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07篇 |
免费 | 1137篇 |
国内免费 | 4768篇 |
专业分类
13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491篇 |
2020年 | 473篇 |
2019年 | 471篇 |
2018年 | 337篇 |
2017年 | 332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467篇 |
2014年 | 720篇 |
2013年 | 586篇 |
2012年 | 842篇 |
2011年 | 828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687篇 |
2008年 | 727篇 |
2007年 | 757篇 |
2006年 | 632篇 |
2005年 | 578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387篇 |
2002年 | 344篇 |
2001年 | 296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1954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传导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2005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状况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热传导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4—8月为正值,9月至次年3月的绝大部分时间为负值,其年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土壤热通量和土壤热导率(k)受净辐射影响显著,并存在时间延迟效应,冬季为4~5 h,夏季为2~3 h.基于实测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差计算得到的k值早春季节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其他月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使用我国大多数气象观测站积累的土壤温差数据和 k值进行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估计时,早春季节(3—5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82.
高温胁迫对切花菊‘神马’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在40 ℃/35 ℃(昼/夜)与33 ℃/28 ℃高温下分别胁迫11 d,然后转入23 ℃/18 ℃恢复5 d,研究不同高温强度及恢复对菊花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3 ℃/28 ℃下净光合速率(Pn)逐渐降低,气孔导度(Gs)5 d后明显降低,两参数均可在23 ℃/18 ℃下恢复到对照的80%以上;40 ℃/35 ℃高温下Pn与Gs大幅度持续降低,胁迫前期,胞间CO2浓度(Ci)上升,Pn的降低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导致;9 d后Ci与Pn同时降低,气孔限制成为Pn 降低的主要因素.高温使菊花叶片的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效率(ΦPSⅡ)与天线转换效率 (Fv′/Fm′)降低,天线热耗散(D)增加,表明高温胁迫下菊花通过降低光能的捕获与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效率来保护反应中心免受伤害.33 ℃/28 ℃下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推测此温度下受体端电子传递首先受到抑制;40 ℃/35 ℃下qP持续增加,表明放氧复合体(OEC)可能是菊花光合系统中极端高温伤害的原初位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G145R rHBsAg抗原衰减对抗体亲和纯化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采用抗野生重组HBs G6-McAb制备层析载体,对含rG145R HBsAg的2A8细胞上清做亲和层析。以SDS-PAGE、Western Blot及ELISA等对产物纯度、含量及回收率进行评价,并与同法纯化之野生HBsAg进行比较。结果:梯度洗脱层析显示G145R rHBsAg、自然表达野生HBsAg及其r-wHBsAg三者纯化产物的纯度分别为90.3%、95.2%及93.1%;回收率为43.3%、72.0%及66.4%,其亲和洗脱峰型前者较后两者略宽,主峰前部出现明显顿挫;pH线性梯度洗脱显示,G145R rHBsAg洗脱曲线主峰较前梯度洗脱进一步增宽,顿挫更为明显,并在主峰前出现一低平的蛋白峰。ELISA检测显示HBsAg活性贯穿主峰始终,SDS-PAGE与Weistern blot显示两法洗脱产物纯度(92.5%与89.3%)大致相似,分子大小与野生HBsAg相同。结论:洗脱峰加宽与顿挫作为G145RrHBsAg抗原性渐进性衰减的特征性表现,在同类生物材料实验性制备与产品考评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外来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与风险评价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植物引种导致的入侵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引种工作面临的一个紧要研究课题。综述了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木本植物引种的概况,对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基本原理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目前比较被认可的生态预测途径主要包括编辑入侵植物名录利用入侵历史纪录预测、物种特征作为入侵的预测指标、繁殖体压力作为建群概率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匹配作为入侵潜力的预测工具及专家意见等,并对物种特征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物种特征指标主要包括物种的繁殖和快速生长性状指标、对入侵地区局部条件和干扰体系的适应性指标、生物地理分布指标等,并指出在生态预测中单独使用这些指标是不严谨的,而应当多途径互相结合验证。同时还简介了WRA等几个应用较为广泛的实用性植物入侵风险评价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方面面临的一些困难,包括入侵机理的复杂性导致的预测难度增大和可信性下降,所用数据库标准的不统一和更新的困难等,指出在进行木本植物引种的生态预测和风险评价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重视入侵机理研究,完善相关的数据库。出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可以借鉴国际上实用性杂草风险分析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逐步建立我国的入侵风险评价系统,以满足目前对木本植物入侵的预测和风险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85.
大黄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微卫星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参与肌肉生长和脂肪发生的调节.本研究在克隆大黄鱼MSTN cDNA的基础上,对3′端非编码区微卫星序列的多态性及其与体长、体重和肌肉脂肪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cDNA长1 886 bp,在3′端非编码区存在微卫星序列(CA)n.在受检的52个个体中,微卫星序列长度在64~126 bp之间.大部分个体的微卫星序列内存在碱基替换,最常见的碱基替换形式是C→T,属于非完美型微卫星序列.根据该位点微卫星序列长度,在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23个等位基因,其中频率为0.019 2的等位基因11个,0.038 5的5个, 0.076 9的3个,0.057 7的2个,0.115 4和0.134 6的各1个.该基因位点的群体杂合度为0.932 7,多态信息含量为0.928 8.微卫星序列长度与大黄鱼体长、体重和肌肉脂肪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435和-0.026,P值分别为0.021、0.016和0.878.碱基替换对大黄鱼生长及肌肉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87.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氮同位素自然丰度作为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综合指标能够有效地指示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箱CO2 熏蒸法研究连续10年的大气CO2 浓度升高对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及其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土壤氮循环过程,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叶片δ15N;促进了富13C土壤有机碳分解,中和了贫13C植物光合碳输入的效果,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δ13C在CO2升高条件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很可能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并加剧了系统氮限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88.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不同配比的控释复合肥CRFA(4%树脂包膜,N∶P2O5∶K2O为14∶14∶14)和CRFB(4%树脂包膜,N∶P2O5∶K2O为20∶8∶10)及普通复合肥CCF(N∶P2O5∶K2O为15∶15∶15)对杭白菊营养吸收和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复合肥CCF1(每盆6 g氮素用量的CCF)和CCF2(每盆3 g氮素用量的CCF)施入土壤后30 d,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163.29和145.26 mg·kg-1、180.39和163.13 mg·kg-1、300.08 和213.15 mg·kg-1,而后迅速下降.控释复合肥养分释放较慢,其土壤碱解氮含量在施肥后缓慢升高,在施肥后60 d达到高峰,此时CRFA1(每盆6 g氮素用量的CRFA)、CRFB1(每盆6 g氮素用量的CRFB)、CRFA2(每盆3 g氮素用量的CRFA)、CRFB2(每盆3 g氮素用量的CRFB)分别为129.51、138.65、118.36、126.31 mg·kg-1;CRFA1和CRFA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CF处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施肥后30 d分别达到169.54和133.46 mg·kg-1,CRFB1和CRFB2处理在施肥后60 d左右达到释放高峰,含量分别为137.13和84.68 mg·kg-1,然后缓慢下降.两种不同养分配比的控释复合肥处理植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分枝数、开花率、每株花数、鲜花直径等农艺性状均明显优于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复合肥处理,其中CRFB控释效果优于CRFA,其更符合杭白菊对养分的需求,且在本试验条件下,CRFB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9.
增加降水对荒漠短命植物当年牧草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模拟降水增加试验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常见短命植物盖度、密度及产量对水分输入量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尖喙牻牛儿苗、弯果胡卢巴、角果藜、琉苞菊、条叶庭芥及囊果苔草6种牧草生物量总和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是荒漠草原的优势牧草植物;供水量增加显著促进了角果藜、尖喙牻牛儿苗、弯果胡卢巴、条叶庭芥和琉苞菊5种牧草植物的个体生长;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增加40mm和80mm供水使这5种植物生物产量比对照增加86%~230%.供水增加后,6种重要牧草对整个群落的生物贡献比例发生很大变化,只有角果藜和尖喙牻牛儿苗的贡献比例规律性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和11%,表明2种植物对供水增加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供水量增加促进了弯果胡芦巴、尖喙牻牛儿苗和角果藜3种植物N、P和K养分的吸收量;与此同时,供水量增加也显著提高了荒漠短命植物的密度和盖度.在降水增加的背景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植被盖度和群落净初级生产力提高,这对于防风固沙、稳定沙面,增加荒漠草原载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水分胁迫下3年生美国凌霄(Campsis radifans L.Seen)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emf)的日动态及其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以阐明其WUEleaf对土壤水分及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探讨美国凌霄维持较高WUElemf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美国凌霄WUElemf表现为减弱趋势,但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WUElemf的提高.(2)水分胁迫下,美国凌霄WUElemf多与空气相对湿度、大气COz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饱和水汽压差、大气温度、叶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微环境因子对美国凌霄WUElemf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浓度、叶温对其影响较大.(3)维持美国凌霄较高WUE lemf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0.7%~23.1%(相对含水量为39.2%~84.6%),适宜光照强度在600~1600μmol·m-2·s-1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