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834篇
  520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开展甘薯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评价,可以系统地了解种质的营养价值、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为甘薯生产的品种选择和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依据.对2017-2019年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的62份甘薯种质进行了干物率、胡萝卜素含量、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食味的测定,并进行了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钙化胎盘中的纳米细菌,为进一步探讨纳米细菌致胎盘钙化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剖腹产手术收集25份钙化胎盘组织标本,通过脱矿、过滤、离心处理,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运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培养物形态。结果 (1)培养3~4周后,对钙化组织培养标本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培养管底部出现紧贴管壁生长的白色沉淀物。(2)扫描电镜见纳米细菌为大颗粒成簇分布。(3)透射电镜可见纳米细菌为针状物的聚集体,大小不一。结论首次从钙化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鉴定出纳米细菌,表明其感染与胎盘钙化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其矿化机制以及所致钙化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神经生长因子制备工艺的改进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本文在神经生长因子制备工艺前增加了去脂处理 ,省略了CM (I)柱前的透析 ,并对影响生产收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使实验室结果得以有效放大 ,每 2 0 0 0对鼠颌下腺可提取蛋白 91mg ,总活性达 6 9× 10 7Bu。  相似文献   
34.
山女鳟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原产于日本山区河川,冷水性鲑亚科(Salmoninae)鱼类,色彩典雅,肉质细嫩,品味鲜爽自古就受到日本人民的珍爱,视其为具有女性美的鱼类,称之为山女鳟。1996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山女鳟经试养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冷水性鱼增养殖及游钓业的新品种,给国人带来新的享受。山女鳟引进后一些学者对它的生化遗传结构和鱼卵的运输及饵料营养等方面都相继进行了研究报道,为山女鳟的人工增养殖、品种改良及保护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关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关于山女鳟肌肉营养成分与评价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山女鳟肌肉组成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山女鳟种质标准的建立、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及饵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5.
大熊猫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结构和动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申国珍  李俊清  蒋仕伟 《生态学报》2004,24(6):1294-1299
亚高山针叶林是大熊猫适宜的栖息环境 ,其结构和动态规律严重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及其进化潜力的维持 ,是恢复退化大熊猫栖息地的唯一科学依据。通过样方法和中心点四分法调查了大熊猫栖息地 4个亚高山针叶林样地和该样地所在森林的 6 2个林窗 ,研究了该类森林的结构及其更新与大熊猫主食竹生长、林窗干扰的关系 ,以期揭示亚高山针叶林的动态规律 ,为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岷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和紫果云杉 Picea purpurea是亚高山针叶林的主体 ,其所构成的森林是大熊猫重要的栖息环境。岷江冷杉种群年龄呈现连续分布格局 ,而紫果云杉种群年龄呈间歇性分布 ,其在 2 5 0~ 5 0 0 a之间没有更新。该类森林中普遍存在着林窗干扰和更新现象 ,90 %的林窗下分布有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更新的幼苗、幼树和大树。但林窗内不同树种更新密度不同 :岷江冷杉更新幼苗、幼树和大树占所有更新树种的 82 .5 % ,而紫果云杉和糙皮桦的更新幼苗、幼树和大树占 11.3%。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的更新同时受林下大熊猫主食竹生长状况的影响 :主食竹盖度高 ,更新树种幼苗、幼树的密度低 ,即主食竹的生长抑制了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的更新。  相似文献   
36.
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T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涂料、粘合剂和薄膜等行业的生产,目前主要采用对二甲苯的化学氧化法进行生产。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法生产TPA的方法和国内外的生产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抗虫棉GK-12和常规棉泗棉3号为材料,在棉花的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测定棉花叶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在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叶面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叶面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叶面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一般由苗期开始增多,到花铃期达最高峰,吐絮期明显减少;花铃期转Bt基因抗虫棉叶面细菌生理群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比常规棉升高,吐絮期比常规棉下降.  相似文献   
38.
随着基因芯片的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表达数据需要被处理和分析.利用这些表达数据提取基因调控矩阵从而构建基因网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基因网络,了解网络结构,提取最显著的信息.然而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条件限制或者数据来源的限制,导致实验数据不充分,使方程组无解.本文使用三次样条方法,对2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备的具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表达数据满秩,从而使用最小二乘法解出加权矩阵,构建初步的表达基因调控网络.通过对构建的基因网络的初步分析表明:乳腺癌转移的形成是由多基因异常引起多条传导通路异常,致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结果,这与生物学上公认的看法是相一致的.因此,利用此线性模型方法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兵有一定可行性,在认识乳腺癌转移机制,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构建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蜂)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获得了中蜂王浆主蛋白2(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 2,MRJP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长1 605bp,包含一个编码46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在中蜂MRJP2的cDNA序列的C-端,首次发现存在串联重复片段长度多态性(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VNTR)。克隆并测定了蜜蜂属Apis内其他5个种的MRJP2基因的C-端重复序列,结果表明: 在蜜蜂属的其他5个种中,C-端重复片段的核心序列是以碱基高度突变方式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多态性,而重复片段长度基本一致。中蜂与西方蜜蜂A. mellifera,大蜜蜂A. dorsata与黑大蜜蜂A. laboriosa,以及小蜜蜂A. florea与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分别形成3个进化枝。中蜂和西方蜜蜂与大蜜蜂和黑大蜜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小蜜蜂和黑小蜜蜂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0.
从滑桃树(Trewia nudiflora L.)的种壳中分离到5个木脂素,其中4个是新木脂素,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9'-nethyl americanol A(1)、9'-nethyl isoamericanol A(2)、9'-nethyl americanol A(3)、9'-nethyl americanol A(4)和americanin(5);并制备了化合物5的两个乙酰化产物3,4-diacetyl americanin(5a)和3,4,9-triacetyl americanin(5b).以羧苄青霉素钠盐、硫酸链霉素和利福平为阳性对照,对这7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的活性检测:化合物4和5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革兰氏阴性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rlosis)有明显的抑制菌作用,其中化合物4对两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均为40μg/Ml,化合物5对两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00μg/Ml,但是化合物5的两个乙酰化产物在每纸片200μg的剂量下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