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9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9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7 毫秒
71.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及其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对武汉东湖三个主要湖区(郭郑湖、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的调查表明,该湖区共有水生植物32种,优势种为大茨藻、狐尾藻、苦草和菱。金鱼藻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植被类型可分为11个群丛,植被面积约为0.65km ̄2,总生物量为1236.39t(湿重),植被带状分布仅见于汤林湖北部和其他部分湖汊。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正处于自然恢复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72.
D J Kihm  G J Leyer  G H An    E A Johnson 《Applied microbiology》1994,60(10):3854-3861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hen egg white lysozyme in whole milk but was sensitive in media and in phosphate buffer. Methods to sensitize the pathogen to lysozyme in milk were investigated. Treatment of whole milk by cation exchange to remove minerals, particularly Ca2+ and Mg2+, slightly promoted inactivation of L. monocytogenes by lysozyme at 4 degrees C over a period of 6 days. Heat treatment (62.5 degrees C for 15 s) strongly sensitized L. monocytogenes to lysozyme in demineralized milk and in MES [2-(N-morpholino)ethanesulfonic acid] buffer. Addition of Ca2+ or Mg2+ to the demineralized milk restored resistance to lysozyme. Cells were more rapidly heat inactivated at 55 degrees C in demineralized milk containing lysozyme, and addition of Ca2+ to the demineralized milk restored the resistance to hea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nerals or mineral-associated components protect L. monocytogenes from inactivation by lysozyme and heat in milk, probably by increasing cell surface stability. The heat treatment of foods containing added lysozyme can probab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ducing microbiologically safe foods.  相似文献   
73.
74.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线粒体DNA的AP—PCR指纹图谱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关系,应用AP-PCR 分析,用7 个任意单引物对6 种水稻品系线粒体DNA 进行了扩增。水稻线粒体DNA 的AP-PCR 产物可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供试品系均能扩增的片段,它们代表了线粒体DNA 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序列。有4 个引物检测到这类片段。(2)2 个以上水稻品系共同出现而在全部供试材料间存在差异的扩增片段,这类片段是检测水稻线粒体DNA多态性的主要来源。(3)一种细胞质类型所特有的扩增片段,从引物R2 和V5 的扩增产物中发现了这类片段,它们可能与CMS有关联。另外,WA型不育系珍汕97A 与其杂种之间在6 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两者的线粒体DNA序列结构可能存在某种差别  相似文献   
75.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术、电镜多糖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壁荧光染色以及香豆素抑制细胞壁再生等方法,对细叶黄芪(Astragalusm elilotoides var.tenuis)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及其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24 小时的原生质体表面产生一些突起小泡,有时可见少量纤维组分的形成。培养3 天时这种纤维组分明显增多。至5 天时可清楚看到再生壁是由纤维和颗粒构成。六亚甲四胺银染色证明它们都是由多糖组分组成的。另外,培养36 小时的原生质体有相互粘连的现象。电镜观察、荧光染色及香豆素处理的研究表明粘连与再生壁的形成有关。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对原生质体再生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刺果番荔枝中的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刺果番荔枝(Annona m uricata L.)的种子中分离到3 个单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海南哥纳香甲素(how iicin A, S13)、乙素(how iicin B, S5)和新化合物4-去氧海南哥纳香乙素(4-desoxyhow iicin B, S2)。  相似文献   
77.
Zn对细胞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扫描质子微探针和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细胞中元素的分布和组成,为确定Zn是细胞结构成分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用上述核技术结合有关生化指标,分析测定了正常和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中Fe,Zn和丙二醛、SH基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时,Fe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同步增高,而Zn含量和SH基量则降低.给细胞补充Zn后,提高了细胞质膜中的Zn含量,SH基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丙二醛量降低.提示Zn保护细胞完整性的作用机理之一是控制脂质过氧化作用.Zn可保护膜蛋白的SH基,减少和阻止被Fe所催化的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78.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相似文献   
79.
经颅多普勒超声波对80例偏头痛病人与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病例组血流速度异常为87.5%。根据血流速度改变,本组分为血流速度增快型与血流速度减慢型,这有助于偏头痛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导了胰腺提取物中两种可被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热稳定蛋白。SDS-PAGE测定其表观分子量分别为17.7kD和6kD。经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后,其最大磷酸参入量为8.8μmol/g蛋白。同时磷酸化作用导致17.7kD蛋白在SDS-PAGE中迁移率发生变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各种阳离子对磷酸化的影响,并对此两种蛋白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