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4篇 |
免费 | 578篇 |
国内免费 | 2329篇 |
专业分类
67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245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239篇 |
2014年 | 350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426篇 |
2011年 | 436篇 |
2010年 | 350篇 |
2009年 | 340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365篇 |
2006年 | 311篇 |
2005年 | 295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目的】通过筛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卵滞育基因及代谢通路,初步明确西伯利亚蝗卵滞育分子机理。【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西伯利亚蝗早期发育(ES)、滞育(DS)和滞育后发育阶段(PS)的卵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并结合文献,预测滞育相关通路并聚类热图分析,筛选蝗卵滞育关联基因,并选取其中6个重要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DSvs ES和PS vs DS两比较组分别富集到12 419和4 789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多上调表达;两比较组共表达差异基因为2 206个,主要与糖代谢、环境胁迫和生长发育相关。DS vs ES组富集最显著的GO条目为蛋白结合,PS vs DS组GO条目主要包含酶活性、细胞骨架构建及蛋白结合等过程。滞育关联基因主要集中在Wnt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通路以及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通路。6个重要的滞育关联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西伯利亚蝗卵滞育调控的重要代谢途径,并筛选出20个滞育关联基因,为后续深入研究该物种的适应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63.
海南坡鹿围栏种群动态与食物资源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年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境内设立面积为95公顷的围栏,将86只海南坡鹿分隔成一个孤立的种群。经过3个繁殖年度,种群发展到158只。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坡鹿采食植物的种类密度、高度和频率均明显减少,而坡鹿不食的植物种类则明显增加。种群出生率和年度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增加而逐年降低,而种群死亡率却有增加趋势。种群密度过高产生的拥挤效应和食物资源不足是造成种群出生率和年度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就保护区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通过比较不同自然降水年份(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19年生疏林草地樟子松的针叶δ13C、比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结合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探讨了极端降水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年份(2009)樟子松林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湿润年份(2010),但樟子松当年生针叶的δ13C在两年间没有显著差异,且两年相同月份间亦无显著差异;干旱年份当年生针叶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湿润年份,而不同年份间干物质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两种极端降水条件下,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明显变化,主要通过改变当年生针叶的比叶面积来适应降水量的变化.对于地下水埋深高于3.0 m的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极端干旱不会严重影响樟子松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65.
葡寡糖对LPS诱导小鼠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低、中、高三种不同聚合度葡寡糖(LGOS、MGOS、HGOS)对小鼠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采食正常日粮基础上,各组小鼠每日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低聚果糖(FOS)、LGOS、MGOS、HGOS。21 d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模型,分别测定LPS刺激后4 h和18 h时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肝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含量。结果表明:三种聚合度葡寡糖均能显著降低LPS刺激小鼠血清、肝脏中ROS水平(P<0.05),降低肝脏中NO含量、T-NOS、iNOS活性、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TNF-a)含量(P<0.05),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抗氧化酶(CAT、GSH-Px)活性(P<0.05)。葡寡糖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减缓炎症反应的作用,并随着平均聚合度(degree ofpolymerization,DP)的增加,其调节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6.
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5′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测定及二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我国两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序列 (untranslated region,UTR) ,分析二级结构差异与毒力变化的关系 ,分别从 D2 - 0 4、D2 - 44株感染的 C6/ 36细胞及鼠脑中提取总 RNA.以该 RNA为模板 ,利用 RACE法 ,分别扩增了 D2 - 0 4、D2 -44株的 5′和 3′末端 c DNA片段 .将其分别与 p GEM- 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测定上述 c DNA插入片段的序列 .用 RNAdraw软件预测 D2 - 0 4、D2 - 44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 .D2 - 0 4、D2 -44株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分别有 96和 454个核苷酸 .其中 5′非编码区 59位 C(D2 - 0 4 )→T(D2 -44 ) ,使 D2 - 44二级结构稳定性下降 ;3′端非编码区有 1 5个核苷酸不同 ,其中 T(355)→ A,T(32 6)→ G引起了所在位置二级结构自由能变化 ,且分别位于两个保守序列区 (conserved sequence,CS)CS1、CS2 A.这些位点变化可能与毒力有关 . 相似文献
67.
68.
上海市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态位理论在植被生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引入生态位理论对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市区和郊区主要公园、部分街道及校园,包括崇明岛等地区,共设立18个样点,调查发现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其中藓类植物39种,苔类植物4种。根据盖度值计算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树附生苔藓植物种数(N)与生态位宽度(B)符合公式N=0.3423e-0.0369B,r=0.9347,大部分的树附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很窄,67.44%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小于0.1。本文计算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最小生成树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将43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分成3个生态类群,它们与生境关系显著。因此,在苔藓植物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对树附生苔藓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9.
大劣按蚊Anophelos dirus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研究表明成蚊羽化后,在未喂血的情况下,可有较高的交配受精率。在同一蚊笼,吸血机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大蚊笼受精雌蚊吸血率为59.88%,未受精雌蚊的吸血率为35.38%;小蚊笼受精雌蚊的吸血率为74.13%,未受精雌蚊吸血率仅为43.56%。正常交配雌蚊的吸血率为49.71%,未进行交配的处女雌蚊吸血率为28.42%。同为正常交配蚊群,喂血组雌蚊受精率55.85%,不喂血组的受精率为44.51%。初步认为大劣按蚊的吸血活动与交配受精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首次探讨了中国近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与潜力以及近海人工养殖大型藻类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渤、黄、东海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约为2.22亿t a-1,固碳量的季节变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夏季的固碳量占全年的65.3%.南黄海1999~2005年10~11月间浮游植物固碳强度有较大的年际变化,10~11月份7a间其浮游植物最低固碳量为3.54万t d-1,最高为16.58万t d-1,平均为10.50万t d-1,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趋势,磷对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次之的影响因素是Chl a和亚硝氮 (NO2-N)的含量.南海的固碳能力约为渤黄东海的2倍,为4.16亿t a-1,其季节变化和渤黄东海不同,南海浮游植物在冬季的固碳能力最强,在夏季最弱.整个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年固碳量达6.38亿t,可占全球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年固碳量的5.77%.实际外海龙须菜的养殖发现,龙须菜每年固定的碳为8.18 t,养殖密度与方式对其产量和固碳量影响巨大.近几年,我国大型经济藻类养殖产量每年在120~150万t左右,换算为固碳量为36~45万t,平均每年40万t,如果海藻养殖产量每年增加5%,到2010年,我国大型经济藻类养殖的固碳量可达57万t a-1,海藻养殖是海洋增加碳汇有多重价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