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0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3742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1.
一个小麦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 1的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_簇毛麦 (Haynaldiavillosa)6VS/ 6AL易位系 92R137中分离与抗白粉病相关的基因 ,获得一个命名为TaPK1的全长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 ,它与大豆 (Glycinemax (L .)Merr.)蛋白激酶基因GmPK6高度同源。经推测 ,TaPK1编码 416个氨基酸的多肽 ,属丝氨酸_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 ,并具酪氨酸激酶特性。TaPK1是从小麦中分离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812.
蒙古栎伴生种及邻体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点样地法对四个地点蒙古栎树种的邻体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调查样点数的增加,蒙古栎邻体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H′)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最后趋于一固定值。用物种共同出现百分率测定了蒙古栎与其伴生种的种间联结值(PC值),并引入LS值来测定单株蒙古栎相邻物种的平均个体数目,结果发现,不同地点蒙古栎邻体多样性不同,其相邻乔木和灌木种类也有较大差异,联结系数各有高低,比较PC值的大小,得出了蒙古栎的主要伴生乔木和主要伴生灌木物种(结构和组成)。物种(乔木和灌木)与蒙古栎伴生的原因主要是相似的环境需求和互惠互利,说明蒙古栎处在不同的群落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813.
本文首次报道了山西省五倍子资源现状及分布规律 ,讨论了影响山西省五倍子生产的关键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14.
球形红假单胞菌反应中心中蛋白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叠二体近似方法和建立在从算水平上的扩展负本征值因数计算方法(extended negative factor counter method)研究了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Van Niel)Imhoff,Truper et Pfennin)中兴合反应中心中蛋白链L及M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对组成蛋白链L(M)的前线轨道有重要贡献的氨基酸残基分布在L链的自由螺旋区(M链的α螺旋区)。由于自由螺旋是有柔曲性的,它易于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改变其构象并降低体系的能量,而α螺旋结构却相对稳定,这种差别有可能是光合反庆中心中电子转移只沿L支进行的原因之一。(2)与特殊对分子及辅助叶绿素分子形成轴向配位的组氨酸残基对于特殊对P和辅助叶绿素分子的ELUMO有重要影响,但此组氨酸的相应分子轨道的贡献并没有出现在蛋白链的前线轨道组成中。这意味着色素分子与蛋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蛋白链前线轨道的贡献没有影响,但却能影响相应色素分子的ELUMO能级。  相似文献   
815.
超大穗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超大穗小麦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宝贵资源,通过去穗处理,对不同类型的超大穗小麦灌浆特性进行了方程拟合及参数分析,结果表明:①百粒重的增重进程,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系间差异明显;②单株粒重的增重进程,在不同处理间、不同品系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更为突出;③对灌浆参数分析,超大穗小麦的最大灌浆速度与对照基本一致,但灌浆期显著的长,86(306)达50d,90(151)43d,而对照小偃6号、咸农151分别为40d,35d。依次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可有效的发挥超大穗小麦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16.
多效唑对花生叶片多胺含量及衰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大田条件下生殖生长期花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研究了多效唑对叶片内源多受及其它衰老指标的影响,结果证明多效唑对内源多胺的影响较复杂,多效唑降低了幼嫩叶片的多胺含量,却提高了成熟叶片衰老阶段的多胺含量,并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讨论了多效唑影响多胺含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17.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 TCS)是从中草药栝楼根中提取的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抗肿瘤和抗HIV功能.应用双光子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结合特异性荧光探针Hoechst 33342、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酯 (DCFH-DA)、Indo-1和Fluo 3-AM,首次同时观察了TCS诱导人绒癌细胞(JAR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TCS引起的[Ca2+i升高和ROS形成参与了TCS诱导的JAR细胞凋亡,并且ROS形成和[Ca2+i升高有关.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的研究结果表明,[Ca2+i升高不是导致ROS形成的主要原因,TCS诱导产生的ROS可能是通过TCS与JAR细胞膜表面受体作用介导的.  相似文献   
818.
发酵甜高粱计耐高浓度酒精酵母菌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负染色计数法从非自然诱变菌株中成功地选育一株以C4植物甜高粱汁做基质发酵生产液体生物燃料(酒精)的酵母菌株,产酒率最高达12.80%(V/V)。  相似文献   
819.
Ten antiseptic formulations, an unmedicated liquid soap, and tap water alone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capacities to eliminate human rotavirus from the finger pads of adult volunteers; three of the antiseptics, the soap, and the tap water alone were also tested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 fecal suspension of virus or bacterium was placed on each finger pad and air dried. The contaminated site was exposed to the test product for 10 s, rinsed in tap water, and dried on a paper towel. The residual virus or bacterium was then eluted. Selected agents were also tested by an analogous whole-hand method by which the entire palm surfaces of both hands were contaminated. Alcohols (70%) alone or with Savlon reduced the virus titer by greater than 99%, whereas the reductions by Proviodine, Dettol, and Hibisol ranged from 95 to 97%. Aqueous solutions of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effective for virus removal or inactivation than 70% alcohol solutions. Furthermore, Savlon in water (1:200) was found to be much less effective in eliminating the virus (80.6%) than the bacterium (98.9%). The tap water alone and the soap reduced the virus titers by 83.6 and 72.5% and the bacterial titers by 90 and 68.7%,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whole-hand method agreed well with those of the finger pad protocol. We conclude that the finger pad method is a suitable model for testing the in vivo efficacy of hand-washing agents and emphasize the need for using appropriate test viruses and bacteria.  相似文献   
8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