.
杭州西湖水域可培养异细菌的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对杭州西湖水域可培养异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年平均值只有510 CFU/mL。从季节变化来看,温度较低的12月和3月其数量相对较多,分别为809和757 CFU/mL,而温度较高的5月和10月只有327和330 CFU/mL。表层底泥中可培养异养细菌的数量平均为2.27×105 CFU /g (以干泥计),其中长桥湾相对较多,为3.06×105 CFU /g,而湖心泥中只有1.70×105 CFU /g。从季节的变化看,也是冬季的数量比夏季高。调查还发现西湖水域优势菌的优势度高,多样性指数低。在三个湖区连续1年的测定中总共只出现14种类型的菌落,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气单胞菌属。水体中优势菌的优势度为36.8%~80.4% ,平均54.5%;多样性指数H介于0.682~1.787之间,平均1.160。底泥中优势菌的优势度为27.7%~72.7% ,平均51.7%;多样性指数H介于0.809~1.774之间,平均1.309。水体中的细菌有9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很少;产色素菌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以产黄色素菌落为主,平均达20.1%;芽孢杆菌所占的比例较低,只有4.24%。而表层沉积物中产黄色素的菌落较少,只有2.07%;芽孢杆菌的比例则相对较高,为14.1%。 相似文献
945.
酿酒酵母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内外环境的氧化攻击。活性氧族物质的累积能够损害细胞中的脂质、DNA和蛋白质,从而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严重者将造成细胞死亡。为了对抗氧化胁迫,酵母细胞在不断地适应过程中,进化出了较为完整的保护机制,呈现出多水平多层次的应激应答反应。细胞在非酶水平、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了活性氧族物质的清除和胁迫信号的传递应答。本文对酵母细胞在氧化胁迫环境下的应答调控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46.
本文报道在云南省昆明市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上发现的斑痣盘菌科一新种,即松生小鞋孢盘菌(Soleella pinicola Y.R.Lin et W.Ren)。对该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主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947.
948.
Miguel de Mulder Gonzalo Yebra Adriana Navas María Isabel de José María Dolores Gurbindo María Isabel González-Tomé María José Mellado Jesús Saavedra-Lozano María ángeles Mu?oz-Fernández Santiago Jiménez de Ory José Tomás Ramos áfrica Holguín Madrid Cohort of HIV-Infected Children 《PloS one》2012,7(12)
949.
60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与B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与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和速度比浊法检测60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血清APOAI、APOB水平,并与其他肝脏生化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活动肝硬变代偿性与失代偿性两组APOAI,APOB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APOAI与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呈负相关性(P<0.01,P<0.01,与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IB)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P<0.01,P<0.05)。APOX仅与FIB呈显著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死亡组两组APOAI有显著性差异(P<0.05),APO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APOAI,APOB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硬变的严重程度,且APOAI比APOB更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950.
中国人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类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卵巢上皮性肿瘤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肿瘤进展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中,卵巢上皮性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的9.52%,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该位点遗传不稳定的发生。其中,LOH的发生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的LOH发生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FIGO Ⅲ Ⅳ期的LOH发生率高于Ⅰ Ⅱ期(P<0.05)。MSI发生率与卵巢上皮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FIGO分期均无关。nm23H1 蛋白阳性率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分别为56.00%和57.14%,高于良性肿瘤的13.64%和正常卵巢组织的8.33%(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淋巴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转移组;FIGO Ⅲ Ⅳ期nm23H1蛋白阳性率低于Ⅰ Ⅱ期(P<0.05)。此外,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在卵巢上皮性癌中,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0.00%,显著低于LOH阴性组的73.68%(P<0.01)。实验结果提示, 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LOH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并赋予卵巢上皮癌高淋巴结转移、低预后的特性。提高卵巢上皮癌局部nm23H1蛋白的表达,可减缓肿瘤的淋巴转移并提高预后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