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334篇
  385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51.
CRISPR/ Cas9 (clustered regular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gene-specific knock-out and knock-i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CRISPR/ Cas9 gene editing system was used to insert 3×FLAG tags into the front of SND1 gene in HeLa cells, so that the endogenous expression of SND1 protein in cells was equipped with 3×FLAG tags,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SND1 with stress granules and processing bodies was observed. A sgRNA near the start codon ATG of the SND1 gene was designed, and a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was constructed using px459 as an expression vector. A sequence containing 3×FLAG and a 150 bp homologous arm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position to be inserted was designed, an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mpany. Two plasmids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HeLa cells, and positive cells were screened by puromycin. West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the cells expressed the 3×FLAG-SND1 fusion protein.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and sequenced.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sequencing and the stable strain was obtained without error.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WT cells. At the same time, the treatment with 0. 5 mmol / L sodium arsenite resulted in oxidative stress in cells, increased phosphorylation of eIF2α protein, and the presence of stress particles in the cytoplasm. There was co-localization between SND1 and stress particle marker protein TIAR, but no co-localization with processed body protein DCP1α. © 2019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属于蜗牛的壳聚糖水解酶的纯化方法,得到壳聚糖水解酶的纯品,从而为氨基酸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及工业菌制备奠定前期基础。方法建立检测蜗牛壳聚糖水解酶活性的手段并考察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比较现有层析方法纯化蜗牛壳聚糖水解酶的实际效果,确定纯化的最佳条件,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纯化方案。结果经苯基琼脂糖柱层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分离,得到高纯高活性蛋白质,在SDS-PAGE上用银染的方法呈单一蛋白质条带,比活性提高33.333倍,纯化倍数为18.272,得率为0.15。结论实验建立了1种从蜗牛中分离高效高纯度壳聚糖水解酶的方法,为壳寡糖的酶解工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3.
随着基因芯片的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表达数据需要被处理和分析.利用这些表达数据提取基因调控矩阵从而构建基因网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基因网络,了解网络结构,提取最显著的信息.然而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条件限制或者数据来源的限制,导致实验数据不充分,使方程组无解.本文使用三次样条方法,对2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备的具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表达数据满秩,从而使用最小二乘法解出加权矩阵,构建初步的表达基因调控网络.通过对构建的基因网络的初步分析表明:乳腺癌转移的形成是由多基因异常引起多条传导通路异常,致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结果,这与生物学上公认的看法是相一致的.因此,利用此线性模型方法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兵有一定可行性,在认识乳腺癌转移机制,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妇宁康泡腾胶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在家兔体内48 h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8.956 h,Tmax=8.27 h,Cmax=0.4544μg/ml,AUC=37.161。结论该制剂在家兔体内吸收代谢缓慢,其生物半衰期超过8 h。  相似文献   
155.
构建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蜂)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获得了中蜂王浆主蛋白2(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 2,MRJP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长1 605bp,包含一个编码46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在中蜂MRJP2的cDNA序列的C-端,首次发现存在串联重复片段长度多态性(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VNTR)。克隆并测定了蜜蜂属Apis内其他5个种的MRJP2基因的C-端重复序列,结果表明: 在蜜蜂属的其他5个种中,C-端重复片段的核心序列是以碱基高度突变方式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多态性,而重复片段长度基本一致。中蜂与西方蜜蜂A. mellifera,大蜜蜂A. dorsata与黑大蜜蜂A. laboriosa,以及小蜜蜂A. florea与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分别形成3个进化枝。中蜂和西方蜜蜂与大蜜蜂和黑大蜜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小蜜蜂和黑小蜜蜂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6.
祁连山典型流域谷地植被斑块演变与土壤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演替.植被斑块的演变导致土壤性状的明显分异,从金露梅灌丛斑块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组成由大粒级的大团聚体(》1mm)破碎为小粒级的大团聚体(1-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表明土壤结构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1.2%和55.9%,干筛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显著低于金露梅斑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粒径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植被退化演变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部分地由于团聚体的破碎引起;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不同斑块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植被斑块退化演变使氮的有效性降低;但磷、钾养分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不敏感.植被的退化演变使土壤团聚体破碎、土壤结构退化,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使其抗侵蚀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又进一步加速植被的退化演替.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马蔺斑块将进一步向林线逼近,灌丛草甸植被将会进一步退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157.
短期氮添加对东灵山三种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森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以北京东灵山的阔叶林(辽东栎林)和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式(10g N·m-2·a-1,大约5倍于大气氮沉降速率),探讨了不同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降低了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而提高了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但其短期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P0.001)和生长季土壤呼吸释放总量(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辽东栎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温度是引起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差异的主要因素。温度-水分双因素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野外条件下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与温度和水分间的关系,解释率约为47%~87%。此外,氮添加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氮添加后在较高温度且较低水分情况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上升,此时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实验结果揭示了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影响,但其复杂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8.
调水工程引起的多环境因子关联变化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探讨。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河湖群中菹草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京杭运河(YH)、高邮湖(GY)、洪泽湖(HZ)、骆马湖(LM)、南四湖上级湖(NS1)、南四湖下级湖(NS2)和东平湖(DP)7个调蓄河湖中菹草个体功能性状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浊度(Tur)和底泥有机质含量(S_o)外,总氮(TN)、硝氮(NO_3-N)、氨氮(NH_4-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P)、硅酸盐(SiO_4-Si)、叶绿素a(Chla)、总溶解性固体(TDS)、透明度(SD)、消光系数(K)、水温(T)、电导率(Cond)、酸碱度(pH)、溶解氧(DO)和底泥含水率(S_w)在河湖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菹草株高、茎分支数、茎节数、茎节长、茎直径、相对茎长、叶片数、叶厚、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株重、茎重、叶重、茎叶比、茎干物质比、叶干物质比在河湖间差异极显著;(3)河湖群内菹草种群18个功能性状中,按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叶宽、茎直径、叶长、茎干物质比、叶干物质比、叶面积、株高、茎节长、相对茎长、茎叶比、叶厚、茎节数、茎重、叶片数、株重、比叶面积、叶重、茎分支数;7个调蓄河湖间,按照所有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南四湖下级湖、洪泽湖和京杭运河、高邮湖、东平湖、南四湖上级湖、骆马湖;(4)环境因子共解释了功能性状方差变异的49.43%;叶性状主要受营养因子(TN、NO_3-N、SiO_4-Si)影响;茎性状与光照因子(Chla和SD)密切相关;底泥因子(S_o)对茎叶生物量分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分析互联网教育对超声专业住培医师教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接受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1~4月的住培医师为对照组,以2020年1~4月的住培医师为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组以互联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两组住培医师通过考试成绩(笔试及技能)及问卷调查方法评估...  相似文献   
160.
1 脱氧 D 木酮糖 5 磷酸合酶(DXS)是甲基 D 赤藓醇 4 磷酸(MEP)途径中控制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的第一个限速酶。该研究对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DfDXS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 PCR技术分析其在外源激素、干旱、盐胁迫、高温及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旨在探究DfDXS基因在香鳞毛蕨萜类生物合成及抗逆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香鳞毛蕨抗逆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 DfDXS1基因全长2 139 bp,编码712个氨基酸,而DfDXS2全长2 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转酮醇酶保守域,包含焦磷酸硫胺素结合位点和转酮醇酶结构域;DfDXS氨基酸序列与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和银杏(Ginkgo biloba)的DXS等关系较近。(2)水杨酸(SA)处理下,DfDX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脱落酸(ABA)抑制DfDXS的表达;DfDXS1/2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Eth)抑制DfDXS的表达,但DfDXS1处理3 h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3)聚乙二醇(PEG)、高温和低温均诱导DfDXS1上调表达。研究推测,香鳞毛蕨DXS基因在萜类物质合成与逆境胁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