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3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7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798篇
  2013年   926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泉州的常绿阔叶林包括南亚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通过对这两种植被类型的区分成分、生活型、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的结构与分布的分析,说明海拔450m以下具有较明显的以厚壳桂、红楠等为优势种的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和景观;海拔450~900m主要以米槠等拷类为优势种的群落,但仍有南亚热带雨林的某些特征;海拔900~1400m以甜槠为主要建群种的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照叶林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92.
两株不同来源的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rscsNPV和ArNPV)经提纯后,使用SDS—苯酚抽提病毒核酸,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酶解后,用分子杂交方法与缺口平移标记的ArscsNPV-DNA探针杂交,分析了两株蓖麻蚕NPV病毒核酸的同源性。EcoRI酶解的ArNPV-DNA产生8个片段,其中5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BamHI酶解ArNPV-DNA产生7个片段,其中6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两株蓖麻蚕NPV之间病毒核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使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了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及家蚕NPV之间的核酸同源性,结果表明: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具有同源性。而与家蚕NPV无核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肝炎发病率高,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因此被大量采挖,野生青叶胆资源逐年减少。为发掘新药源,我们对云南产狭叶獐牙菜(S.angustifolia)和显脉獐牙菜(S.nervas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从中分离鉴定的4个单萜环烯醚甙Ⅰ—Ⅳ。Ⅰ、Ⅲ、Ⅳ分别为维哥罗甙(vegelo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和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Ⅱ是Ⅰ的同分异构体,命名为显脉獐牙菜甙(nervoside)。显脉獐牙菜甙(Ⅱ)白色无定形粉末,味极苦。UVλ-_(max)~(EtOH):243nm(log ε-3.89)。IR v_(max)~(KBr) cm~(-1):3400、1700和1610,显示单萜环烯醚的特征吸收峰显脉獐牙菜;显脉獐牙菜甙;单萜环烯醚甙  相似文献   
94.
隋宗明  刘海  殷洁  宁诗琪  袁玲 《微生物学报》2023,63(9):3546-3559
【目的】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作为重要的青饲和绿肥两用豆科作物被广泛种植,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素和后茬作物的产量品质。接种有益微生物是促进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和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本文研究了一株自主分离获得的白腐真菌¾¾撕裂蜡孔菌(Careporia lacerata HG2011)对光叶紫花苕结瘤固氮和生长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微生物培养、植物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C. lacerata磷铁活化能力、代谢产物构成、与根瘤菌Rhizobium sophorae S3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光叶紫花苕结瘤、生长、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效磷铁的影响。【结果】 C. lacerata和根瘤菌之间无拮抗作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分析发现,C. lacerata发酵液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类黄酮等化感物质,能增强根瘤菌的趋化性并促进生物膜形成。此外,C. lacerata还能释放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和铁载体,活化难溶性有机和无机磷。在植物培养试验中,单独接种C. lacerata或根瘤菌均能促进光叶紫花苕生长,但以共接种处理效果最佳。C. lacerata定殖于光叶紫花苕根际,导致根长、根系表面积和结瘤数显著增加。田间试验发现,接种C. lacerata显著提高了光叶紫花苕单株根瘤数、根瘤质量和固氮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铁含量和磷酸酶活性,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2.15%且品质无显著变化。【结论】 C. lacerata能够在光叶紫花苕根际定殖,通过分泌化感物质、生长素和活化土壤磷铁等机制促进结瘤固氮和生长发育。C. lacerata易于培养,菌剂制备成本低廉,施用简便,对提高豆科作物产量品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99.
In this work,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artemisinin (ART) and dihydroartemisinin (DHA)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ere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to illustrate the conformati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RT and DHA bound strongly with the site I of serum albumins via hydrogen bond (H-bond)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subsequently statically quenched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serum albumins through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quenching abilities of two drugs on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HSA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quenching abilities of two drugs on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Both ART and DHA, especially DHA, caused the conformati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s and reduced the α-helix structure content of serum albumins. DHA with hydrophilic hydroxyl group bound with HSA more strongly, suggesting the important roles of the chemical polarity and the hydrophilicity during the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two drugs with serum albumins. 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bi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ART derivatives and serum albumins, providing vital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ART derivatives in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reas.  相似文献   
100.
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提供的供给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是人类通过生态系统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建设规模大、历时长,是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案例区。已有研究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与价值量估算、权衡与协同关系识别和供需关系评估,但不同结论之间缺少归纳和对比。研究对近2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文献总体特征和主要研究发现分析表明:相关中英文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上主要关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估算,近年来逐渐向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和供需关系评估拓展;黄土高原地区自退耕还林以来,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呈现出东南增量较多、西北增量较少的空间格局;黄土高原地区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存在较明显的权衡关系,但在不同尺度上强度分异明显;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供需匹配状况具有明显时空差异。面向当前研究中物质量评估种类不足、价值量估算高度不确定、权衡与协同现象缺乏归因、空间流动性体现不足等问题,未来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有待加强面向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