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1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2338篇
  673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31.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正畸拔除的前磨牙120颗作为本研究样本,随机将120个纤维桩分为对照组、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每组40例。对照组纤维桩表明不给予任何处理,喷砂组给予氧化铝砂粒持续喷砂粗化处理,过氧化氢酸蚀组给予10%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均包埋于纤维桩道预备好的离体牙内,采用相同树脂制备成核,行全冠修复与黏固,再模拟口腔内部环境给予样本牙冷热循环处理,经相同环境加载后,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获取样本牙抗折裂强度数据。对比三组离体牙样本体型数据、离体牙断裂方式、抗折裂强度,对三组进行为期24个月的定期随访,统计三组修复体断裂率,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法分析三组的生存状况。结果:三组的离体牙样本关于牙齿长度、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及颈部近远中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离体牙抗折裂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牙齿折裂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0%(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生存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磨牙修复过程中,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均能提高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改善修复体修复效果生存状况,且两种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离体牙样本的断裂方式和抗折裂强度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32.
利用青海湖北岸天然草地中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定位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幅为0.512℃·10a-1,秋冬季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春夏季;年降水量增加主要是由春秋季降水增加所贡献的,年降水量有一个9年左右的周期;牧草生长季的干燥指数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明显趋于暖干化;冷地早熟禾返青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提前,黄枯期推迟,从而使冷地早熟禾整个生育期延长;Logistic模拟结果表明,冷地早熟禾返青后的第72天,其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0.29cm·d-1;从返青后49d开始,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从返青后第95天开始,其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迅速生长期为46d;冷地早熟禾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年际变化呈逐年增加趋势;热量对冷地早熟禾产量变化敏感期为5月,旬平均气温升高1℃,产量增加20~30kg·hm-2;抽穗开花期是冷地早熟禾需水敏感期,降水量增大,牧草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3.
人源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由N端的SN(staphylococcal nucleases)结构域和C端的TSN (Tudor SN5) 结构域组成,其中SN结构域又包含SN1~SN4四个重复的功能片段.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SND1蛋白可以通过SN结构域与G3BP(Ras GAP SH3 domain binding protein)蛋白相互结合,共同参与细胞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 SGs是真核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时在胞浆内形成的与RNA代谢相关的颗粒状结构. 对于SGs的成分鉴定及相互作用的分析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中,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以抗SND1抗体可以共沉淀出HeLa细胞内另一个重要的应激相关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蛋白. 另外,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 FLAG HuR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成功过表达外源性的FLAG HuR融合蛋白,再以抗FLAG标签抗体又可以反向共沉淀出内源性SND1蛋白,证明SND1与HuR之间存在蛋白质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当给予HeLa细胞05 mmol/L亚砷酸钠氧化应激时,SND1与HuR蛋白共同定位于胞浆中的SGs结构中. GST pulldown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截短的SN结构域可以结合HuR蛋白,其中以SN1功能片段的结合能力最强,表明SND1蛋白是通过SN结构域与HuR蛋白形成应激复合物,参与SGs的胞浆组装.并不定位于SGs的TSN结构域亦可结合HuR蛋白,提示SND1 HuR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并不局限于SGs,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34.
青岛沿海砂壳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砂纤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青岛沿海的9属26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其中11种为中国新纪录种:简单薄铃虫Leprotintinnus simplex Schmidt,1901,波特薄铃虫Leprotintinnus bottnicus(Nordqvist,1890)Jorgensen,1912,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 Brandt,1896,长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elongata Daday,1887,盾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urnula Meunier,1910,弯叶拟铃虫Tintinnopsis lobiancoi Daday,1887,管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tubulosoides Meunier,1910,小拟铃虫Tintinnopsis minuta Wailes,1925,塔拉卡拟铃虫Favella taraikaensis Hada,1932,太平洋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pacifica Kofoid et Campbell,1929和贪婪铃壳虫Codonella rapa Kofoid et Campbell,1929.  相似文献   
135.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面积≤50m2,50~150m2,>150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均包含3种小径竹盖度(≤20%、20%~50%、>50%),共调查林窗9个,并调查包含这3种小径竹盖度的三块林下对照样地,研究了该类森林林窗更新与小径竹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论林窗大小,林窗内的更新幼苗数量都比林下的多,林窗更新是岷江冷杉群落更新的主要途径;(2)所选林窗均为发育早期,林窗对更新树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上。糙皮桦幼树及幼苗数量随林窗面积的增加而急速增加,它的更新更需要较大的林窗;(3)不同小径竹盖度下幼苗的密度呈现显著性变化,小径竹的生长明显抑制了森林幼苗的更新及填充的进程;(4)华西箭竹的分散程度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平均高度和基径则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6.
作为浅水湖泊的重要特性之一,由风浪等动力作用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藻类的初级生产力、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长季节(5-6月)在太湖梅梁湾湖岸的中宇宙模拟实验,比较在同样的外源负荷下浮游藻类对不同的沉积物再悬浮程度的影响特征,以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实验在约250L的大桶中进行,通过位于沉积物-水界面的水泵的动力作用,模拟了三个不同程度沉积物再悬浮:无再悬浮即对照、弱悬浮和强悬浮程度。实验结果显示:(1)对照、弱悬浮和强悬浮之间悬浮物浓度呈显著性梯度变化,平均值分别为5、30、40 mg·L-1,水下20cm光密度分别为表面光密度的80%、35%和25%。TN和TP在悬浮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弱悬浮和强悬浮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可利用的各种溶解性营养盐形式对再悬浮的响应特征不明显。(2)浮游藻类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再悬浮的响应显著。对照组的Chla在整个实验阶段都很低,强悬浮组和弱悬浮组的平均Chla分别5倍和2倍于对照组。实验初始浮游藻类群落种类多样性低,优势种群主要为隐藻(隐藻属Cryptomonas spp.和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再悬浮处理显著促进了隐藻的生长,但弱悬浮和强悬浮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优势种群演替为微小型种类蓝隐藻和绿藻门的纤维藻属(Ankistrodesmus sp.)。(3)以相对丰度为统计数据,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再悬浮的响应显著,弱悬浮和强悬浮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枝角类大型种类溞属(Daphnia spp.)丰度显著高于再悬浮处理组,枝角类小型种类象鼻溞属(Bosmina spp.)和网纹溞属(Ceriodaphnia spp.)、轮虫丰度则呈相反趋势。可见,再悬浮促进了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和水下光照的衰减,还影响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使其向摄食藻类能力较差的种类演替,从而在上行(bottom-up)和下行(top-down)两个方面影响了浮游藻类的现存量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青海藏区沙眼患者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分别采集患者的单眼结膜和结膜囊拭子标本至1 mL样本保护培养基中。取50μL样本采用离心法感染BGM细胞,37°C培养72 h,连续传代3次,相差显微镜观察衣原体包涵体。对临床样本和分离株分别进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了45例活动性沙眼患者的115份临床样本,其中54份样本为ompA PCR阳性,15份样本为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ompA分析发现,青海藏区沙眼衣原体有3个不同的同源ompA变异株,均为基因B型,都包含有一个泌尿生殖道型沙眼衣原体特有密码子。分离株QH111L和QH111R分别来自编号111患者的左眼和右眼样本,它们ompA基因的可变区有一个非同义碱基差异。该碱基变异仅存在于111号患者的左眼样本中,说明QH111L可能是新出现的ompA突变体。【结论】青海藏区的眼型沙眼衣原体流行株为基因B型,至少存在3个不同的ompA变异株。从青海藏区分离培养了15株眼型沙眼衣原体,发现同一患者的左右眼样本中的沙眼衣原体有不同ompA。本研究为研制沙眼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助于理解沙眼的进化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8.
李军锋  李海峰  宋艳画  孙燕  张家骅 《遗传》2005,27(5):797-800
建立了一种简单处理单个卵子和早期胚胎制备DNA模板的方法——KOH/DTT-Triton X裂解法,并与TE-蛋白酶K法比较了PCR扩增效率。结果,采用KOH/DTT-Triton X裂解法处理单个卵子或2-细胞胚、8-细胞胚、桑椹胚、囊胚后,作为DNA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3对引物的PCR扩增总成功率为100%(70/70),而TE-蛋白酶K法处理的单个卵子的PCR扩增总成功率为92.9%(65/70),二者差异显著(P<0.05)。但两种方法所制备模板的PCR假阳性率均为0。实验设计的KOH/DTT-Triton X裂解法是一种有效的单个早期胚胎的DNA模板制备方法,经一次PCR扩增即能获得清晰的目的DNA条带,能够满足早期胚胎遗传物质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收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急性结膜炎标本中的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及其型别。方法采集59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拭子标本,在观察和分析接种细胞的病变(CPE)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特异性检测CPE阳性细胞中腺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并对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病毒型别的分析。结果70.7%(41/59)的急性结膜炎标本接种于培养细胞后可以引起明显的CPE;其中,53.6%(22/41)的CPE阳性标本可以扩增出腺病毒核酸,RFLP分析证实68.18%(15/22)的腺病毒感染为Ad3型,31.82%(7/22)的腺病毒感染为Ad7。结论2003年下半年哈尔滨市急性结膜炎主要以腺病毒3、7型感染为主。提示结合病毒分离培养和PCR—RFLP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急性结膜炎相关的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0.
大叶钩藤中非生物碱成分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钩藤 (UncariamacrophyllaWall.)系茜草科钩藤属植物 ,为常用中药 ,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惊痫抽搐、全身麻木等疾病。现已成为治疗高血压方剂中的常用药物[1] 。其化学、药理及应用有较多研究 ,但绝大部分是针对生物碱部分 ,非生物碱部分作为无用成分而极少研究和应用。为了明确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进一步挖掘其药用潜能 ,作者在对大叶钩藤的非生物碱部分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2 ] ,对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实验样品乌索酸 (Ⅰ )、3β 6 β 2 3 三羟基乌索酸 (Ⅲ )、表儿茶素 (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