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23篇 |
免费 | 1133篇 |
国内免费 | 4787篇 |
专业分类
13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452篇 |
2021年 | 494篇 |
2020年 | 475篇 |
2019年 | 473篇 |
2018年 | 338篇 |
2017年 | 334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467篇 |
2014年 | 721篇 |
2013年 | 586篇 |
2012年 | 850篇 |
2011年 | 833篇 |
2010年 | 675篇 |
2009年 | 692篇 |
2008年 | 733篇 |
2007年 | 754篇 |
2006年 | 629篇 |
2005年 | 572篇 |
2004年 | 430篇 |
2003年 | 386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296篇 |
2000年 | 267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1954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教学型’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针对以上现实,本文指出了"教学型高校"加大科研力度的必要性,并就目前的科研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①教学与科研不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加大’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力度可以达到教学、科研的互利双赢。科研应该逐渐成为’教学型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②重视科研也是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围绕教学进行的评估、教改等各项举措,也应该从加大科研力度的角度进行:教师有了科研工作,自然需要学生参与;而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最好培养,更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③改善’教学型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可从设立研究型教师岗位和减少行政指令性活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2.
HIV Vaccin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n MA Cai-jun SUN Feng LI Ling CHEN 《Virologica Sinica》2007,22(6):486-492
The need for an efficacious HIV/AIDS vaccine remains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the world HIV/AIDS agenda. The generation of an efficacious HIV/AIDS vaccine proves an enormous scientific challen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neutralizing antibody problem,elusive immune protection,im-munogen design,pre-existing anti-vector immunity and design of phase 3 vaccine trials 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development of HIV/AIDS vaccin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3.
紫彩血蛤鳃的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彩血蛤(Nuttalliaolivacea)的鳃上皮细胞核多为椭圆形,核内染色体呈丝状;结缔组织细胞的核多为圆形,部分核内有块状Feulgen阳性颗粒,RNA在鳃丝上皮细胞最丰富,有的形成直径0.52μm的颗粒,结缔组织和鳃丝上皮细胞内均有直径0.63μm左右的PAS阳性颗粒,吞噬细胞呈极强的ANAE阳性,鳃丝上皮细胞呈较弱的阳性。ACP和AKP在吞噬细胞和外缘上皮细胞中的活性较强,其它部位较弱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通过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4周后,模型组SD大鼠MT%、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核蛋白表达(积分面积、累积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压低氧4周可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PCNA在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提示其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对家猪不同品种及家系间的染色体组型、C-带、Ag-NORs多态性进行的研究表明: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长白猪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核型2n=10sm+12m+4st+12t, 而13/17易位纯合子猪(36, rob. 13/1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36,核型2n=10sm+12m+6st+8t; 13/17易位杂合子猪(37,rob. 13/1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37,核型为2n=10sm+12m+5st+10t。5种家猪的C-带在13~18号染色体上存在大、中、小三种类型, 且呈多态性分布。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长白猪、13/17易位纯合子猪、13/17易位杂合子猪的Ag-NORs均数分别为2.05、2.06、2.00、1.99、1.98,说明Ag-NORs在品种、个体及细胞间具有多态性。
Abstract:The present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to make comparative stdy on polymorphism of chromosome Karyotypes, C-band ?and Ag-NORs of different breeds and strains in domestic Pi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somatic cell in Duroc, Yorkshire and Landrace Pig Was 38 and the karyotype was 2n=10sm+12m+4st+12t. But in heterozygous Rob 13/17(37, rob. 13/17) Pig,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somatic cell was 37 andthe karyotype was 2n=10sm+12m+5st+10t, while in homozygousRob 13/17(36, rob. 13/17) Pig, the somatic cell chromosome number was 36 and the karyotype was 2n=10sm+12m+6st+8t. It wa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C-band types in size on chromosome No. 13-18 showing polymorphism in three breeds and two strains of domestic Pigs. The average of Ag-NORs in Duroc, yorkshire,Landrace, homozygous Rob. 13/17 and heterozygous Rob. 13/17 Pig was 2.05, 2.06, 2.00, 1.99 and 1.98, respectively. It is suggested that Ag-NORs have polymorphism among strain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genetic index to analyse relationships among domestic animals with high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96.
Forty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developed from a (CA)n enrichment library created from the DNA of southern catfish (Silurus meriaionalis). Also,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northern sheatfish (Silurus soldatovi) was examined by 24 microsatellite loci. They are polymorphic in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geographically distant populations sampled from the Heilongjiang River and the Songhuajiang River in North China, respectively. Unbiase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levels varied from 0.435 to 0.946 and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varied from three to 20.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and could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 相似文献
97.
城市公园绿地水、热与CO2通量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热和CO2通量是评价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在北京海淀公园中部和边缘架设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和定量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影响下的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绿地所获得的净辐射在植被生长季节大部分用于植被的蒸散作用,潜热大于显热;而在植被非生长季节大部分用于显热,潜热数值非常小。晴天显热与潜热的比值在春季随着植被枝叶的生长逐渐减少,到夏季达到最小值约1/3,在秋季随着植被叶片枯黄逐渐变大,冬季达到数倍。公园绿地能量平衡率在52%~83%,普遍存在能量不平衡。公园中部的潜热观测值大于公园边缘,而显热小于公园边缘;公园中部CO2通量日均值为负,公园绿地是CO2汇。公园绿地在植被生长季节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吸收CO2等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8.
该实验以烟草悬浮细胞 BY 2 为材料,在烟草悬浮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10、0.15、0.20 mmol·L-1AlCl3,以等体积去离子水处理的悬浮细胞液为对照,并依据前述实验结果选择0.15 mmol·L-1 AlCl3,分别添加5 mmol·L-1 DMTU(H2O2 抑制剂)、20 μmol·L-1CaCl2、15 μmol·L-1 LaCl3(Ca2+通道抑制剂)和50 μmol·L-1 ATP设计多项处理,分析胞外ATP(eATP)对铝离子(Al3+)胁迫引起的植物细胞死亡及其胞内H2O2、Ca2+的影响,以揭示Al3+胁迫下植物调节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扩展对eATP功能的认知。结果显示:(1)随着 AlCl3 胁迫浓度的提高,细胞死亡水平和胞内H2O2水平上升,而胞内Ca2+和eATP水平则逐渐降低。(2)外援施加H2O2抑制剂 DMTU(二甲基硫脲)和Ca2+能够有效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而Ca2+通道抑制剂LaCl3(三氯化镧)则加剧了AlCl3胁迫下的细胞死亡。(3)在AlCl3胁迫下对细胞添加外源ATP,能够缓解AlCl3胁迫下胞内H2O2水平上升和Ca2+水平下降的同时,并显著降低AlCl3胁迫导致的细胞死亡。研究表明, Al3+以剂量依赖的模式提升细胞死亡和细胞内H2O2的水平并降低胞内Ca2+和eATP水平,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受到H2O2和Ca2+水平变化的调节,eATP可以通过调节H2O2与Ca2+水平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推测Al3+胁迫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而破坏了细胞内H2O2和Ca2+之间的协同关系,外源ATP对Al3+诱导H2O2上升的缓解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提升了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
针对快速、实时、有效采集并录入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大样本量、多源数据的需求,充分应用移动GIS技术、移动智能终端、3G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出了基于ArcGIS for Mobile的移动数据采集方案,研究解决了包括系统运行机制、数据访问模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等面向全国生态环境野外调查的移动GIS关键技术,设计并研发野外调查移动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C#和Java语言,以SQL Server 2008 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环境,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环境上实现设计开发,并在全国生态环境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土地覆盖类型地面核查、生态系统参数野外观测等工作中予以应用。实践检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的数字采集、智能校验、实时上传与有效管理,简化了填报程序,规范了填报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为生态环境相关的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信息化支持。 相似文献
100.
温度、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近海主要大型灾害水母种类之一,其暴发性增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温度(7.5、11、14.5、18、21.5和25℃)和投饵频次(1次/2d、1次/8d和1次/16d)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足囊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足囊繁殖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白色霞水母横裂率和横裂次数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白色霞水母发生横裂生殖的时间越早,横裂生殖速度越快,重复横裂次数越多,释放的碟状体数量也越多.横裂率和横裂次数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递增.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在7.5-25℃范围的成活率均为100%,其生长速度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足囊繁殖、横裂率和螅状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螅状体的横裂次数和初生碟状幼体伞径随螅状体柄径增大而递增,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即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白色霞水母的种群数量,说明海水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或渔业资源锐减导致的浮游动物量增加均可能诱发白色霞水母暴发性增殖.结论为进一步探索大型水母暴发的生态环境机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