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8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82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叶绿体表达系统的特点,及国内外此方面的研究动态,提出了外源基因在叶绿体中表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92.
利用 DNA 同源重组技术使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取代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域和共同的启动子区域,获得了 v-cath 、 ChiA 两基因同时失活的、可形成多角体的、并能表达人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重组病毒 BmNPVpolh+CP-ChiA-GMCSF+. 研究结果显示: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失活不影响病毒的复制及多角体的形成,但感染细胞的存活时间比野生病毒感染的多 2 天,可明显改善外源基因在培养细胞和家蚕中的表达水平;感染 BmNPV polh+CP-ChiA-GMCSF+的家蚕幼虫体表保持正常,无野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破皮流脓现象 .  相似文献   
99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尝试对四种五株纤毛虫(褶累枝虫(Epistylis plicatilis)、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多态喇叭虫(Stentor polymorphus)、嗜热四膜虫BF1株(Tetrahymena thermophilaBF1)和嗜热四膜虫BF5株(T.ther-mophilaBF5))进行遗传关系研究。用13个ISSR引物对五株纤毛虫进行扩增,六个ISSR引物获得多态片段。根据Nei s遗传距离矩阵构建了五株纤毛虫的遗传关系树状图。UPGMA,NJ聚类图表明:两株嗜热四膜虫最先聚在一起;其次是褶累枝虫和多态喇叭虫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嗜热四膜虫聚在一起;咽膜亚纲的绿草履虫形成独立的一枝。结果显示:①缘毛亚纲纤毛虫可能是寡膜纲中较独特的一个类群,建议提升缘毛亚纲纤毛虫的分类地位;②缘毛亚纲褶累枝虫与膜口亚纲嗜热四膜虫的亲缘关系近于咽膜亚纲绿草履虫,在寡膜纲中绿草履虫处于原始地位;③五株纤毛虫基因组中均含有微卫星DNA序列:(GTG)4(、GACA)4(、AG)8(、CAA)6和(GAA)6。  相似文献   
994.
Th17细胞分化、调节及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17细胞作为一个不同于Th1、Th2的细胞亚群,已经被证实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近来对于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TGF-β与IL-6或者IL-21的协同作用是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而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Th1、Th2、Treg细胞特异性的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Foxp3相对应,现证实ROR-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receptors-γr)是促进Th17细胞分化、调节其功能的特异性转录调节因子.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其中IL-21作为Th17细胞的一个自分泌调节凶子,在诱导Th17分化、抑制Th1、Treg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另一方面,近来发现,重要的T细胞生长因子IL-2在维持、促进Th1、Th2、Treg及CD8 T细胞功能活性的同时,却发挥着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Th1、Treg、Th17细胞的分化之间存在微妙的调节关系,TGF-β的水平、作用的时间决定着上述三群T细胞的分化结局.Th17细胞与Th1细胞均是自身免疫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二者的作用是否有时间、空间、功能方面的特异性?TGF-β如何调节两群效应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功能?以及Th17细胞在体内免疫平衡中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Th17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等,是人们急于回答的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5.
云南丽江-大理地区现代表土花粉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研究云南丽江-大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表土花粉。虽然松属花粉在各个植被带都占有优势,但是建群种花粉含量相对较高。降趋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orrespondenc eanalysis,简称DCA)分析显示,表土花粉的分布和海拔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DCA第一轴的值和海拔高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0.82(r^2=0.82)。此次研究表明,在云南山地,可以通过含量相对较高的花粉来重建古植被。  相似文献   
996.
将金莓菌的芽孢接种到不同的接种培养基中,24小时后再接种到同一的酦酵培养基上,发现金霉素的产量有显著不同。一个好的接种培养基比一个坏的接种培养基所生的菌体在酦酵过程中产生的金霉素可以大出7至8倍。接种培养基的 pH 值对于以后菌体在酦酵培养基中金霉素的生产也有显著的影响。接种培养基并不显著地影响菌体在酦酵培养基上的生长,但已显然变更了它的代谢作用。由不同接种培养基中萌生的菌体,在同一酦酵培养基中醣的利用率不同,氧化的能力不同,有机酸的形成和堆积也不同,它们对于一些金属元素的反应也不一样。这个研究证明了金霉菌的初期的培养环境,对于以后菌体的发育和金霉素的生产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指出了金霉菌的发育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代谢类型。去掌握这个生物规律——环境条件和发育的过程,是正确的研究方向,是提高抗生素产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叶下珠有效部位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Born方法和改良的Hamburger方法分别测定叶下珠 (Phyllanthusurinaria)含corilagin的有效部位 (代号PUW )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 ;应用Myers方法评价PUW灌胃对小鼠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 (AA)引起猝死的保护作用 ;运用改良的Charl ton方法及陈长勋等方法分别观察PUW灌胃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Tomihisa方法 ,观察PUW对大鼠尾尖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 ,PUW在体内外对ADP、AA或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PUW呈浓度依赖性明显阻抑AA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粘附反应 ,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39 7mg/kg。PUW (10、2 0和 4 0mg/kg)灌胃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减少AA致小鼠死亡的数量 ,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减轻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干、湿重。 2 0mg/kg的PUW对出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4 0mg/kg的PUW虽延长出血时间 ,但与阿司匹林 (2 0mg/kg)比较 ,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本实验结果提示 ,PUW灌胃在多种体内血栓模型中均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阻抑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的粘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动物及其肠道菌群的协同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自身合成一些关键营养物质的能力缺失,转而依赖体内的共生物来完成相应功能,如动物体内共生细菌能帮助宿主从食物中提取营养物质,并能合成一些关键代谢反应的化合物。结合国内外在动物及其肠道菌群的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1)动物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功能的协同进化研究;(2)动物行为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3)共生肠道微生物在人类或动物自身消化食物、营养获取、健康和疾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对重组荧光素酶大肠杆菌菌株M15/pQE30-luc进行了表达条件的优化研究。单因素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7.0,装液量为20%,2%的接种量,终浓度为0.5mmol/L的IPTG,添加10—30mmol/L的Mg^2+,摇床转速为200r/min,37℃诱导3.5h酶的表达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7.0,添加40mmol/LMg^2=,接种量2%,装液量为20%时表达量最高,比酶活达1.63×10^8RFU/mg蛋白。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猪戊肝病毒准种存在情况,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对四株猪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第2可读框(ORF2)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克隆后,每个毒株分别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测序,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HEV不同克隆间的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99.7%、98.8%~99.7%、98.8%~99.7%和100%,有变异的克隆核苷酸序列与上海株(SAAS-JDY5)同源性为96.8%~100%。由此证实感染戊肝病毒的猪个体内存在HEV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