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2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2395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靶标确证是老药新用、药物毒副作用研究的关键。基于分子对接方法 Auto Dock Vina和内部构建的疾病靶标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架构,构建了反向虚拟筛选平台。应用该平台对药物吡斯的明进行靶标确证,最终成功找到其靶标乙酰胆碱酯酶,验证了平台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2.
旨在生命机体与危险因子间建立生命物质信息对话平台,以物质化的信息,或信息化的物质的思维进行理解和推论,建立物质承载信息,信息通过物质的形式传递的思维模式,对生命信息中危险因子的属性、分类以及生命机体对危险因子的识别方式进行分析,从以上两个方面不同角度阐述危险因子与生命机体机制信息的相关互动关系。在分析与解读的过程中,主张建立合乎自然生成逻辑的科学概念,而摒弃一些主观是非逻辑所推导建立起来的概念,还原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本来生物学位置及性质;主张一元化的思考方式和整体性理解生命信息安全控制机制的核心部分。分析结果:就生命信息中危险因子的属性和分类进行了分析,指出危险因子具有生命信息属性和生命安全属性两个属性,依据危险因子物质来源的不同,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绘出危险因子来源分类汇总图;从机体方面对危险因子识别方式不同,分为PRR识别方式和抗原(样)受体识别方式两类,并绘出危险因子识别方式分类汇总图。综合危险因子的属性、分类和生命机体对危险因子的识别方式,绘制出危险因子与生命机体机制信息的相关互动图,从保守性结构信息、生理产物信息、对机体损伤信息、代谢通路信息、对机体变应信息、精细纯外观构象信息及内在性核心信息7个方面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引证和分析,进一步阐释了生命信息安全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3.
用环剥摘叶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紫花芒花芽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芒花芽生理分化期开始于末次梢停长后1 ~6周(11月初) ,到11月23日为止,75 %以上的芽完成了生理分化。形态分化始期为末次梢停长后3 ~4周(11月中旬) ,到第二年1月中下旬止,持续时间为60 ~75 d。从10月30日到11月6日为花芽未分化期或是处于叶芽期,11月16日至次年1月4日为花芽分化前期,11月16日至次年1月8日为花序分化期,12月21日至次年1月8日为花序第一分枝分化期,12月21日至次年1月14日为花序第二分枝分化期,1月8日至1月26日,开始花序基部的小花花器官的分化,先是花萼、花瓣的分化,接着为雄蕊、雌蕊、蜜盘的形成,此为花器官分化期。  相似文献   
194.
生态位分化是解释物种共存的重要理论。Schonenr认为空间维度对生态位差异形成的影响程度最高,营养维度次之,时间维度则最后被启动。为验证这一假说,我们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采用公里网格法布设52台红外相机,对同域分布且食性相似的黑麂和小麂种群进行监测,计算平均拍摄率,分析不同季节黑麂和小麂对不同植被类型、海拔、坡位、水源距离的选择差异,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二者日活动节律及重叠程度。结果显示,(1)黑麂和小麂对空间生态位的选择出现分化:黑麂偏好针阔混交林,主要栖息于1 301~1 500 m的高海拔地区,回避下坡位和谷地,在距离水源较近的区域内活动频繁;小麂则偏好落叶阔叶林,主要栖息于901~1 100 m的中海拔地区,偏好中坡位,回避谷地,对水源距离没有明显的选择倾向。(2)黑麂和小麂均为晨昏性活动的昼行性动物,二者全年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较高(Δ4=0.86),仅冬季较低(Δ1=0.65)。上述结果支持Schonenr的假说:首先,空间维度对物种生态位分化的影响大于时间维度,龙塘山区域黑麂和小麂主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栖息地来增加空间...  相似文献   
195.
196.
Women with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 have reduced fertility, but the underlying regulation of ovarian function remains unknown. Although differential microRNA (miRNA) expression has been described in several ovarian disorder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miRNA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O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484 in granulosa cells (GCs) derived from human follicular fluid, and explore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female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as well as clinical outcom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ART). Additionall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miR-484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C cell lines in vitro. We found that miR-484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GCs from DOR patients and was correlated with decreasing AMH levels and AFC, as well as increasing FSH levels, but not with LH, progesterone, or estradiol. Additionally, miR-484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oocytes and the ratio of high-quality embryo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miR-484 repressed the proliferation of GCs and induced apoptosis, which can in part be attributed to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Conversely, silencing miR-484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Multiple approaches, including bioinformatic analysis, RNA-seq, qPCR, immunofluorescence, western blotting and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s, identified YAP1 as a direct target of miR-484 in GCs. Additionally, reintroduction of YAP1 rescued the effects of miR-484 in GCs.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miR-484 can directly target the mRNA of YAP1, induc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consequently reduce the viability and promote the apoptosis of granulosa cell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DOR.  相似文献   
197.
【目的】对广西内陆水域的外来鱼类进行入侵风险评估和适生区预测,为广西外来鱼类入侵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鱼类入侵风险和水生生物入侵能力筛查系统2个体系筛选广西内陆水域具有入侵风险的鱼类,并用最大熵模型预测高入侵风险鱼类在广西内陆水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广西内陆水域共记录有外来鱼类18种,其中13种鱼类具有高入侵风险,分别为尖齿胡鲇、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豹纹脂身鲇、齐氏罗非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短盖肥脂鲤、露斯塔野鲮、条纹鲮脂鲤、麦瑞加拉鲮和食蚊鱼,2种具有中入侵风险,为丁鱥和太湖新银鱼。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极易发生鱼类入侵的水域为黔江、郁江和南流江。【结论】对中、高入侵风险的鱼类均需重点监控且在具有高入侵风险水域应对外来鱼类开展持续性监测,并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8.
福寿螺原分布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后因食味不佳被弃于水生环境,因其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杂等特点,在我国多个区域迅速扩散入侵,已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对福寿螺入侵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系统总结,介绍了现有福寿螺防控技术手段,重点阐述环境友好型福寿螺防...  相似文献   
199.
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不断升高,使当今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的重大危机。微生物CO2固定为实现地球“碳中和”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绿色发展路线。与自养微生物相比,异养微生物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先进的遗传工具,但是其固定CO2的能力还很有限。近年来,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强化异养微生物CO2固定受到诸多关注,主要包括优化能量供给、改造羧化途径以及基于异养微生物间接固定CO2。本综述将围绕上述3个方面重点讨论异养微生物CO2固定的研究进展,为将来更好地利用微生物CO2固定技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育成于20世纪70年代,具有适应性强、配合力高、株型紧凑、生育期短、灌浆速度快等优点.以其为基础材料选育衍生出数以百计的黄改系,形成我国特有的黄改群(或称塘四平头群)核心种质群.利用黄早四及其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已累计推广应用数十亿亩,包括目前的主导大品种郑单958、京科968等.该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