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2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91.
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过程的经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2法则及广义Schumacher生长方程导出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新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非线性模型参数进行最优估计.以山杨、云南松、杉木等树种同龄纯林自疏过程中密度随时间变化资料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前人提出的主要森林自疏过程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同龄纯林自疏规律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际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新模型拟合效果较前人提出的自疏规律模型效果均更佳,说明新模型是一个描述同龄纯林自疏过程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理想经验模型,可在森林自疏规律研究中应用.杉木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南方林区杉木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2.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96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0.86%和16.66%,每年干扰频率分别为0.85%·年^-1和0.28%·年^-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357年.林隙形成方式由树木折干形成的最为普遍,占形成木总数58.04%。其次是由于掘根风倒而形成的,占33.48%.林隙大多由两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2.33株.扩展林隙的大小多在100~300m^2之间,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而以100~200m^2者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冠空隙的大小多在100m^2以下,其中50m^2以下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都是最大的.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20~30cm之间。 相似文献
293.
【背景】石化工业废水具有高盐含氮的特点,高盐度会对微生物代谢造成抑制,导致普通反硝化微生物难以在高盐环境下有效脱氮。【目的】筛选在高盐条件下仍能保持反硝化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特性。【方法】富集筛选出一株耐盐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该菌株反硝化能力,对菌株在高盐环境下的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经鉴定菌株YA16-1为表皮短杆菌(Brevibacterium epidermidis),可对硝态氮进行反硝化作用,在盐度为3%、初始氮浓度为55 mg/L的条件下,18 h的硝态氮转化率达到97%;初始硝态氮浓度为250 mg/L时,24 h内硝态氮转化率达到100%。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2% NaCl,碳源为玉米芯粉,氮源为酵母粉,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 ℃。菌株在盐度为2%-15%的培养基内生长良好。在15%盐度下,菌株通过产四氢嘧啶维持渗透压,产量为0.89 mg/mL。【结论】菌株YA16-1具有良好的耐盐能力和反硝化能力,在高盐废水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四氢嘧啶的制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