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68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9篇
  1971年   8篇
  196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时培建  戈峰  杨清培 《生态学报》2011,31(15):4327-4333
为了分析栖息地破坏程度对集合群落中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基于Tilman等[1, 2]提出的多物种竞争的集合群落模型,设计了一种通用的迭代算法用以分析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针对Tilman等[2]提出的物种多度与其扩散能力或者与其竞争能力相互关系的四种模型,也即:(1)物种竞争力越强则其多度稳定值越大,所有物种死亡率相同;(2)所有物种不论竞争力如何,其多度稳定值相同、死亡率也相同;(3)物种竞争力越弱则其多度稳定值越大,所有物种死亡率相同;(4)物种多度的稳定值相同,但物种竞争力越弱其死亡率越高。先前的研究已经阐明了在前2种模型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而对于模型3,因为其数学表达式较为复杂,先前的研究者不得不使用模型3的简化式来考察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而对于模型4,由于其数学表达式更为复杂,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未能被以往的研究所阐明。本文所使用的迭代算法可以阐明四种模型中任何一种模型条件下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我们发现对于模型1和2迭代算法所得到的物种多度稳定值与通过数学解析式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同时通过使用迭代算法还阐明了模型4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假设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达到了能够导致第s个物种灭绝的水平,起初幸存物种竞争力的排序为s 1 ~ s 3 ~ s 5 ~ … ~ s 6 ~ s 4 ~ s 2,但是随着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不断增大,当其快达到(但还未达到)能够导致第s 1个物种灭绝的水平,物种竞争力的排序将变为s 2 ~ s 4 ~ s 6 ~ … ~ s 5 ~ s 3 ~ s 1。模型4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与模型2中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程度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几乎一致,唯一不同是模型2中所有物种栖息地稳定值的曲线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而模型4中所有物种栖息地稳定值的曲线交点不唯一。此外,还使用迭代算法考对比了模型3原始数学表达式和简化式两种情况下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的影响,发现结果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92.
李强  葛琴雅  潘晓轩  王宇  朱旭东  郭宏  潘皎 《生态学报》2014,34(6):1371-1378
古代岩画和壁画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记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劣化作用。近年,有关微生物对古代岩/壁画的危害逐渐受到关注。阐述了世界一些著名的岩/壁画文物的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如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Lascaux Cave)、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Altamira Cave)、敦煌石窟壁画、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以及我国东北地区公元5世纪的墓葬壁画等。通过对以上所述岩画和壁画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比较,发现主要的细菌群落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放线菌门以假诺卡氏菌为主。真菌群落主要以虫生真菌为主。进一步分析了岩画和壁画微生物病害的共性和区别,揭示了洞穴、墓室等特殊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特点,为防治古代岩/壁画微生物病害提供了以下借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系统性表达人载脂蛋白A1(APOA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方法 将人APOA1基因插入系统性表达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人APOA1转基因C57BL/6J小鼠。并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血生化分析检测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的血脂指标。结果建立了2个不同表达水平的人APOA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人APOA1基因在血液、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血管组织中均有明显表达;血生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同龄的野生型小鼠,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同龄野生型小鼠。结论成功建立了系统性表达人APOA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为研究高血脂以及高血脂相关的心血管病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健康产妇顺产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2010年11月~2011年6月于某地妇幼保健院采集顺产新生儿抗凝脐带血51份.提取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DNA后,利用HSV-1gD基因和HSV-2 gG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将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确认,分析HSV感染阳性率.结果显示,51份脐带血HSV-1阳性12份,感染率23.53%;HSV-2阳性13份,感染率25.49%;HSV-1和HSV-2共阳性4份,共感染率7.84%.结果表明,加强新生儿H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新生儿HSV感染所致疾病、防止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湿地水文条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以干旱区疏勒河中下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垂直干旱指数(PDI)和归一化干旱监测指数(NPDI)3种干旱监测方法,结合野外湿地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1)TVDI、PDI和NPDI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土层中均与土壤实测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NPDI指数与表层土壤水分的拟合效果最好。不同土层中,3种干旱指数与土壤水分的拟合优度大小均为NPDITVDIPDI;(2)研究区同一湿地类型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水分总体上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增态势;(3)研究区同一土层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土层中土壤水分的大小均为:沼泽化草甸草本沼泽季节性咸水沼泽内陆盐沼。  相似文献   
996.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麂,为我国特有动物,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最珍稀的鹿科动物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黑麂这一珍稀的濒危野生动物,基于黑麂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遂昌分布中心的3个黑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36个个体中有13个变异位点,占分析序列长度的2.71%,且这13个变异位点皆为碱基置换,并未出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并由此定义了12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遂昌种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应予以优先保护.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3个黑麂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3个黑麂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3个种群间基因流 Nm均大于1,这3个黑麂种群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基因流.3个黑麂种群单倍型间的序列差异为0.009,这表明这3个黑麂种群的单倍型未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997.
视差检测:简单细胞、复杂细胞及能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视觉信息的处理在于皮层双眼性细胞的活动.皮层中简单细胞对视差的编码方式被认为有两种:位置差(position shift)和相位差(phase shift),但简单细胞并不适合作为视差检测器.对一些复杂细胞的视差响应特性的生理研究,发现复杂细胞是一种比较适合的视差检测器.模型的研究提出基于这类简单细胞的复杂细胞能量模型,可以很好的检测视差,并可以较好的解释一些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998.
微藻油脂不仅可以作为功能油脂,同时也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之一。为解决微藻生长与油脂积累之间的矛盾,利用藻菌共培养技术在缺氮条件下将无菌小球藻与细菌以不同初始比例进行共培养,通过测定藻细胞生物量、油脂含量和脂肪酸比例等来研究藻菌共培养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球藻与固氮菌B2. 3 70∶1(V/V)共培养体系中,小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较同样条件下单独培养小球藻有了显著提高。其生物量最高可达1. 68g/L、总脂含量为45. 2%、总脂产率为75. 94 mg/(L·d)、中性脂含量为23. 0%及中性脂产率为38. 65mg/(L·d),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较单独小球藻培养时提高了66. 3%和47. 7%。同时细菌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藻细胞内C18∶1脂肪酸的比例。结论表明,通过藻菌共培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微藻生物油脂的质量和产量,具有较好的实际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水稻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抑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编码水稻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 (nonspecificlipidtransferprotein ,nsLTP)基因 (LTP110 )的克隆到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T32a( )中 ,在BL2 1(DE3)trxB-宿主菌中实现了融合蛋白的高表达。通过Ni2 chelatingSepharosefastflow柱纯化融合蛋白后 ,通过肠激酶酶切再过该亲和柱得到了重组LTP110。CD谱扫描表明重组蛋白质与体内提取的nsLTP二级结构相似 ;荧光脂质结合实验表明该蛋白质具有结合脂肪酸分子的活性。对该蛋白质的抑菌功能进行研究后表明 ,LTP110具有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功能 ,在较低浓度即能发挥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使用自行设计的类弹性蛋白(Elastin-like protein, ELP) ELP[I]50作为非色谱纯化标签, 分离纯化重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 并研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对ELP[I]50-Trx相变温度(Inverse temperature transition, Tt)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Trx基因, 将其亚克隆到自行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编码ELP[I]50标签下游, 转入大肠杆菌BLR(DE3)进行表达。融合蛋白表达后, 采用可逆相变循环(Inverse transition cycling, ITC)分离纯化, 并检测不同浓度PEG时的Tt值。【结果】成功表达、分离纯化出融合蛋白ELP[I]50-Trx, 检测出该蛋白浓度为25 μmol/L时, Tt为28.6 °C; 而当PEG的浓度为5%、10%、15%、20%时, Tt分别降至22.3 °C、15.9 °C、6 °C、0 °C。【结论】ELP[I]50标签高效纯化重组蛋白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易于扩大的优势, 而PEG能降低蛋白的Tt值, 进一步增强分离纯化效果, 扩大使用范围, 可望应用于分离纯化多种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