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41篇
  免费   1379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2155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922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804篇
  2018年   797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830篇
  2015年   1101篇
  2014年   1348篇
  2013年   1442篇
  2012年   1673篇
  2011年   1517篇
  2010年   968篇
  2009年   935篇
  2008年   1043篇
  2007年   975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猪在中国的畜牧业及人类疾病的研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猪提供了人类日常所需的肉类食物,另一方面在人类的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甚为广泛.因此,对于猪的各方面的研究都较为广泛,但在肌肉mRNA转录组方面涉及不深.转录组包括编码RNA和非编码RNA,根据测序结果,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同位基因进行比较,用来分析相互之间的差异,进...  相似文献   
52.
高清清  夏乐  刘娟华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71-1582
【目的】探究荚膜对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负责荚膜多糖转运的基因kpsE和kpsD,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APEC E058和UPEC U17荚膜缺失株E058ΔkpsED和U17ΔkpsED,并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及体外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双基因缺失株的生长速度较野生株没有明显差异,但缺失株抗血清补体杀菌能力和抗鸡巨噬细胞HD-11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1日龄雏鸡LD50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E058ΔkpsED和U17ΔkpsED对鸡失去致病力,而回复株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35日龄SPF鸡体内动态分布和竞争试验显示ΔkpsED缺失株在鸡体内定殖能力和竞争性生长能力显著下降,表明kpsED双基因的缺失能显著降低APEC E058和UPEC U17的致病力。【结论】荚膜与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相关,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53.
观察了20位志愿者在接种试验性流行性出血热(EHF)地鼠肾细胞(GHKC)双价灭活疫苗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以其体液免疫反应作对照观察。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水平。结果首针疫苗接种后42天和56天,特异性刺激指数(SSI)和非特异性刺激指数(NSI)均较免疫前显著增高(P_(SSI)<0.001;P_(NSI)<0.02),免疫后SSI累计阳转率为100%,NSI累计阳转率为60%,免疫后6个月二者均降低至正常水平。免疫后56天测定抗体,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微量感染性中和试验表明,针对家鼠型病毒L99株中和抗体阳转率为95%,而针对野鼠型病毒JR株阳转率为65%。  相似文献   
54.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旋涡混合法使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分离株566、1794和TK3菌毛脱落,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后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密度为110至115g/cm3的蛋白带,经SDSPAGE测定,3株菌菌毛蛋白的分子量分别在175、170和170kD;提纯菌毛保留了甘露糖敏感性凝集豚鼠红细胞的能力,证明它们为1型菌毛;从1794株提取的1型菌毛免疫BALB/C小鼠产生的高免血清在Western blot中与3个菌株的相应菌毛蛋白均呈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受检的3株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均表达了1型菌毛,其分子量在175~170kD之间,3个菌株的1型菌毛间具有较强的抗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抗真菌肽的诱导方法比较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吴建伟  付萍  张阿梅  董熙昌 《昆虫学报》2007,50(10):1009-1015
以未诱导组作为空白对照研究比较真菌诱导、超声诱导和热诱导家蝇Musca domestica 幼虫血淋巴初提液的抗真菌肽效果,比较各种诱导方法诱导后的幼虫存活率;用凝胶层析法和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热诱导家蝇3龄幼虫抗真菌肽,检测其抗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活性;SDS-PAGE分析抗真菌肽的蛋白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3种诱导方法诱导后家蝇幼虫均产生具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抗真菌肽,其初提液抑菌圈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真菌诱导组和热诱导组幼虫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超声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别。经分离纯化后,抗真菌肽仍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SDS-PAGE分析表明该抗真菌肽有效成分的蛋白分子量在14.4 kD以下。结果提示热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真菌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56.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模式动态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果表明,在东方红农场稻田中总共有11科29属43种蜘蛛,其中早稻田中有8科19属43种,晚稻田中有10科27属36种。在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在早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别是聚集的、随机的和聚集的;在晚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空间分布模式依次是均匀的、聚集的和均匀的。同时,对其空间分布模式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朊病毒病的神经病理特征,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株或139A株的仓鼠脑组织中总tau蛋白和Ser396和Ser404位点发生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了tau mRNAs转录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总tau蛋白含量升高而Ser396和Ser404位点发生磷酸化的tau蛋白含量降低,该现象与羊瘙痒因子毒株类型和临床潜伏期无关;感染羊瘙痒因子的仓鼠脑组织中Tau2和Tau4这两个异构体的转录水平升高。这些结果表明tau蛋白在Ser396和Ser404位点的去磷酸化可能与朊病毒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8.
辽宁和江苏两省杂草稻植物性状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和江苏两省是我国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明确两省杂草稻识别特征和类型, 我们在两省14个市29个样点采集样品, 与当地栽培水稻品种一并在南京种植, 观测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23个植物性状。结果表明, 两省杂草稻在营养生长期的1月株高、1月和2月分蘖数, 在生殖生长期的果皮色、谷粒长/宽比、百粒重、落粒性、秆硬度、剑叶宽、剑叶长、有效穗数、50%黄熟、50%黄熟–50%抽穗和全黄熟等性状与相应的当地栽培稻存在差异;主成分1和主成分2组成的二维散点图(累计贡献率达43.24%)也显示出两省杂草稻间以及与栽培稻间的差异性。采用欧氏距离对两省杂草稻进行系统聚类可以将杂草稻分为籼型和粳型。其中辽宁省杂草稻全部聚在粳型类群中, 它们又可细分为两类; 江苏省杂草稻既有粳型, 又有籼型, 其中粳型与辽宁省杂草稻聚在粳型类群中, 籼型又可分为3类。这6个类群分别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第1类为强落粒、粒轻、秆矮、早熟、偏粳等; 第2类为无芒、穗多、强休眠、剑叶窄、偏粳等; 第3类为长芒、弱分蘖、穗少、弱落粒、偏粳等; 第4类为硬秆、剑叶宽、迟熟、强休眠、偏籼等; 第5类为红果皮、粒长、软秆、粒重、偏籼等; 第6类为无芒、株高、穗长、剑叶长、偏籼等。上述杂草稻的形态学指标和类型的研究将为两省开展杂草稻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一个新型耐热普鲁兰酶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普鲁兰酶的研究对于普鲁兰酶制剂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我国云南腾冲地区轮马热泉的淤泥中分离获得了一株耐热普鲁兰酶产生菌LM 18-11,经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该菌为厌氧芽胞杆菌Anoxybacillus属种,并从中克隆获得了耐热普鲁兰酶的编码基因,该酶在55℃-60℃、pH 5.6-6.4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的反应活性。此外,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60℃下处理48 h,仍可保持50%以上的活力;动力学分析该酶的Vmax和Km分别为750 U/mg和1.47 mg/mL,是目前文献报道中比活力最高的耐热普鲁兰酶。同时还对该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具有?-淀粉酶家族中典型的结构,在N端具有一个特殊的底物结合域,该结构域的缺失导致比活力和底物结合力都有相应降低,Vmax和Km分别为324 U/mg和1.95 mg/mL。同时,将该普鲁兰酶编码基因导入枯草芽胞杆菌中,在P43启动子的控制下,普鲁兰酶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胞外酶活可达42 U/mL,相比初始菌种,表达活力提高40倍以上。研究表明该普鲁兰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不同细胞周期大鼠肝实质细胞癌细胞粘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胸腺嘧啶核苷和秋水仙碱顺序阻断法及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分别获得同步化G1期和S期细胞,从细胞周期角度出发,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对大鼠肝实质细胞癌细胞的粘弹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以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细胞具有高弹性和低粘性的总体特征;G1期细胞与S期细胞相比具有高K1值和低μ值的特点,从而显示G1期细胞比S期细胞具有更大的强度和更快的被动变形能力。这些结果不仅反映了同步化细胞存在的细胞骨架状态的周期性差异,也提示G1期细胞可能比S期细胞更适于在血流中存活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