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8篇 |
免费 | 292篇 |
国内免费 | 1332篇 |
专业分类
38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41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200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213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对菊科蚂蚱腿子属植物万花木(Myripnois dioica Bunge)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对万花木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反复色谱分离,从中分得15个化合物,并采用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阿魏酸(1)、木栓酮(2)、木栓醇(3)、1-无羁萜烯-3-酮(4)、3-乙酰基齐墩果酸(5)、1-无羁萜烯-3-醇(6)、3α-乙酰基木栓醇(7)、槲皮素(8)、5,7,3′,4′-四羟基黄烷酮(9)、花旗松素(10)、ixerin A(11)、14-oxomelampolide(12)、ainsliaside B(13)、β-谷甾醇(14)和β-胡萝卜苷(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SLC30A8(solute carrier family 30,member 8)基因rsl326663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对222例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其中T2DM组125例,正常对照NC组97例)rsl326663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T2DM组中rsl3266634的C等位基因频率、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2%和28.4%,均显著高于NC组的53.1%和24.7%(P值均<0.05);而T2DM组的TT基因型频率为6.4%,显著低于NC组的18.6%(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4倍(OR=1.64,95%CI=1.125-2.402)。结论:SLC30A8基因rsl3266634多态性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风险等位基因,该位点C/T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T2DM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DM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构——Ⅱ、高度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样地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红豆杉种群高度结构 ,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群是通过茎干萌生幼苗 (构件 )来延续和扩大的 ,其结构为塔型 ,存活曲线为中间微凸而近于直线 ,是稳定型种群结构。幼苗幼树级占 95.3% ,其次为高度 9.1~ 11m的成年树级 ,占 1.6 %。为了扩大和延续 ,南方红豆杉种群通过大量萌生 (繁殖 )构件并进行自我调节 ,使幼树幼苗有较高的死亡率 ;种群个体进入优势层后 ,高度生长缓慢 ,而径向生长加快 ,因此 9.1~ 11m级数量增多。种间种内竞争的结果形成南方红豆杉种群世代不同大小个体的高度结构。南方红豆杉种群高度与胸径的关系为幂函数相关关系 ,高度与年龄 (<6 0 a)的关系为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66.
湖北兴山红嘴相思鸟繁殖生态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5年4月~2007年8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龙门河地区,对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红嘴相思鸟在此地区的繁殖时间为4月中旬至7月下旬。巢多营于山坡上、山谷中的乔木林、灌木林遮蔽下的箬竹(Indocalamus wilsoni)和小灌木上,也营巢于农田边、山间小路旁、林间空地的箬竹丛或灌丛中。巢材主要有细树枝、细树根、细藤、箬竹叶、茅草叶、细草茎、青苔等。雌雄鸟共同筑巢,筑巢过程较为迅速,一般5~7d即可完成。雌鸟每天产一枚卵,产卵时间一般在清晨。窝卵数3.41±0.80(n=61)。孵卵期11~13d(n=6)。雏鸟晚成性,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9~10d。雏鸟发育十分迅速,但离巢时身体发育尚未完善。红嘴相思鸟在此地区的繁殖成功率约为22.95%(n=61)。 相似文献
67.
68.
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作为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种,它对于维护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沙拐枣种群的径级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以揭示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沙拐枣种群属于增长型,Vpi'=0.0233,表明该种群趋近于稳定型,但沙拐枣种群Ⅰ、Ⅱ龄级个体数目少于Ⅲ龄级的个体数目;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各龄级种群有相近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沙拐枣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则有所降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因此,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和现有植株及生境的保护是保持沙拐枣种群自然更新和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在研究牛精浆蛋白 (bovineseminalplasmaproteins ,BSPproteins)及其相关蛋白在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 ,在人睾丸组织中发现并克隆了一个与BSP蛋白相关新基因的序列 ,其开放阅读框架 (openreadingframe ,ORF)编码了一个含 2 2 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氨基酸序列中含有4个纤连蛋白Ⅱ型结构域 ,与BSP蛋白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称其为人BSP相关蛋白 (humanBSP relatedprotein ,HBRP) ,并在GenBank注册 ,登录号为AF2 791 4。预测该蛋白是与BSP蛋白功能相关的结合蛋白 ,并已成功地将该基因定位在 1 9号染色体 1区 3带上。为进一步研究该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利用重组质粒pEGFP C2 HBRP转染人胚肾HEK2 93细胞 ,通过G41 8筛选出药物抗性克隆 ,建立了稳定的基因工程细胞系 ,为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该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义。 相似文献
70.
为比较恒温和变温驯化对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热适应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将鼎突多翅蚁分别在15℃恒温和13.4~21.6℃变温下进行驯化,定量分析两种驯化温度对鼎突多翅蚁热适应和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和变温驯化对鼎突多刺蚁的最适温度、逃避高温、运动中的停顿频率、疾跑速度、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有显著影响(p<0.01),而对逃避低温的影响不显著(p=0.343);变温驯化后鼎突多刺蚁的最适温度仅有一个峰值,这不符合最适性模型的预测;恒温和变温驯化下鼎突多刺蚁的疾跑速度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别为p=0.017和p<0.001),且经过变温驯化的鼎突多刺蚁的运动能力明显强于恒温驯化下个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