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揭示近年来鸭甲肝病毒3型(DHAV-3)中国分离株VP1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2012年从山东省分离到的13株DHAV-3的VP1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13株DHAV-3的VP1基因均由720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240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6%~99.9%和95.0%~100%。与GenBank中公布的31株DHAV-3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100%和90.8%~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DHAV-3可分为两个基因型,其中除疫苗毒B63之外所有中国分离株均属于GⅠ型,越南分离毒株主要属于GⅡ型S1亚型,而韩国分离株组成GⅡ型中的S2亚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2.
瑞丽莫里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  赵见明  李黎  司洪虎   《广西植物》2006,26(4):400-405
初步分析了鲜为人知的滇西南瑞丽莫里的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与地理成分。该植物区系中热带和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80%以上,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84.1%;典型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82.1%,该区系在科、属和种水平上均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明显属于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在其热带分布属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6.5%;典型热带分布种中也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72.9%,反映了该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在其热带亚洲成分中,又具体以南亚—大陆东南亚成分比例最高,反映了滇西南的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由于地域邻接关系,受印度(喜马拉雅)—缅甸植物区系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4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在强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ezewalskic)视网膜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视网膜内GAP-43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存在于内网层;强光照条件下,GAP-43免疫染色部位主要出现在内网层、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部分细胞核。在全黑暗条件下,在视纤维层和内网层呈阳性染色;提示视网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GAP-43的不同定位,可能与其在相应的环境下参与不同的视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4.
Conrad Waddington published an influential model for evolution in his 1942 paper, Can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s. In this classic, albeit controversial, paper, he proposed that an unknown mechanism exists that conceals phenotypic variation until the organism is stressed. Recent studies have proposed that the highly conserved chaperone Hsp90 could function as a "capacitor," or an "adaptively inducible canalizer," that masks silent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either genetic or epigenetic origin.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evidence for, and arguments against, the role of Hsp90 as a capacitor for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as a key component of what we call "Waddington's widget."  相似文献   
45.
Cloning of a proenkephalin cDNA from the pelobatid anuran amphibian, Spea multiplicatus, provides additional evidence that Leu-enkephalin, although present in the brain of anuran amphibians, is not encoded by the proenkephalin gene. The S. multiplicatus proenkephalin cDNA is 1375 nucleotides in length, and the open reading frame contains the sequences of seven opioid sequences. There are five copies of the Met-enkephalin sequence, as well as an octapeptide opioid sequence (YGGFMRNY) and a heptapeptide opioid sequence (YGGFMRF). In the proenkephalin sequence of S. multiplicatus the penultimate opioid is a Met-enkephalin sequence rather than the Leu-enkephalin present in mammalian sequences. The same order of opioid sequences also is observed for the proenkephalin sequence of the pipid anuran amphibian, Xenopus laevis. Hence, from a phylogenetic standpoint the organization of tetrapod proenkephalin has been remarkably conserved. What remains to be resolved is whether the Leu-enkephalin sequence found in mammalian proenkephalin is an ancestral trait or a derived trait for the tetrapods. Unlike the proenkephalin precursor of X. laevis, all of the opioid sequences in the S. multiplicatus proenkephalin cDNA are flanked by paired-basic amino acid proteolytic cleavage sites. In this regard the proenkephalin sequence for S. multiplicatus is more similar to mammalian proenkephalins than the proenkephalin sequence of X. laevis. However, a comparison of the proenkephalin sequences in human, X. laevis, and S. multiplicatus revealed several conserved feature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etrapod proenkephalin gene. By contrast, a comparison of tetrapod proenkephalin sequences with the partial sequence of a sturgeon proenkephalin cDNA indicates that the position occupied by the penultimate opioid sequence in vertebrate proenkephalins may be a highly variable locus in this gene.  相似文献   
46.
47.
尚媛媛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0,(22):4392-4394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对达乌里秦艽3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栽培居群进行了两年的传粉生态学研究.研究发现:(1)达乌里秦艽套袋花均不结实,说明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这两种花部机制成功阻止了主动自交,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隔离传粉昆虫导致花寿命明显延长,授粉会导致花冠提前闭合,说明达乌里秦艽的花寿命具有可塑性,可通过延长花寿命确保成功繁殖.(3)在一个自然居群中证明存在花粉限制,且该居群的花寿命显著长于另外两个没有花粉限制的自然居群.(4)在整个雌性持续期柱头都具有一定的可授性,且在第2天可授性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开花后期柱头可授性降低,使植物维持花开放资源投入的产出将有可能降低.研究表明,达乌里秦艽在严重缺乏传粉者的情况下,延长花寿命仅能部分弥补传粉者的不足,该物种在部分居群中仍有可能存在花粉限制.  相似文献   
50.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