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7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234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8 毫秒
291.
用低能氮离子注入决明子种胚,种子浸泡液电导率显著增加,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幼苗主根长度减少,平均鲜重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直接接受离子注入的种胚,其SOD酶活性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再轻微上升的趋势.而没有直接接受离子注入的胚乳,其SOD酶活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  相似文献   
292.
甘蓝型油菜BnCOP1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拟南芥、豌豆、番茄和水稻的COP1 (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 的cDNA序列, 运用RT-PCR和改进的基因组步行 (genome walking) 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首次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到油菜 BnCOP1编码区cDNA的全长序列, 其全长2 034 bp, 编码677个氨基酸. 同源 性分析表明,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同源性高达94%. 对BnCOP1编 码序列(cDNA)演绎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其编码的蛋白包含有N端的 环形锌指结合域(ring finger zinc binding domain, RING)、中间的卷曲 螺旋形结构域(coiled-coil domain, coiled-coil ), 7个C端的WD-40重复 序列(WD-40 repeats, WD-40)的功能域. 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该基因在油菜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 BnCOP1在甘蓝型油菜的各个组 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根、叶、茎、果荚及子叶 和胚轴中,暗示该蛋白可能与开花途径相关. 过表达BnCOP1的转基因拟南芥 植株在高度、主茎的直径和叶片大小上都呈现出比野生型弱小的表型, 表 明BnCOP1抑制了拟南芥光形态建成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93.
探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有效地分离大鼠卵泡膜细胞.选取23~25 d雌性大鼠卵巢,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卵泡膜细胞分离纯化,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组织化学染色用于卵泡膜细胞纯度检测.分别用0.1 U/mL和1.0 U/m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处理细胞,无血清培养48 h后,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雄烯二酮和雌二醇的水平.分离所得细胞中,3β-HSD染色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之比大于90%; LH组的雄烯二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H组(P<0.05),LH组中1.0 U/mL组的雄烯二酮水平又高于0.1 U/mL组.各组均未检测到雌二醇及孕酮.3β-HSD组织化学染色可快速有效地检验所分离的卵泡膜细胞的纯度,分离所得的卵泡膜细胞可对LH产生反应,且其中几乎没有混杂颗粒细胞.  相似文献   
294.
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纤维母细胞或肌肉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的能力.MSCs在肿瘤细胞中表现出的归巢和转移能力为其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工具奠定了基础,MSCs转移到肿瘤细胞后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并对其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MSCs重塑肿瘤微环境后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相关文献报道有很大的争议.基于相关研究近况,主要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就已知的分子机理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95.
发酵抑制物对絮凝酵母戊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絮凝剂加入酵母溶液中,使酵母絮凝成颗粒以此作为固定化酵母进行戊糖发酵。研究了常见发酵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和乳酸等)对絮凝酵母发酵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g/L木糖发酵液中,经过24h发酵,木糖利用率达94.6%,当分别添加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乙醇和乳酸时,聚氧乙烯絮凝酵母分别对其的耐受浓度为0.5、0.5、1.0、30.0和8.0g/L。当抑制物添加量超过各自的耐受浓度后,对絮凝酵母发酵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6.
协优57是一个产量高和适应性强的杂交中籼组合,但由于其父母本直链淀粉含量(AC)高,导致杂交稻米的AC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先前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协优57的亲本057[恢复系,记作057(GG)]和协青早A[不育系,记作协A(GG)]的W x基因进行改良。利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不同组合的AC、食味品质和颗粒性淀粉结合酶(GBSS)活性。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A(GG)×057(TT)、协A(TT)×057(GG)杂交稻米的AC由原组合协A(GG)×057(GG)的28%分别降到19.9%和19.3%,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A(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AC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3.1%),而且AC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明显改善。GBSS活性分析表明:三种W x基因型的GBSS活性总体表现为GG〉GT〉TT。  相似文献   
297.
新型脱氮微生物与水体脱氮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氮是河流等淡水资源有机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之一。生物脱氮具有低成本、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易操作等优点,极具发展前景。重点概述了水体净化系统中新型脱氮微生物的种类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等高效节能新工艺的工艺原理。  相似文献   
298.
‘巴斗杏’组培快繁体系建立与耐盐植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黄里‘巴斗杏’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茎段诱导植株再生及进行耐盐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月‘巴斗杏’茎段用0.1%升汞灭菌8 min较适宜;在含有1.0 mg/L 6-BA和0.1 mg/L IBA的MS培养基上茎段增殖较快,生长旺盛;较理想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IBA 0.2 mg/L,生根率达46.3%;‘巴斗杏’组培苗进行耐盐筛选的适宜盐浓度为0.4%~0.8%,筛选植株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99.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结直肠病变的防治提供微生态调节思路。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及结直肠癌组患者各30例,采集结直肠黏膜局部肛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DGGE对肠道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和结直肠癌组患者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发生了显著的菌群变迁。结论 PCR-DGGE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变化对监测肠道局部微生态变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00.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Apiaceae)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Hoffm.)的宝兴棱子芹〔P.benthamii(Wall.ex DC.)Clarke〕和松潘棱子芹(P.franchetianumHemsl.)、西藏棱子芹(P.hookeriClarke var.thomsoniiClarke)和太白棱子芹(P.giraldiiDiels)、康定棱子芹(P.prattiiWolff)和瘤果棱子芹(P.wrightianumde Boiss.)的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虽然在外部形态上两两相似,但彼此间的果实解剖结构特征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共同特征是果棱均比较发达,且外果皮与中果皮分离,常形成空腔,每个果棱有1个明显的维管束,中果皮高度退化,果壁均很薄,棱槽和合生面均有油管,其中合生面油管数为棱槽油管数的2倍;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横切面外形、果体的压扁程度、果棱的发达程度、外果皮拱起程度及角质层的有无和厚度、维管束大小和着生位置、棱槽油管数以及合生面与侧棱的关系等方面。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康定棱子芹与瘤果棱子芹不宜合并,建议将西藏棱子芹与太白棱子芹予以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