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09篇 |
免费 | 1131篇 |
国内免费 | 4772篇 |
专业分类
13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491篇 |
2020年 | 473篇 |
2019年 | 471篇 |
2018年 | 337篇 |
2017年 | 332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467篇 |
2014年 | 720篇 |
2013年 | 586篇 |
2012年 | 842篇 |
2011年 | 828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687篇 |
2008年 | 727篇 |
2007年 | 757篇 |
2006年 | 632篇 |
2005年 | 578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387篇 |
2002年 | 344篇 |
2001年 | 296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1954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帕金森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有持久膀胱排尿障碍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对25例帕金森氏病患者行尿动力检查,并要求记录并回收24小时排尿日记.结果显示,1)有18例患者出现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或无反射4例,膀胱出口梗阻6例,另3例检查结果正常,无一例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2)患者所返回的排尿日记显示帕金森氏病患者普遍出现日排尿次数增加及每次排尿量的减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逼尿肌反射亢进是帕金森氏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最常见类型;尿动力学检查对正确处理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排尿障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153.
大鼠皮层听-视多感觉神经元和听-视信息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电生理技术,研究SD大鼠皮层听-视多感觉神经元的分布和听-视信息整合.共记录到130个听-视双模态神经元,其中65个A-V型神经元,28个v-A型神经元和37个a-V型神经元.这些双模态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听区的背侧,听皮层和视皮层的交界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呈条带状分布,v-A型神经元较多地位于近听皮层一侧,a-V型神经元则主要位于近视皮层一侧,A-V型神经元位于两者之间.在条带中,双模态神经元分布不均一,有片状分布趋势.双模态神经元的听-视信息整合效应分为增强型、抑制型和调制型.整合效应与声-光组合刺激的时间间隔有关,其中75%的神经元获得最大整合效应的时间间隔在30~50ms之间.研究结果提示,大鼠皮层存在听-视多感觉神经元分布区,这些神经元遵循存在于其他动物相关脑区多感觉信息整合规律,参与听-视感觉信息整合. 相似文献
154.
鸡胚完整脑的光子发射和光激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的单光子记录系统,对离体的浸于DMEM培养液中的鸡胚的完整脑所进行的光子发射测量显示出整脑与培养液相比有光子发射.完整脑的光子发射强度与胚龄,鸡胚的健康状况和离体后脑组织的新鲜程度有关.在对完整脑的光激发光测量中观察到一种短寿命的延迟发光,它的衰减过程不服从指数衰减规律而表现出双曲线衰减行为.从生物光子发射归因于生物体内的非定位的相干性电磁场及Frohlish的生命系统中存在着长距离的相干性的理论,讨论了利用生物光子发射研究细胞间通讯、生物的调节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意义,以及所检测的光子发射与生物系统自身的相干性电磁场的关系,并提出应从环境对生物系统自身场的影响来理解所测的生物光子发射. 相似文献
155.
铁矿采矿迹地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11年利用覆盖客土、覆盖客土+生态植被毯措施对北京首云铁矿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特征,并与周边自然植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恢复植被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占植物物种总数的58%;采用客土+生态植被毯恢复的植被多度、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接近周边未扰动植被,高于仅覆盖客土恢复的植被;客土+生态植被毯恢复植被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仅覆盖客土的植被,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采用客土+生态植被毯措施恢复植被的枯落物生物量第6年达到对照水平.采矿迹地植被快速重建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潜在生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类似采矿迹地植被重建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6.
157.
黄河故道不同灌水方式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一直是限制黄河故道沙区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以其较强的耐旱性、较高的成活率在造林时备受重视。适宜的灌水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促进刺槐迅速生长,改善当地环境生态。因此,在2011至2012年间,对黄河故道沙地进行刺槐人工林的建设与培育,开展滴灌(DI)、沟灌(FI)和软管喷灌(HSI)3种灌水方式对刺槐人工林幼树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年份,滴灌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高于软管喷灌,软管喷灌高于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受年份影响较大,但均表现为前期下降,8月份前后降到最低值,随后缓慢回升。不同灌水方式叶绿素含量(CC)差异显著,滴灌条件下刺槐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软管喷灌,沟灌最低。不同树龄,不同灌水方式刺槐株高、地径和胸径差异显著。一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出23.4、0.27 cm和0.14 cm;二年生林,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分别比软管喷灌高53.7 cm、0.61 cm和0.54 cm。滴灌刺槐的株高、地径和胸径的年度生长量分别为软管喷灌的112.1%、107.1%和111.8%,同时分别为沟灌的121.8%、191.8%和343.6%。不同灌水方式刺槐幼树水分利用效率受年际间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滴灌可以显著地改善刺槐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促进其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9.
CHEN Fang SUN Shao-fang GUO Pan-jiang YANG Cui-lian ZHANG Zhi-yong 《Insect Science》2001,8(3):258-264
Abstract By careful and long period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omicus piniperda L. and the growth of Yunnan pine ( Pinus yunnanensis French.), and improve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conomic threshold of Tomicus piniperda on Yunnan pine is determined: When the death rate of the trees is not more than 0.52%, the natural control factors can prevent the density of the bark beetle from increasing and no control measure is needed. When the death rate of the trees reaches 0.5%, the corresponding rate of shoots attacked is 0.61% and the mean of invading holes per tree 0.66, the cost for control is equal to the economic loss saved. So, considering both the economic justifica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pest density from increasing, when the death rate of the trees is more than 0.5%, the corresponding rate of shoots attacked more than 0.61% and the mean of invading holes per tree more than 0.66, control measure should be taken. The paper also gives formulae for different Yunnan pine forest areas to calculate their own economic threshold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al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60.
昆虫口腔分泌物(oral secretion, OS),又称返吐液,是昆虫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肠道分泌物的混合液。昆虫取食寄主植物过程中,OS随之分泌至植物中,并影响植物的防御反应。RNA干扰(RNAinterference, RNAi)是研究昆虫基因功能有价值的反向遗传学工具,也是目前最有可能应用于害虫防治的新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昆虫OS对寄主植物防御的影响、昆虫OS效应子的鉴定和OS效应子基于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昆虫OS对寄主植物防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扰植物的茉莉酸信号通路、筛管阻塞、Ca2+通路等防御反应,进而促进昆虫摄取食物。目前,昆虫OS效应子主要鉴定手段是通过昆虫唾液腺转录组分析和OS蛋白组分析;而已鉴定的OS效应子主要来源于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咀嚼式口器昆虫中的报道甚少;功能研究发现昆虫OS效应子在寄主植物中的表达会影响昆虫存活率、繁殖力和取食能力及昆虫和植物的其他重要生理指标,并通过鉴定OS效应子与植物防御机制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证明OS效应子在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中的重要性。基于RNAi技术,通过注射、饲喂和植物介导RNAi等方法在多种昆虫中产生了OS效应子基因下调和生长发育受影响的现象,由此说明OS效应子基因已具备作为RNAi靶标的条件。虽然目前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已证明其应用于害虫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昆虫口腔分泌物是研究昆虫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机制的新方向。最后,对OS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害虫防治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