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7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2617篇
  741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由结构表达型β亚基和氧调节型α亚基组成。在低氧环境下,HIF-1调控一系列促进细胞成活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血管生成、铁代谢、葡萄糖代谢和细胞增殖与存活。α亚基主要受到诸如乙酰化、羟基化、磷酸化和相扑化等转录后修饰,这些修饰可以稳定或激活HIF-1的活性。除氧环境外,胞内氧化还原稳态、铁代谢、线粒体代谢物和生长因子还可通过影响转录后修饰进而调节HIF-1的活性。此外,近来的研究表明HIF-1在病原学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在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样的脑紊乱疾病中提供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总结了HIF-1研究的最新进展,谨以此文献给忻文娟教授8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82.
以BG11为基本培养液,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aNO3(37.5~1 875.0 mg·L-1)对微藻P9(Klebsormidium sp. )、TH6(Oedocladium sp. )和CF5(Stigonema sp. )生长及总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整(减少或增加)培养液中NaNO3的质量浓度,对3种微藻的生长量及总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有一定的影响;NaNO3的质量浓度较低(37.5或75.0 mg·L-1),3种微藻的鲜质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逐渐增加然后略有降低的趋势;而在NaNO3质量浓度为150.0~1 875.0 mg·L-1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培养时间(18~33 d)内,3种微藻的鲜质量均逐渐增加;总体上看,3种微藻的生长量随NaNO3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仅在含1 875.0 mg·L-1 NaNO3的培养液中3种微藻的生长量高于对照(1 500.0 mg·L-1NaNO3).在含375.0 mg·L-1NaNO3的培养液中培养33 d,微藻 P9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25.39%),是对照的 1.79 倍,软脂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50、2.72、2.24和2.08倍;在含37.5 mg·L-1 NaNO3的培养液中培养33 d,微藻TH6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20.69%),是对照的 1.89倍,软脂酸、亚油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37、1.79和1.92倍;不同处理组间微藻CF5的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一定差异,但随着NaNO3质量浓度的提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培养液中的NaNO3浓度对微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种类微藻适宜的NaNO3浓度有一定的差异.综合考虑生长量和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等因素,确定适宜于微藻P9、TH6和CF5培养的NaNO3质量浓度分别为375.0、37.5和150.0 mg·L-1.  相似文献   
83.
西安城市热环境格局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刚  石辉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921-2925
以TM和ETM+热红外数据为基础,采用单窗算法,研究了西安1995-2006年间热岛效应景观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热场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的建成区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市热环境格局表现出异质性加剧的趋势;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温度剖面线与土地利用与覆被关系密切,以建设用地地表温度最高、水域最小,其大小关系依次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归一化裸露指数( NDBI)呈正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4.
慢性电极植入以及无线刺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脑区功能研究。实现刺激器与脑内植入电极过渡连接的转接装置需固定在颅骨之上。鸟类特殊的骨质构造不利于转接装置的长期固定。以鸽子(Columba livia)为例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慢性运动诱导实验的9通道电极转接装置,长12.8 mm、宽9.5 mm、高5.5 mm,重0.42 g;根据鸽子颅骨特点在固定过程中对颅骨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增加固定时与牙科水泥的接触面积,并选取特定位点拧入螺钉进行固定,有效延长了转接装置的固定时间。经实验验证能够在鸽子头部稳定固定6个月以上,满足鸽子长期运动诱导研究的需求,未对动物正常活动产生影响。该装置及其固定方法亦可为其他小型动物的脑区功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ATP合酶:自然界最小的旋转发动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TP合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原核藻、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该酶分别位于类囊体膜、质膜或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反应,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生物体的能量“通货”——ATP。ATP合酶的F0部分比...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毕赤氏酵母植酸酶工程菌高密度生长的培养条件 ,包括不同碳源、酵母粉、(NH4 ) 2 SO4 、KH2 PO4 等不同用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是甘油 4 %、蛋白陈 2 %、酵母粉 0 5%、(NH4 ) 2 SO4 0 .8%、K2 HPO4 0 1%、KH2 PO4 0 6 %。在此基础上 ,对温度、起始pH、接种量等影响该工程菌菌体生长的因素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利用RT-PCR方法从人源细胞系SH-SY5Y cDNA中扩增出载脂蛋白ApoE基因,并在pET32a载体中表达融合蛋白His-ApoE,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用兔获得特异性抗体,利用ELISA及免疫共沉淀方法对ApoE及PrP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S-PAGE显示表达的His-ApoE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54 000,所制备的抗血清ELISA效价可达到1∶406 900,并能够有效地识别重组及动物组织中的内源性ApoE蛋白.ELISA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均显示,原核表达的ApoE可与全长的PrP蛋白(PrP23-231)在体外发生相互作用,其作用位点可能位于PrP蛋白的N端.这些结果为TSE经血传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8.
选取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雌雄银杏植株为实验材料,测定了银杏叶片在衰老过程中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CAT、APX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片层逐渐松散,直至膜结构逐渐解体,叶绿体内油脂颗粒增大增多,最终解体。雌雄银杏植株在各项生理指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
目的应用MSCT-3D显示技术比较正常贵州香猪、Marshall比格犬、恒河猴与人上肢带骨及躯干骨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采用MSCT分别对贵州香猪、比格犬和恒河猴进行CT全身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其上肢带骨、躯干骨形态结构与人的异同。结果比格犬、恒河猴、贵州香猪脊椎骨和肋的基本组成与人相同,脊椎骨由椎体和附件组成,肋骨包括真肋、假肋和浮肋。而脊柱曲度、各段椎骨数目、胸骨结构、肋的数目、胸肋连接、上肢带骨的组成与人不同,恒河猴的脊柱曲度和上肢带骨连接与人相同,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并由锁骨和肩胛骨共同连接自由上肢骨,比格犬和贵州香猪只有颈、胸腰、骶三个生理性弯曲,仅由肩胛骨连接自由上肢骨。结论恒河猴躯干骨和上肢带骨与人有良好的相似性,而比格犬和贵州香猪与人差别较大。MSCT-3D技术为实验动物形态学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相对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是光信号响应的关键负调控因子,其中PIF4作为该家族核心成员在响应外界光温变化,整合多种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明确大豆GmPIF4s [phytochrome interaction factor 4s of Glycine max (L.) Merr.] 的功能和编码基因对荫蔽诱导的表达响应,该研究以耐荫性大豆‘南豆25’(ND25)和不耐荫性大豆‘荣县冬豆’(RD)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析了豆科植物PIF4s的生物信息学特点,并采用qRT PCR方法分析大豆不同组织(根、茎、叶、茎尖分生组织)、全光照和12 h/12 h光周期下不同荫蔽时间诱导叶片GmPIF4s及其不同耐荫性大豆材料间GmPIF4s的表达特征,为培育高产、耐荫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1)在豆科植物中鉴定到53个同源PIF4s,其中大豆包含7个同源GmPIF4s,长度介于296~562氨基酸之间,分子量范围为41 491.9~62 228.39 Da,所有GmPIF4s均包含有bHLH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且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预测显示,GmPIF4a、GmPIF4b与拟南芥AtPIF4结构最为相似。(2)qRT PCR分析表明,GmPIF4s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耐荫性大豆品种ND25中,GmPIF4aGmPIF4bGmPIF4d相对表达量在根、叶、茎和茎尖分生组织中表达最高,除GmPIF4aGmPIF4eGmPIF4f外,其余GmPIF4s在地上部各组织中表达量均相对较高;不耐荫性大豆品种RD中, GmPIF4aGmPIF4bGmPIF4cGmPIF4d在叶中相对表量较高,除GmPIF4fGmPIF4g外,其余GmPIF4s在地上部各组织中表达量均相对较高。(3)全光照下荫蔽处理时间延长,大豆GmPIF4aGmPIF4bGmPIF4cGmPIF4d基因均受荫蔽的强烈诱导,表达量显著上调;12 h/12 h光周期条件下无论是正常光还是荫蔽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白天GmPIF4s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夜晚却呈现上调表达趋势,推测GmPIF4s受昼夜节律调控。(4)荫蔽条件下GmPIF4s在不同耐荫性大豆的表达显示,随着荫蔽时间的延长,耐荫性大豆品种ND25与不耐荫性大豆品种RD的GmPIF4aGmPIF4bGmPIF4cGmPIF4d均上调表达,但在不耐荫性大豆品种RD中表达量相对更高,并于荫蔽处理8 h后两材料的GmPIF4s表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