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又称马铃薯潜隐病毒(Potato latent virus)或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otato mild mosaic virus),是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的模式成员,遍布于全世界马铃薯种植区.受侵染叶片呈花叶症状,田间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马铃薯的毁灭性减产.  相似文献   
102.
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甘肃省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为例,对其绿洲外围与荒漠交错地带的植被和植被关系密切的灌丛沙包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态交错带边缘效应的存在,植被盖度的变化呈现绿洲附近与交错带外围靠近流沙的地方较低,而位于流沙和绿洲之间的部分相应较高,植被盖度较高的部位主要集中于自流动沙丘至绿洲外600m处,而非紧靠近绿洲、这与地下水自沙漠向绿洲方向运移有关,在绿洲外缘300~600m的范围内植被盖度出现下降,原因可能与绿洲荒漠交错带界外区的形成有关,说明研究区绿洲0~600m范围即是该区域绿洲界外区的存在区域,灌丛沙包上的裸沙率以绿洲界外区为最大,大量沙包裸露,可致沙子的活动性增强,因此该地带是对绿洲土地造成沙质荒漠化的最大流沙来源。  相似文献   
103.
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农桐间作系统中泡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对其它产量组分影响不大,小麦产量灵:距树行越近,产量越低;与对照相比,5m处减产2.1%,2.0m处减产3.7%,树行处减产15.6%,在严重遮荫期,当PAR减少率大于17.0%和4.0%时,分别开始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泡酮对小麦产量的显著影响距树行5m以内,对千粒重的显著影响范围则延伸到距树行10m以内,农桐间作不同结构对夏物(小麦)产量的影响表  相似文献   
104.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PHB解聚酶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青霉(Penieillium sp.)DS9713a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酶活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5株,其中DS9713a-CS01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高于对照97.42%,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含有UBA_NADbindingdomain的EST序列,利用同源性序列查找和EST拼接的方法,克隆得到鼠、鸡的新基因UBAL(ubiquitin-activatingenzymelikeprotein),它们都具有泛素活化酶Uba1的保守结构域Ⅰ,可能的ATP结合序列GVGGVG和Cys活性位点.用半定量RT-PCR分析11种成年小鼠组织的mUBAL表达量,显示mUBAL在成年小鼠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肾、睾丸、脑、心脏中尤为丰富.用mUBAL的编码区为探针进行的小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mUBAL在胚胎发育早期即开始表达,并随着前内脏内胚层(AVE)的向前迁移而迁移,随后在胚胎的端脑区特异性表达.与小鼠胚胎的表达谱相类似,gUBAL在HH14、HH16和HH18期鸡胚中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头部.根据mUBAL和gUBAL的序列相似性保守结构域和活性位点,可以初步断定它们可能是类泛素活化酶E1的新成员,可能通过活化类泛素蛋白参与胚胎脑部的发育和调控成体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花生根层土壤菌群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戴良香  康涛  慈敦伟  丁红  徐扬  张智猛  张岱  李文金 《生态学报》2019,39(19):7169-7178
花生属豆科固氮作物,具较强的抗旱耐盐性,土壤微生物在盐碱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花生平作、花生/棉花间作为对象,通过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花生旺盛生长期不同含盐量盐碱地和非盐碱地0—40cm根层非培养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了盐碱地花生根层土壤细菌群落与非盐碱地花生根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差异,为揭示盐碱地花生根层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利用免培养技术直接从土壤样品提取总DNA,针对细菌基因组16S rRNA基因的V3高变区进行PCR扩增;利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V3高变区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较高含盐量土壤中根层土壤微生物种类、优势种群数量和群落功能多样性较非盐碱土壤较为丰富。(2)盐碱土花生平作或花生//棉花间作两种种植方式基本不影响二者0—40cm根层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模式下,花生和棉花根层土壤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4种菌群,其总丰度为80%—90%。非盐碱土壤中花生根层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是盐碱土壤中的3倍以上,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和放线菌纲(Actinomycetales)丰度远高于各种盐碱土壤花生平作和花生//棉花间作两种植模式下的花生根层土壤;非盐碱土平作花生0—40cm土层中Rubellimicrobium、Pontibacter和Lamia细菌则显著缺失。(3)土壤类型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类型影响较大,聚类分析表明,10个土壤样本依据土壤含盐量高低和根系分布深度聚为3类,即非盐碱土壤归为1类,盐碱土壤根系密集分布层0—20cm、20—40cm各归为1类。  相似文献   
107.
1980-2011年川东平行岭谷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景安  惠辽辽  慈恩  谢德体 《生态学报》2014,34(15):4347-4360
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川东平行岭谷的典型区,使用1980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1年实测土壤数据,基于土壤类型,运用通用SOC密度/储量计算法和逐步回归分析,对研究区1980—2011年0—20 cm农田SOC动态和动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1年农田0—20 cm土层SOC密度/储量总体表现为略有增加态势,单位面积碳增量2307.63 kg C/hm2,碳增汇235945.83 t,增幅为10.74%,年均增长速率为72.11 kg C hm-2a-1;(2)丢碳、固碳和相对平衡面积比37.61∶49.03∶13.36,总体呈西部、西北部高于南部、东南部,更高于东北部和西南部的格局;(3)宏观上1980—2011年农田0—20 cm土层SOC密度/储量变化与土壤类型的分布及利用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黄壤和紫色土在相异的质地本底和不同的扰动下,展现出相反的碳汇/源状态;(4)微观上SOC密度年均变化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SOC密度初始值全N密度C/N比,且全N密度和C/N比拥有正向影响,SOC密度初始值则相反;⑸结果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借助施加适当投入和合适的耕作与管理实践,有效管理农田表层SOC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人工绿洲潜在景观格局及其与现实格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探讨了农业景观中潜在景观格局的概念、潜在格局分析单元等理论问题;并以新疆石河子垦区的150团场为例,用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嵌块体伸长度、聚集度、形状破碎化、分维数等量化指数,对其潜在格局进行了分析,与以1982和1995两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分类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潜在格局到现状格局均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因此,用土壤类型的不同分类单元完全可以作为现  相似文献   
109.
人类锌指结构新基因ZNF18的克隆和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很多转录因子中发现的锌指结构,被认为在人类心脏的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人类新的锌指蛋白基因ZNF18。该基因cDNA长2 767 bp,编码一个有549个氨基酸的蛋白,这一蛋白含有一个SCAN结构域,一个KRAB结构域和5个连续的C2H2型锌指结构域。ZNF18蛋白与小鼠Zfp535有77%的同源性。ZNF18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p12~p13,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以ZNF18全长编码区为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ZNF18在成体小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心脏中低丰度表达。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ZNF18基因在小鼠胚胎的表达有很高的动态性。ZNF18主要在E7.5小鼠胚胎的胚外组织表达,E8.5出现了胚胎躯干前端表达。ZNF18从E9.0开始在胚胎的心脏和尾部表达,尤其在E10.5胚胎的心脏高丰度表达。这提示ZNF18基因与心脏发育过程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Zusammenfassung In Populationen von F +- und Hfr-Zellen, welche den Bedingungen einer massiven Infektion durch den RNS-Phagen fr ausgesetzt werden, entstehen Zellen, die sich als fr-resistent und steril gegen F -Zellen erweisen. Es werden Versuche beschrieben, die genetischen Ursachen dieser Erscheinung zu analysieren. Diese läßt sich zurückführen auf 1. Verlust des F-Episoms oder 2. Mutation innerhalb des Episoms oder 3. Mutation im Bakterienchromos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