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6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3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文昌鱼特异的基因倍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  宿兵  王义权 《遗传》2005,27(1):143-149
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进化发育生物学,近年来该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头索动物文昌鱼是现存生物中最近似于脊椎动物直接祖先的生物,在与脊椎动物分化后形态改变很小,其基因组未曾经历大规模的基因组倍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椎动物祖先型基因组的特征,但在漫长的独立进化历程中基因组自身还是经历了一些变化。本文介绍了在几例在文昌鱼支系中独立发生的基因倍增事件(Hox; Evx; HNF-3; Calmodulin-like),有力地揭示了文昌鱼虽然与脊椎动物直接祖先极其接近,但其基因组有其自身特性,不能简单地将之等同于脊椎动物直接祖先。Abstract: The union of the two complementary disciplines,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resulted in a new division of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namely “Evo-Devo”. Recently, the research on this field has been fruit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vertebrates. The cephalochordate amphioxus, which remains in relatively invariant morphology since the divergence from the vertebrate lineage, is the closest living relative to vertebrates. The vertebrate-like simple body plan and preduplicative genome provide amphioxus genes the privilege to serve as key landmark to underst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However, the amphioxus genome has not escaped evolution. In this paper several examples of independent gene (Hox; Evx; HNF-3 and Calmodulin-like) duplications in the cephalochordate lineage were summarized. These particularities and oddities remind the fact that amphioxus is not an immediate ancestor of the vertebrates but ‘only’ the closest living relative to the ancestor, with a mix of prototypical and amphioxus-specific features in its genome.  相似文献   
942.
渝东山地黄壤肥力变化与植物群落演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的理化因子出发,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渝东地区城口县坪坝区大巴山南坡山地黄壤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与地上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杉木林、落叶栎类林、茶树林和常绿阔叶林下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1256、0.2085、0.351、0.2479、0.9329.阔叶林(落叶栎类林、茶树林和常绿阔叶林)下山地黄壤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均大于针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下山地黄壤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即使在同一植被类型下,由于建群种的不同,其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也不相同.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以断定土壤的发育与植物群落演替是两个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43.
用五种杀白蚁药剂对家白蚁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毒死蜱、溴氰菊酯、辛硫.灭扫利对家白蚁的直接毒杀效果优于氯丹,且前三种药剂的传递毒杀效率也优于氯丹;而室外抗虫蛀蚀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对林木被蛀蚀的保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44.
为了降低由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的广谱促分裂活性引起的潜在副作用,用中性氨基酸丙氨酸取代了hbFGF第108位的丝氨酸,构建了促分裂活性降低的hbFGF突变体(mhbFGF)。IPTG诱导突变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mhbFGF的表达量约为全菌体蛋白的30%。通过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从菌体上清中纯化目标蛋白。MTT法检测促分裂活性表明,mhbFGF的促分裂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hbFGF。纯化的:mhbFGF可用于进一步的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45.
胶原蛋白降解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胶原蛋白Ⅱ和Ⅰ经变性和酶解处理得到的多肽混合物,比较研究了两种类型胶原蛋白降解物之间的区别,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识别出了不同类型胶原蛋白中的特征肽段。胶原蛋白在50℃处理3h可溶解于盐溶液,凝胶过滤分析结果表明,热变性的胶原蛋白分子量在10万以上,因此在热变性过程中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被破坏但没有明显的随机降解。利用胰蛋白酶对胶原蛋白进行了酶切处理,在酶用量为2%,pH 8.1~8.2,温度37℃条件下,处理20h后胶原蛋白降解较完全,多肽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1万以下。利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Ⅱ型和Ⅰ型胶原蛋白降解物中的多肽,通过多级质谱分析了胶原蛋白降解物多肽的序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酶解后的多肽混合物中存在特定序列的特征肽段,利用特征肽段进行胶原蛋白类型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6.
947.
948.
苏定冯 《生命科学》2009,(4):473-478
以脑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是非常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本项目结合我国国情,遵循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方针,整合我国现有的优势和已建立起来的研究队伍,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遗传学研究,探讨脑卒中和颅内动脉狭窄的易感基因;(2)脑卒中发生的新的决定因素研究,探讨预防脑卒中的新靶点;(3)神经血管单元研究,探索脑卒中治疗的新策略;(4)转基因技术平台和化学生物学小分子探针技术平台研究,探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949.
95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sect assemblage within the syconium of the dioecious fig Ficus erecta Thunb., 1786 (Moraceae) on Kii‐Oshima Island, Wakayama Prefecture, Japan. Species present included pollinating and non‐pollinating fig wasps Blastophaga nipponica Grandi, 1921 and Sycoscapter inubiae Ishii, 1934,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an undetermined species of Silba Macquart, 1851 (Diptera: Lonchaeidae). Larvae of Silba sp. were found only in fig syconia containing B. nipponica.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larvae of Silba sp. fed on female adults of B. nipponica within fig galls by thrusting their heads through the intersegmental membrane. Furthermore, larvae of Silba sp. had a high predation rate (90%).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larvae of Silba sp. are specialized for feeding on B. nipponica and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populations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