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8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258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养殖大菱鲆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4年夏季山东海阳一带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暴发溃疡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眼球凸出等,解剖可见鳃丝贫血,肝脏充血,肾脏和胆囊肿大,肠壁充血并呈透明状,从出现发病症状起,大约一周后开始出现死亡。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H1,经人工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本次养殖大菱鲆体表溃疡症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揭示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H1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该菌对呋喃妥因、菌必治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作为养殖大菱鲆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2.
母源抗体的干扰是重组鸡痘病毒(FPV)活载体疫苗至今未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而选择适当的FPV复制非必需区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根据已发表的美国致病株FPV的基因组设计两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FPV假定复制非必需区的两个侧翼区FPV1和FPV2 ,利用此假定复制非必需区构建FPV表达载体pP12LS及表达ZJ1株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转移载体pP12LSF。pP12LSF与2 82E4株FPV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 ,经数轮蓝斑筛选得到纯化的重组病毒rFPV_FSC。重组FPV在CEF上连续传2 0代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对重组FPV进行免疫效力试验,在SPF鸡上,重组病毒rFPV_FSC和与之仅有复制非必需区差异的rFPV_FSB均能抵抗NDV强毒的攻击,提供10 0 %的保护。但在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rFPV_FSC与rFPV_FSB的免疫效力却有显著差异,保护率分别为10 0 %和6 1 5 4 % ,rFPV_FSC的免疫效力与NDV常规油苗相当。试验结果表明,母源抗体对重组FPV的免疫效力有一定的影响,而选择合适的FPV复制非必需区是克服母源抗体并提高重组FPV免疫效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93.
日本血吸虫虫卵、童虫和雌雄成虫膜蛋白的双向电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寄生生活复杂,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转换,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交替,由其感染引起的血吸虫病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陈贤义等,2002).研究表明,血吸虫不仅能利用宿主的免疫信号分子伪装自己获得宿主的免疫兼容(Salzet et al.,2000),而且还在血吸虫中克隆到宿主信号分子的受体(Ahmed et al.,2001).  相似文献   
994.
中二叠世的Eopolydiexodina-Rugososchwagerina类动物群是一个具有重要地层及古地理意义的动物群,也是滇西保山地块沙子坡组的一个指示性动物群。文中详细研究了耿马小新寨沙子坡组“Rugososchwageri-na”标本的形态学特征,阐明了其与RugososchwagerinaMiklukho-Maklay,1956的模式标本在特征上的显著区别。依据幼壳形态特征在类个体发育及系统发生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小新寨“Rugososchwagerina”标本的属级分类提出质疑,并建议建立新属Xiaoxinzhaiellagen.nov.。  相似文献   
995.
声化学诱导艾氏腹水瘤细胞凋亡机制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全宏  刘书瑗  齐浩  王攀  汤薇  张坤  代乐  史秀超 《动物学报》2005,51(6):1073-1079
本研究采用频率1.43MHz,声强3W/cm2的高频聚焦超声处理艾氏腹水肿瘤细胞,研究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与癌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之间的关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癌细胞凋亡相关的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结果发现超声加血卟啉处理1h,癌细胞胞浆中的三种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多,3h时表现为高表达;处理1h的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质过氧化物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且与癌细胞受损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996.
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阴坡海拔4 400 m以上林线0.8 hm2样地长苞冷杉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其种群结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结构呈典型金字塔型,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密度为幼苗>幼树>成年树;(2)存活曲线接近Deevy-III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低径级种群尤其幼苗死亡率高达90%,这是林线区的气候条件如低温、强光照、积雪及冬季冻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种群另一死亡高峰出现于V~VI龄级,种内和种间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自疏,导致死亡率再度上升;(3)长苞冷杉种群各龄级空间点格局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由于幼苗来源于种子库且依赖成年树的微生境,幼苗聚集强度和尺度都最大;各龄级关系密切,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MODIS-EVI数据的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育期信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监测、田间精细管理以及产量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NASA提供的2005年1~7月8d合成的MYD09数据产品计算出的EVI(增强型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图像,对河北省冬小麦的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3个关键生育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在空间分布上,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其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依次推迟;不同纬度地区冬小麦的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时间间隔基本一致,河北省南部地区冬小麦的3个主要生育期比北部地区约提前8d以上;在东西向分布上,生长条件存在异质性差异的冬小麦,其返青期相对一致,但生长条件较好冬小麦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比普通冬小麦提前4d左右.  相似文献   
998.
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上海市6个典型潮滩湿地(崇明东滩、崇明北滩、九段沙、青草沙、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的调查,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12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1.8%、22.3%和18.8%。6个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一致的规律,即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在生物量构成中,甲壳动物是最为重要的类群,其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51%~97%之间,软体动物的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2%~48%之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崇明东滩、九段沙和杭州湾北岸湿地中,软体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崇明北滩、青草沙和南汇边滩,甲壳动物却是优势类群。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调查资料相比,近20多年来上海市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优势类群由个体较小的软体动物转变为平均体重较大的甲壳动物,这主要与人类活动(过度采捕、环境污染和生物促淤等因素)的强度干扰有关,也反映上海市潮滩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999.
森林砍伐对苦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耘  石磊  李丹  张纯淳  石苗苗  王嵘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08,28(12):6228-6234
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其中砍伐是对森林生态系统最常见的干扰之一,它导致森林退化,植物种群变小,甚至灭绝,遗传多样性也随之下降。当被破坏的森林未被转换性利用时,则会逐渐恢复,但由于瓶颈效应,恢复起来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可能会改变。恢复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方面与干扰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受植物生活史特点的深刻影响。然而,我国对于砍伐后恢复起来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改变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在浙江省宁波市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选择了5个苦槠种群,采用SSR微卫星标记来分析砍伐对苦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5对多态SSR引物共得到了29个等位基因。种群内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流达8.68。恢复林和成熟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差不大,以阿育王寺地区恢复种群的最高;表明砍伐对于苦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大,这与苦槠较强的萌条能力有关。尽管如此,在恢复种群中观察到近期的种群瓶颈,显示出砍伐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而在一个成熟林中也观察到种群瓶颈,这是因片断化导致种群变小之故。植被保存最好的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苦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却较低,这可能与成熟林中苦槠优势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记述了盲蝽科盲蝽亚科异草盲蝽属Heterolygus Zheng et Yu 1新种,郑氏异草盲蝽Heterolygus zhengi sp.nov.,模式标本采于我国四川省炉霍。发现了盲蝽科合垫盲蝽亚科昧盲蝽属Mecomma Fieber陕西昧盲蝽Mecomma shaanxiensis Liuet Yamamoto的短翅型雌性,并进行了描述。标本均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