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缝隙连接是连接相邻两个细胞间的重要通道,其功能和数目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构成缝隙连接的亚单位称为连接蛋白,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细胞问的缝隙连接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2.
砷中毒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P物质作为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递质,在各种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调控和痛敏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两者在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的相关机制,以期更好的了解砷中毒所致的神经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CI模型),取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普瑞巴林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夭开始灌胃给予3 mg/kg普瑞巴林,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 d、3 d、5 d、7 d、9 d、11 d、14d以热辐射法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Ⅰ、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Ⅰ、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热痛敏阚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瑞巴林可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4.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的选育和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抗白粉痛小麦砷间偃麦草异附加系Ⅱ-1—1与含杀3C配子染色体的农林26杂交井自交的后代中,通过人工接种鉴定,选出4个抗白粉病种质03012、04060、04112、04146。细胞学鉴定表明,4个种质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多形成二价体。03012/烟农15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细胞中平均形成2个单价体,可能为异代换系。04060/烟农15、04112/烟农15和04146/烟农15的F1中均出现一定数量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可能为易位系。利用SSR标记鉴定表明,引物WMC327是含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特异标记;03012可能是一个2D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125.
LRP16通过调控E-钙粘合素的表达促进MCF-7细胞的侵袭生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RP16在原代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状态以及腋窝淋巴结侵袭数目密切相关.为研究LRP16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生长的影响,并探讨涉及的分子机制,采用基质胶黏附实验与Transwell方法,检测内源性LRP16表达抑制MCF-7细胞的体外黏附、侵袭生长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抑制LRP16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降低了细胞的体外黏附、侵袭与迁移能力;采用FVB小鼠进行的实验性转移试验结果显示,抑制LRP16显著降低了MCF-7细胞的肺转移结节数目;为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了LRP16对乳腺癌转移相关分子MMP-2, MMP-9, CD44和E-钙黏着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LRP16抑制的MCF-7细胞中只有E-钙黏着蛋白蛋白表达上调.进一步的Northern印迹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抑制LRP16可上调MCF-7细胞中E 钙黏着蛋白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共转染与双荧光素酶方法检测LRP16对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调控效应,结果显示,LRP16抑制E 钙黏着蛋白基因基因5′-近端启动子的转录激活,该抑制效应选择性存在于内源性ERα阳性细胞,并且依赖于雌激素的存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ChIP)检测ERα与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LRP16基因表达缺陷的MCF-7细胞中,ERα抗体沉淀到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抑制LRP16基因表达,削弱了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的侵袭生长能力,其分子机制涉及了LRP16通过ERα介导对E-钙黏着蛋白基因基因转录激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6.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陶顺阿尔山水体与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16S rRNA基因(V3~V5区)高通量测序。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共获得594 226条优化序列。结果显示,水体中最主要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而沉积物样品中的主要优势类群为盐厌氧菌门(Haloanaerobium);细菌在属分类水平上,水体中优势菌群为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冷弯菌属(Psychroflexus)、盐厌氧菌属(Haloanaerobium);沉积物样品中优势菌群为盐厌氧菌属、盐单胞菌属、未分类菌(no-rank-f-unclassified),其中存在大量的未知物种。陶顺阿尔山水体与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且差异性大,未知菌种居多。本研究首次阐明了陶顺阿尔山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为今后开发和利用陶顺阿尔山的功能菌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生发泡迁移(GVM)是大多数两栖类动物中卵母细胞成熟之前都可以观察到的、涉及细胞核行为的现象。本实验在光镜水平上对激素诱导下的黑眶蟾蜍卵母细胞的GVM现象、以及细胞骨架解聚剂类药物———秋水仙素、细胞松弛B(CB)对这种激素诱导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AZAN染色法观察了GVM过程中生发泡周边纤维骨架的结构变化。将取自刚脱离冬眠期雌体的卵母细胞按不同的培养液、分三个实验组,体外培养不同的时间后,固定、染色、观察。对照组培养液成分为Ringer液中加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脑垂体;实验组分别增加秋水仙素或CB。Tab.1和PlateI1,4,5,6,7,8,9表明:经过体外培养4h,各组生发泡均向动物极表面发生了迁移。但是,秋水仙素的作用在培养的前2h,对GVM表现为促进效应(PlateI5);而培养的后2h,却表现为抑制(PlateI8);CB的作用始终是抑制(PlateI6&9)。6h后,各组生发泡均告破裂(PlateI10,11,12)。正常情况下,生发泡周围被一环形纤维包围,其外侧有两个纤维化小体(PlateI2)。发育较快者,纤维化小体消失,植物极附近纤维逐渐加厚(PlateI2  相似文献   
128.
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PTC尝味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阈值法对云南德宏州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2327人进行了苯硫脲(PTC)味阈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尝味阈值差异高度显著(P<0.01),不同民族的味盲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三个民族总计,男女尝味阈值差异高度显著,味盲率差异高度显著;傣族、景颇族和阿昌族中,男女尝味阈值均有高度显著差异;傣族、景颇族的男女性别的味盲率间有高度显者性差异,阿昌族性别味盲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民族总计,少年与成年组尝味阈值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味盲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傣、景二个民族不同年龄的尝味阈值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阿昌族年龄的尝味阈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傣、景民族年龄间的味盲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阿昌族味盲率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129.
光敏核不育水稻遗传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30.
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在武汉地区春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并分析了幼虫分布的虫龄结构。结果表明,豇豆荚螟在豇豆开花结荚期对花的危害率显著高于豆荚;百花虫量和百荚虫量最高分别为65头和15头,分别位于盛花末期和盛荚中后期。花器中1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龄幼虫,而荚中4龄和5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1~3龄幼虫。豇豆花不同部位的虫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如花药中的1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龄幼虫;花萼中1~3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4龄和5龄幼虫;而子房中各龄期幼虫分布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花萼中各龄期幼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花药和子房。本研究明确了豇豆荚螟幼虫在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及虫龄结构,对于制定该虫的科学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