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849篇
  524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鲨鱼软骨制剂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经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 超滤等步骤得到鲨鱼软骨制剂(shark cartilage preparation,SCP). 利用整装细胞扫描电镜方法测定SCP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系统的影响,体外细胞迁移实验测定它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及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SCP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骨架形成;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并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 细胞骨架是细胞分裂增殖及运动迁移的基础,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又是血管生成的基础,因此SCP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从而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用固相pH梯度(pH 5.05~5.60)等电聚焦技术对随机抽取的188名北京地区健康汉族人的血清转铁蛋白(Tf)进行分型调查,并统计基因频率,检出了在中国还未见报道的TfC3基因.其表型分别是:TfC1, TfC2, TfC1C2, TfC1C3, TfC1Dchi, TfC2Dchi.TfC1=0.7420, TfC2=0.2420, TfC3=0.0027, TfDchi=0.0133, 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 并与其他已见报道的汉族 Tf基因频率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4.
沈伯钧 《昆虫学报》1984,(1):116-119
胡桃科植物含有数种化学物质,如胡桃醌(Juglone 5-羟基1,4-对醌)(Bode 1958;Brooks 1951;Davies 1928; Massey 1925),胡桃油,皂角甙(Saponin)(Petrides 1970; Whittaker and Feeny 1971)和丹宁(Tannin)(Nierenstein 1934; Pridham 1960; Kingsbury 1964; Haslam 1966),这些物质对植物和害虫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胡桃科植物的果实总是有一层厚厚的外果皮和坚硬的种壳,保护着核仁,起机械抗虫作用,以减少害虫的危害。本文就这两种抗虫机制与果实被害程度的关系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水稻食叶类害虫等量损害系统与复合防治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自强  沈国清 《昆虫学报》1991,34(3):319-32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èe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稻苞虫Parnara guttatus (Bremer et Grey)是江苏地区水稻的主要食叶类害虫,取食水稻叶片,导致光合叶面积减少.剪叶模拟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率呈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分蘖期、孕穗期、腊熟期分别为 D(It)=72.50759It1.15906、D(It)=141.61737It1.08002、D(It)=25.12434It1.00569.在叶面积损失率相同的情况下,产量损失率孕穗期>分蘖期>腊熟期.试验通过三种害虫的各龄取食量,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叶面积及为害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EILt).并根据各种害虫的相对潜在取食量,计算了校正等量损害系数,为制订复合防治指标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以等量损害为单位的复合防治指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参 《昆虫学报》1982,(3):311-314
瑞典白蚁专家Holmgren记载了亚洲的两种原白蚁:山林原白蚁Hodotermopsis sjstedt Holmgren(1911)和日本原白蚁Hodotermopsis japonicus Holmgren(1912)。经蔡邦华教授(1980)进一步研究认为是山林原白蚁的同物异名。作者根据浙江(龙泉)、山林原白蚁的栖居地及其巢内的诸品级发生情况,于1975—1980在龙泉进行了逐年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球副新蚤Paraneopsylla glob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深窦副新蚤(P.ioffi Tiflov,1937)的形态比较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新种第9腹板后臂前缘近端处明显前凸,后缘虽微凹但未形成深窦,端部纯圆,未形成背角;阳茎钩突除端部膜状增宽外,基部尚赘生大的球形膜状物。新种♀第7腹板端缘上叶突出比较狭小。 形态记述 头部(图1)额瘤齿状,嵌于额缘近下1/4处。下唇须约达前足基节长的3/4—4/5。额宗列3—4支宗,均较细小。眼宗列3支宗,较粗长。后头宗3列,依次为1—2、2—3、5—6支,前两列除下位宗外均较细小。 胸部(图1):前胸栉两侧共有栉刺14支,栉前有一列宗4—6支。中胸背板有两列较完整的宗,其前尚有不少小宗,颈片每侧具假宗1—3支。 部分标本后胸背板后缘有1—2个端齿。前足基节外面有宗40—50支。后足基节内面有细宗25—40支,多位于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区域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植被的降温作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多从样地尺度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的降温效应。而区域尺度的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揭示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关系,对评估植被的实际降温效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内蒙古为研究区,以MODIS地表温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近邻分析法,将森林、灌丛和草地的MODIS地表温度与相邻5km范围内的低覆盖地表作为对照,分析植被的降温效应以及植被覆盖度对降温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7月地表温度平均值的结果来看,降温度数在蒙东、蒙中和蒙甘区均呈现森林>灌丛>草地。森林的降温范围在0.67-1.03℃,灌丛为0.60-0.95℃,草地为0.47-0.86℃。植被降温度数与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拟合为对数分布,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在不同的植被覆盖度范围内植被降温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植被覆盖度水平较低时(<40%),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能更显著地降低地表温度。从整体来看,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森林降温0.12-0.39℃;灌丛降温0.1-0.2℃;草地降温0.049-0.075℃。综上,内蒙古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植被的夏季降温效应能够为内蒙古的气候调节服务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及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世文  卜中原  沈强  杨邵文  胡青青  周妍  罗明 《生态学报》2019,39(23):8920-8929
遵循“防源、控流、治汇”理念,以粤北南岭大宝山矿区作为风险源,以所在流域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区主要阻力因素,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区域生态阻力面;利用Jenks自然断点法,分析生态修复优先级,提出分区治理重点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阻力系数处于9-32之间,各评价指标的阻力面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其阻力值呈现出东南部大,西北部小的空间格局;长期的矿业开采污染了流域生态环境,且距离矿区越近的区域生态修复的优先性越高。将研究区分为4个优先级区,各区修复优先性依次为Ⅰ区 > Ⅱ区 > Ⅲ区 > Ⅳ区。Ⅰ区重点在于治水,提高pH、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Ⅱ区重点在于河流治理与治土,确保污染减排,增强拦泥库的废水调节。Ⅲ区、Ⅳ区核心在治土,逐步改善土壤条件。研究结果为修复项目在时空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纳米颗粒凭借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信息存储、化学传感、医学成像、药物传输以及生物标记等领域。近年来,生物法合成金纳米颗粒因其环境友好、绿色低毒等特点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具有合成金纳米颗粒的能力。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合成金纳米颗粒的特性、机制及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