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8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267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利用PCR方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TSTw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700bp的DNA片段,将之克隆到pGEM7Zf(+)载体上并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菌株。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了seb基因,它含有717bp(不包括N端81bp的信号肽编码区),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将其连接于表达载体7ZTS上,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DE3)内。表达的SEB占总蛋白33.5%。   相似文献   
912.
苏云金杆菌vip3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全长PCR方法从野生型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菌株S184中克隆了2.3kb大 vip3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将vip3A-S184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30构建了表达质粒pOTP,转化大肠杆菌M15,转化子经1mmol/L IPTG诱导后可表达89kD大小的Vip3A-S184蛋白,并得到Western blot证实。蛋白可溶性试验表明,目的蛋白中约有19%是可溶的,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大多数蛋白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因此,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对家兔进行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苏云金杆菌Vip3A蛋白表达的检测。利用IPTG进行诱导培养的菌液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3种害虫的初孵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Vip3A-S184蛋白对夜蛾科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913.
南湖菱苗端茎轴质体起源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湖菱苗端茎轴质体的发育经历了变形、内吞、出芽等变化过程。在苗端茎轴的边缘部位以及幼叶中 ,前质体将发育成为具发达类囊体片层的叶绿体。而在茎轴的中央部位 ,前质体将发生消亡 ,自身水解及液泡内吞是原质体消亡的重要原因。南湖菱苗端的自然发育过程为研究南湖菱质体的起源与分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914.
长江下游水生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动趋势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1990-1999年间长江下游江段生物多样性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就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量大值为1.1112,最小值为0.0327,反映物种均匀度,丰盛度的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反映优势度的指数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优势度指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34046,优势种前6位分别为杂虾,青虾,餐条,吻Qu,蛇Qu,黄颡,表明长江下游江段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步丧失,经济鱼类数量趋减,小型野杂鱼类数量趋增。  相似文献   
915.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患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虾苗病灶分离到10多株菌株,其中一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经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测试,为木糖葡萄球菌,其主要特性为拟球状(直径0.8-1.1μm),革兰氏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阿拉伯糖、蔗糖及甘露醇产酸,β-半乳糖甘酶、过氧化氢酶及脲酶阳性,氧化酶,血浆凝固醇、V-P反应,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盐度和pH值范围分别为28-37℃、0%-2%、6-9,对红霉素、卡那毒素、头孢氨苄及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16.
综述了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对光破坏的响应与适应性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具有破坏作用能引起植物光抑制,光氧化和光损伤,植物依靠自身修复系统而对其破坏又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17.
The effects of EM and OL on the color,pHvalue,stink and the various kinds of harmful microbes of pig manur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EM and OL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tink and restrain the number of harmful microbes.At the same time,the rotting process of pig manure was accelerated,and the number of flies around pig manure reduced.  相似文献   
918.
入睡K-综合波产生的生理机制模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确定人类睡眠脑电客观分期的国际标准中,有两类脑电特征波可以用来确定入睡状态(睡眠第二期),即纺锤波和K-综合波。在前文中已提出了产生纺锤波的生理机制模型。按照1998年后对K-综合波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看法,建立了微观神经元环路模型,其放电节律与实验中入睡时神经元放电的振荡节律相一致。而由大量这种相同环路组成的网络模型则在皮层处可产生符合K-综合波的波形。这一结果再次启示了脑信息处理中如何由微观神经元群放电特征整合为脑的宏观功能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19.
树鹨(Anthus hodgsoni)为中日两国政府协定保护鸟类。1999~2001年的4~10月,在历山保护区(东经111°51’~112°6’,北纬35°16’~35°27’)对该鸟的生态作了观察。选定富玉河8km的河谷阶地,每年4月上旬和10月下旬隔日观察树鹨最早迁来和最晚迁离的个体;每年5月和8月以富玉河(海拔1550~1750m)、后文堂(海拔1750~2050m)、舜王坪(海拔2050~2358m)3条路线统计其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920.
记述原虫穴螨属1新种长白原虫穴螨Prozercon changbaiensis, sp. nov..该属为我国首次记录.模式标本保存于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