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2篇 |
免费 | 585篇 |
国内免费 | 2331篇 |
专业分类
67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09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429篇 |
2011年 | 440篇 |
2010年 | 354篇 |
2009年 | 343篇 |
2008年 | 380篇 |
2007年 | 369篇 |
2006年 | 314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亚高温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亚高温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室,在11:00—15:00平均温度为33℃的亚高温条件下,设置3个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湿)、50%~60%(中湿)和不加湿的30%~40%(低湿)。结果表明:在处理25d时,高湿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低湿处理,而低湿处理果实空洞率比高湿处理高18.4%(P<0.05);在33℃亚高温条件下,70%~8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正常组、盐水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0只。盐水组与辛伐他汀组大鼠均制备发烟罐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30 min,辛伐他汀组大鼠予以50 mg/kg剂量的辛伐他汀灌胃,盐水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大鼠予以正常饲养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辛伐他汀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低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低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MDA水平高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盐水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有利于减轻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4.
【背景】候选门级辐射类群(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和DPANN是与绝大多数已知细菌和古菌具有显著差异的独特类群,因发现较晚,人们对其认识还非常有限。已知二者类群庞大、存在广泛,但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研究还较少,生态功能尚属未知。【目的】分析不同地下水中CPR和DPANN的多样性,探讨不同方法对CPR和DPANN检出及富集的影响。【方法】采用0.1μm滤膜收集菌体和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呼和浩特市周边4个不同地下水中CPR和DPANN的多样性。比较宏基因组测序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对CPR和DPANN检出的影响,以及不同过滤方式和不同滤膜组合对CPR和DPANN富集的作用。【结果】4个地下水样品CPR类群检出33-64个菌门,相对丰度在0.17%-1.67%之间;DPANN检出1-7个菌门,相对丰度在0.00093%-0.07100%之间。对于CPR和DPANN,16S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仅检出了纳古菌门(Nanoarchaeota)。1.2μm与0.1μm滤膜组合具有最好的CPR和DPANN富集效果,在及时更换滤膜的过滤方式... 相似文献
85.
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_(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_(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_(CN)和R_(CP)变化剧烈;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_(C、N、P)值规律性较好,R_(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_(CP)和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_(CN)、R_(CP)和R_(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_(CN)和R_(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_(NP)的约束性较高,对R_(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_(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6.
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木质素是维管植物的一种主要组成成分,是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它的存在严重影响植物材料在造纸工业与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关注.随着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的提高,该领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文重点阐述这些新进展,同时较系统地介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关于更有效地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造纸资源植物品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抗结肠癌相关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PCR扩增和酶切分别得到抗结肠癌相关抗原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序列、轻链可变区序列及连接肽序列,将它们构建成为VHlinkerVL形式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以pComb3为载体,在大肠肝菌JM83中,scFv未获得有效表达,而以pET22b(+)为载体的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30℃诱导培养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占全菌蛋白的35.5%。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解析了低温胁迫初期(0-120min)不同低温处理时间草菇转录组水平的变化。芯片结果分析发现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低温处理20min内变化基因的功能为单加氧酶、氧化还原酶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低温处理40min时表达差异基因具有结合RNA的功能。80min的时间段内,基因的功能比较集中于核酸物质和能量的代谢。CYP450的代谢途径在20-40min、60-80min和100-120min低温处理的菌丝体中均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这一通路在草菇低温处理过程中表现活跃。基因表达趋势分析发现34个表达差异基因富集到显著表达趋势模型,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VVO_04066位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推测VVO_04066通过提高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的胞内水平,促进糖蛋白和几丁质的合成,从而完成草菇细胞的低温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89.
为分析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在植物先天免疫中的功能及调控机理,研究以病原菌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烟草互作系统为模型,检测了病原菌侵染对烟草褪黑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了褪黑素对植物叶片病原菌生长以及气孔开度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以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Pst DC3000处理提高了烟草褪黑素合成(NtSNAT1)和受体(NtPMTR1)基因表达,且外源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叶片中的病原菌含量。(2)与野生型植物相比,过表达大豆GmSNAT1基因显著提高了转基因烟草中内源褪黑素含量和NtPMTR1的表达,且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的Pst DC3000菌落数显著下降。(3)外源褪黑素和细菌鞭毛蛋白多肽flg22处理诱导了野生型和转基因烟草保卫细胞中ROS产生和气孔关闭,且转基因植物对褪黑素和flg22诱导的气孔关闭和ROS产生比野生型烟草更加敏感。综上所述,研究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受体NtPMTR1介导的信号途径促进保卫细胞ROS产生,诱导气孔关闭,从而降低病原菌Pst DC3000的入侵。 相似文献
90.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表面膜的电位很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首次报导:应用细胞电泳技术(cell electrophoresis)对细胞毒素类药物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放线菌素 D(actinomycin D)和秋水仙碱(colchicine)等诱导的植物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电泳迁移率(EPM)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引起的膜电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以玉米根尖分生组织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经过适当剂量的药物处理(Fig.1-B),在尽量减少细胞膜被破坏的情况下(Fig.2),观察到:三种细胞毒素类药物的作用有所不同,被诱导的植物凋亡细胞的膜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比正常细胞的高(Fig.1-A)。本研究提示细胞电泳可对凋亡细胞表面膜电位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细胞凋亡的检测在方法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