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针虫调查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针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其种群数量调查是植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文章概述金针虫种群数量调查的3种主要方法:土方抽样、诱饵诱捕及成虫性信息素诱捕。就其调查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各方法的不足及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2.
为分析比较不同植物活枝的燃烧性,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内,对昆明地区15种常见木本植物中小径级的活枝进行了热辐射引燃试验,对小径级的活枝进行了氧指数试验。在测定样品直径、含水率、引燃时间、有焰燃烧时间、试验过程中烟气温度和质量损失变化过程等基础上,提出并计算了表征活枝燃烧性能的综合燃烧特性参数S,根据该参数对15种植物中小径级活枝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15种植物小径级的活枝均具有较强的阻燃性,燃烧性能顺序为:云南松<野八角<华山松<滇青冈<地盘松<云南樟<厚皮香<大白花杜鹃<炮状花杜鹃<云南含笑<小白花杜鹃<南烛<光叶石栎<元江栲<云南野山茶。根据氧指数及试验现象将15种植物的小径级活枝分为3类,其中难燃类4种(大白花杜鹃、野八角、厚皮香、南烛)、可燃类7种(云南含笑、云南松、地盘松、华山松、滇青冈、云南樟、云南野山茶)、较易燃类4种(小白花杜鹃、炮状花杜鹃、光叶石栎、元江栲)。分析了造成2种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杨光  舒立福  邸雪颖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236-3242
基于HadCM3模式输出的A2a和B2a情景下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与未来不同时段(2010-2039年,2040-2069年,2070-2099年)的气候情景数据,结合Delta、WGEN降尺度方法和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标系统,划分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预估了研究区2010-2099年森林火险等级相对于基准年的变化,分析了森林火险等级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影响下,研究区21世纪平均极高、很高、中等火险的年均日数呈上升趋势,高、低火险的年均日数呈降低趋势.与基准年相比,A2a和B2a情景下研究区2040-2069年极高和很高火险的年均日数分别增加了43和36 d,2070-2099年分别增加了62和61 d.  相似文献   
74.
Morris水迷宫在啮齿目动物的空间学习与记忆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摄食抗氧化剂能够增强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构树黄酮对昆明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用构树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小鼠灌胃4周,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这表明构树黄酮能显著增强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研究还表明构树黄酮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5.
基于遥感降尺度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双娜  周涛  舒阳  戴铭  魏林艳  张鑫 《生态学报》2012,32(8):2320-2330
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其大小与空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森林的碳汇潜力。基于空间降尺度技术,以中国第六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同时结合1∶100万植被分布图及同期的基于MODIS反演的NPP空间分布,定量估算了1 km分辨率下我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降尺度技术能有效结合遥感数据的空间特征与地面详查资料的统计特征,从而较好地解决当前生物量估算的区域尺度转化问题;(2)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表现为西部较低东部较高,大型山脉分布处较高;(3)我国森林生物量总量11.0 Pg,平均生物量74.8 Mg/hm2,其中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新疆山区、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以及东南武夷山地区。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利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诱发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了解大剂量DDP在引起肾损伤的同时对小鼠肝的毒性作用,探讨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MPO)与DDP所致小鼠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50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15 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NS对照。分别取对照组小鼠和DDP用药后6、12、24和48 h小鼠各10只,称重后乙醚麻醉,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肝、肾功能;剖腹取肝、称重、计算肝系数,并取少量肝组织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MPO活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剂量DDP用药后48 h,小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DDP用药后6 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达(91.0±11.3)I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血清ALT含量持续维持在高水平。DDP用药后各组小鼠肝系数明显升高,光镜下见肝细胞广泛变性水肿,肝小叶中可见点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DDP用药后6 h,小鼠肝组织匀浆MPO含量显著升高,达(1.54±0.45)U/g,与对照组(0.58±0.28)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MPO含量降至正常水平;DDP用药后小鼠外周血MPO含量缓慢增高,用药后48 h达(12.78±2.78)U/L,与对照组(8.06±1.89)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DDP在诱发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同时还可引起小鼠急性肝细胞的破坏,其发生可能与肝组织内白细胞的激活及MP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引进的8个冷季型牧草品种进行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次刈割的总鲜重和总干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以蓝天堂黑麦草(7号)最高.品种间的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第1次刈割以奇可利(3号)最高,蓝天堂黑麦草(7号)居第2位;第2次仍以奇可利(3号)最高,特高黑麦草(1号)和蓝天堂黑麦草(7号)居其次;第3次以紫花苜蓿(8号)最高,其次是多年生黑麦草(4号);第4次以奇可利(3号)最高,多年生黑麦草(4号)居第2位;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在品种间的差别较小.综合产草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蓝天堂黑麦草(7号)可作为本地首选推广的冷季型牧草品种,奇可利(3号)和多年生黑麦草(4号)可作为备选推广的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78.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胸腺素β4二串体蛋白(Tβ4②)。方法:人工合成人Tβ4全长基因,构建Tβ4②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载体pET-22b(+)中,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经疏水作用层析纯化重组Tβ4②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产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达和纯化了Tβ4②蛋白,重组人Tβ4②在体外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重组人Tβ4②具有与化学合成Tβ4相同的功能,并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9.
室内研究了蓝蝽Zicrona caerula(Linnaeus)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效应。HollingII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拟合结果共同显示,蓝蝽若虫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4、5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量均在17头以上。由HollingII模型获得蓝蝽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为2龄<3龄<4龄<5龄<成虫;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蓝蝽各虫态的寻找效应逐渐下降。田间防治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时,2~5龄蓝蝽若虫及成虫的最佳益害比应该分别为1∶2、1∶4、1∶13、1∶14、1∶13,然而,食物选择效应显示蓝蝽原生境中猎物-兰叶甲可能会对防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0.
利用回交导入系剖析水稻苗期和分蘖期耐盐性的遗传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籼稻品种IR64为受体,来自伊朗的粳稻农家品种Binam为供体培育的99个BC2F8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了水稻在2叶1心期和分蘖期控制耐盐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共检测到影响苗期叶片盐害级别、幼苗存活天数和地上部钾、钠离子浓度的QTL 13个,影响分蘖期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鲜重的QTL 22个.多数分蘖期QTL对盐胁迫表现出明显的表达差异,根据表达情况将这些QTL分成3组,第1组为在对照条件下表达的11个QTL;第2组为在对照和盐胁迫条件下共同表达的5个QTL,其中有3个(QPh5,QPh8,QTn9)在两种环境下的基因效应大小和方向一致,其表达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第3组为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6个QTL.检测到13个影响胁迫与对照差值即性状稳定性的QTL,除QPh4,QTn2和QFw2a外,其余10个基因座增加性状稳定性或提高耐盐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Binam.上述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的3个QTL和影响性状稳定性的13个QTL对耐盐性有贡献,属耐盐QTL.比较苗期和分蘖期耐盐QTL的分布,发现多数(69%)影响苗期和分蘖期的耐盐QTL在遗传上相互独立,仅在第1,2,8和11染色体的4个相同或相邻区域定位到影响两个时期的耐盐QTL,表明苗期和分蘖期的耐盐性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将苗期和分蘖期的重要耐盐QTL进行累加,或针对苗期和分蘖期的重叠耐盐QTL进行选择,有可能培育出苗期和分蘖期均耐盐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