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8篇
  免费   1175篇
  国内免费   4932篇
  13825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801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国的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数量已降到了极低的状态,及时开展有关东北虎及其猎物资源野外调查,对了解东北虎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策略都具有重大意义.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存东北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为了解该保护区的东北虎及其猎物资源状况,2009~2010年冬季,采用样...  相似文献   
62.
毕氏海蓬子SbDRE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毕氏海蓬子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到一个编码DREB蛋白AP2保守结构域的基因片段;根据该片段序列设计引物,以毕氏海蓬子经NaCl处理的植株肉质茎cDNA为模板,应用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SbDREB(GenBank登录号:JF894301)。SbDREB基因cDNA全长1206bp,包含一个编码284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对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蛋白在靠近N端具有典型的AP2/EREBP保守结构域,且该结构域与一些高等植物DREB类转录因子的AP2区域具有高度同源性。进化树分析表明SbDREB属于DREB亚家族中的A-6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干旱、高盐和ABA能够诱导其表达,而低温则使其表达下调,表明该基因在毕氏海蓬子植株对干旱、盐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3.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非随机选择45例肺癌患者医院外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加替沙星组与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4.74%(P〉0.05);用药3d后咳嗽咳痰、发热、湿哆音、血象好转率分别为84.62%、95.45%、85.71%、88.OO%和57.89%、71.43%、64.29%、82.3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1.54%和10.53%(P〉0.05)。加替沙星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疗效好,见效快,是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4.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因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人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维护人类健康最有发展前景的手段之一。诸如遗传病、肿瘤、和传染病与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遗传免疫方面 ,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基因治疗 ,如将病毒抗原基因 (HBsAg)及一些肿瘤抗原基因 (CEA)直接注入人体内而产生抗体 ;人类亚健康状态 ,如肥胖、秃顶、疲劳、衰老等的基因治疗。然而基因治疗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扰 ,如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社会伦理等诸多问题 ,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要慎之又慎。只有对基因治疗合理规范和正确引导并遵循伦理原则 ,才能最终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海藻多糖抑制白细胞呼吸爆发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ESR、自旋捕集及自旋氧探针技术,研究了海藻硫酸多糖(SPS)对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刺激的多形核白细胞(PMN)呼吸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SPS能显著抑制PMN呼吸爆发,10 g/L和5 g/L SPS几乎完全清除PMN呼吸爆发产生的自由基,1 g/L SPS可清除53.2%;10 g/L SPS对PMN的耗氧量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黑色素合成是桦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黑色素的过多合成势必影响其他酚类的积累。本文以茉莉酸和双氧水为调控因子,开展了该突变体深层发酵过程酚类化合物积累研究。正常培养条件下,每升发酵液积累酚类化合物最高可达317.45mg/L,其中包括苯甲酸衍生物(45.3mg/L),黄酮苷元(74.4mg/L),黄酮苷(160mg/L)以及硬毛素类化合物(18.5mg/L)。加入茉莉酸后,总酚最大值增加到620.45mg/L,其中苯甲酸衍生物增加到230.26mg/L,黄酮苷元增加到166.86mg/L,而黄酮苷和硬毛素类化合物却分别降低到98.5mg/L和7.1mg,双氧水的加入没有提高总酚的最大积累(315.69mg/L)。因此,与野生型相比,黑色素缺失使总酚的积累有所增加,随茉莉L酸的加入总酚积累最大值增加近一倍。虽然双氧水的加入提高了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但总酚的积累却没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酚类化合物在抗双氧水氧化胁迫过程中被消耗。  相似文献   
67.
【目的】从培菌白蚁——黄翅大白蚁后肠微生物菌群中分离能降解几丁质的细菌。【方法】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根据胶体几丁质水解透明圈的大小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黄翅大白蚁肠道中筛选到8株能够降解胶体几丁质的细菌,它们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8株菌均具有几丁质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结论】从黄翅大白蚁后肠中获得8株能够降解胶体几丁质并具有其他碳水化合物降解酶活性的细菌,这一研究为了解白蚁肠道微生物协助白蚁消化食物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8.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和胰腺癌主要的病理学特征,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公认的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PSCs的活化涉及到几个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Rho-ROCK等细胞内信号途径。探讨这些信号通路在胰腺纤维化中所起的作用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及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与PSCs激活有关的信号通路的研究结合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人类新型β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β 3GalT7 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肺 cDNA 文库中克隆到人类β 3- 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β 3GalT7 (AY277592 , EC2.4.1.-) ,并对其进行了鉴定 . 该基因定位在人类染色体 19q13.2. 它包含一个 1 191 bp 的开放阅读框 (ORF). 编码的蛋白质包括一个信号肽和一个半乳糖基转移酶结构域,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 43.3 ku 和 8.37. 从原核表达中获得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和预测相符 . RNA 印迹杂交显示β 3GalT7 在肺、喉和回肠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舌、乳房、子宫、睾丸等组织中表达较低 . 此外半定量 RT-PCR 显示β 3GalT7 在人类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 .  相似文献   
70.
小麦秆锈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已发现近80个小麦抗秆锈基因,其中45个抗秆锈基因已被正式定名,58个抗秆锈基因已定位在小麦特定染色体上,其中12个基因被标记。本文对小麦抗秆锈病基因抗源、抗秆锈性遗传、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抗秆锈分子遗传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