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1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507篇 |
专业分类
539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468篇 |
2010年 | 351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556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33篇 |
1992年 | 272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111篇 |
1987年 | 93篇 |
1986年 | 69篇 |
1985年 | 104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17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74年 | 9篇 |
1973年 | 11篇 |
1968年 | 8篇 |
1967年 | 8篇 |
1965年 | 8篇 |
1962年 | 10篇 |
1957年 | 15篇 |
1956年 | 21篇 |
1955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点池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我国点池蝇属1新种:山西点池蝇Spilogonashanxiensissp.nov.。 相似文献
92.
等彩蝇属的研究,国外做过很多工作,国内近年陆续有报道(方建明、范滋德,1984,1985,1986),本文报道5个新种,3个中国新纪录,均采自云南。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3.
(一)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對組織胺引起的貓胃分泌不論在急性或慢性實驗,通常是双相的,開頭抑制分泌,接着增加分泌,兩相大小相似,有時第二相還稍為大些。在一次注射0.02—0.1毫克腎上腺素之後,整個效應過程歷時約10—15分钟。若用較長的間隔如每10—30分鐘收集一次胃分泌,則此双相效應就會被掩蓋,因而得出腎上腺素對貓胃分泌無明顯效應或有增加分泌的效應的結論,如Baxter等人所得到的一樣。 (二)在急性實驗中,刺激大内臟神經對组織胺引起的貓胃分泌有顯著的抑制效應。与腎上腺素的效應不同,刺激大內臟神經的效應通常是單相的。我們在工作中经常得到馮德培所长的指导。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94.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古沙拉木伦额尔登敖包地区第三系下渐新统乌兰戈楚组中发现的始巨犀的一个新种:寿氏始巨犀(Juxia shoui)。据其前臼齿及鼻切迹的位置等特点,这一新种当为始巨犀属中比较进步的一个成员,是包氏始巨犀和巨犀之间的过渡类型的犀类动物。 相似文献
95.
小头叶蝉属系统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世界小头叶蝉属Placidus Distant昆虫9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条痕小头叶蝉Placidus striolatus,sp.nov. 乌樽小头叶蝉Placidus nigrocupuliferou,sp.nov.分布于云省,花顶小头叶蝉Placidus flosifronus,sp.nov.分布于湖南省,密齿小叶蝉Placidus dentatus,sp.nov。分布于四川省。中列出了所有9种小头叶蝉的名录并编制了分布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新种模式标本和示差鉴别特征如下:条痕小叶蝉Placidus striolatus,新种,正模:♂(IZAS),云南省,大围山,1350m,1956-V-22,邦浦洛夫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相近,但其雄性生殖瓣侧面观近三角形,尾节侧瓣向后渐狭,阳茎端部近1/3处具数条长印痕,阳茎产端部腹缘锯齿状,可以与后相区别。花顶小头叶蝉Palcidus flosifrontus,新种(图3),正模♂,南非,郴州莽山,1985-Ⅶ-31,张雅林,柴勇辉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相近,但其阳茎基部两侧所具有一对长的带状突不同于小头叶蝉属Placidus所有其他种类。密齿小头叶蝉Plasidus dentatus,新种(图4),模:♂(IZAS),四川省,马尔康,1961-Ⅵ,李贵富采。该新种与P.brunneus Kuoh相近,但其小盾片中域横刻痕不明显,连索“Y”型,阳茎端部部侧区密生小齿突,可与后明显相区分,乌樽小头叶蝉Placidus nigrocupuliferous,新种(图5),正模:♂,云南省,勐养,750m,1991-Ⅵ-9,王应伦,田润刚采。该新种与P.hornei Distant和P.bruneus Kuoh相近,但其阳基侧突呈“S”形且基部1/3膨大,阳茎侧面观呈“Y”形,腹面一支明显比背方一支狭,可与后两种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96.
<正> 我们实验室曾报道,用胆酸盐透析法将猪心线粒体H~+-ATP酶嵌入大豆磷脂脂质体形成脂酶体时,透析液中Mg~(2+)的存在会降低脂酶体的膜脂流动性,并明显提高重建H~+-ATP酶的活性以及对寡霉素或DCCD的敏感性,因而推论Mg~(2+)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改变膜脂的物理状态,形成了维持H~+-ATP酶较高活性的合适构象。但共确切的作用机制仍 相似文献
97.
平腹小蜂属四新种记述:(膜翅目:旋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平腹小蜂属Anastatus 4新种,即石城平腹小蜂A;Shichengensis,sp.nov;德兴平腹小蜂;A;dexingensis,sp.nov;麻纹蝽平腹小蜂A;Fulloi,sp.nov。及黄褐平腹小蜂A;fglavipe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东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杯室。 相似文献
98.
香港次生林下植物菌根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香港64种野生植物根系天然感染菌根菌的状况:98.4%的植物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上了菌根菌,98.1%的根样发现受内生菌根(VAM)的感染,其中小叶青冈(Quercusmyrsinaefolia)同时受外生菌根(ECM)和内生菌根的感染。该研究揭示了香港次生林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受菌根菌感染的普遍性,为进一步探讨华南地区菌根与退化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99.
Gwang Hoon Kim Tatyana A. Klochkova Kang‐Sup Yoon Yoon‐Sup Song Key Pyoung Lee 《Journal of phycology》2006,42(1):86-95
When the coenocytic green alga Bryopsis plumosa (Huds.) Ag. was cut open and the cell contents were expelled, the cell organelles agglutinated rapidly in seawater to form protoplasts. Aggregation of cell organelles in seawater was mediated by a lectin–carbohydrate complementary system. Two sugars, N‐acetyl‐d ‐glucosamine and N‐acetyl‐d ‐galactosamine inhibited aggregation of cell organelles. The presence of these sugars on the surface of chloroplasts was verified with their complementary fluorescein isothiacyanate‐labeled lectins. An agglutination assay using human erythrocyt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lectins specific for N‐acetyl‐d ‐galactosamine and N‐acetyl‐d ‐glucosamine in the crude extract. One‐step column purification using N‐acetyl‐d ‐glucosamine‐agaros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yielded a homogeneous protein. The protein agglutinated the cell organelles of B. plumosa, and its agglutinating activity was inhibited by the above sugar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protein might be composed of two identical subunits cross‐linked by two disulfide bridges. Enzyme and chemical deglycosyl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is protein is deficient in glycosylation.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determined as 53.8 kDa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The N‐terminal 15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lectin was Ser–Asp–Leu–Pro–Thr–X–Asp–Phe–Phe–His–Ile–Pro–Glu–Arg–Tyr, and showed no sequence homology to those of other reported protei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lectin belongs to a new class of lectins. We named this novel lectin from B. plumosa“bryohealin.” 相似文献
100.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