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51.
RAPD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APD技术具有快速、方便、灵敏度高、检测容易的优点,在颗树种质资源及育种中应用潜力颇大。本文综述为RAPD技术在颗树种质资源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52.
茶组植物中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茶属茶组的6种3变种植物叶中的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均普遍存在于这几种茶组植物中,二者在大理茶与广西茶中的含量与大叶茶最为接近,野生的大理茶在云南民间亦作为茶叶的原料使用,有悠久的历史,提示大理茶有可能是大叶茶的基源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253.
254.
目的 改进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方法 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开胸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术后给予呼吸道管理.结果 术后存活率达到76%,4周存活率达到67.5%.结论 准确结扎前降支才能保证造模成功,加强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55.
合成聚β-羟基丁酸(PHB)鞘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富集培养和划线分离等手段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合成PHB鞘细菌FQ4 0 ,其生物学特征为 :杆菌 ,大小 (0 .6~ 1.5 ) μm× (1.5~ 5 .5 ) μm ;革兰氏染色阴性 ;具衣鞘 ,丝状体很长 ,偶见假分枝 ;亚端生鞭毛 ;胞内具PHB颗粒 ;菌落为光滑型和丝状型两种。经鉴定该菌株为鞘细菌类球衣菌属中的浮游球衣菌 (Sphaerotilusnatans)。对其合成PHB研究表明 :细胞内可积累大量的PHB颗粒 ,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 30 .5 %。  相似文献   
256.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研究了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证明,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能提高幼苗相对含水量,降低Na^ 、K^ 向上运输的选择性,通过促进子叶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257.
曹雨桐  佘冬立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684-3690
通过圆盘入渗试验,探讨不同改良剂施用量下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揭示添加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海涂围垦区盐碱土水力学参数、孔隙特征及不同级别孔隙水流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2%生物炭,土壤饱和导水率比对照增加46.4%;盐碱土饱和导水率随PAM施用量增加而减小.单施2%生物炭使土壤总有效孔隙度和半径>100 μm的有效孔隙度分别增加8.3%和10.2%.单施PAM时,土壤总有效孔隙度和不同半径孔隙有效孔隙度均有减小趋势,其中,PAM梯度为1‰时最明显,减幅高达88%以上.施用生物炭和PAM后,半径<100 μm的孔隙的水流贡献率呈下滑趋势,半径>500 μm的孔隙对土壤水流运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8.
西双版纳片断季节性雨林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为对照,采用陷井诱捕法和亲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3个不同面积、不同环境状况和片断季节性雨林蚂蚁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所获蚂蚁隶属4亚科24属50种,以城子龙山物种数量多。各样地优势种均不相同。4类样地间的共有物种较少,只有4种;相似性较低,相似性系 0.1622~0.3548。聚类结果显示,植物园保护区与城子龙山最先聚为一类,然后与自然保护区聚为一类,最后才与曼  相似文献   
259.
张贾宇  佘婷  鄂晓伟  唐罗忠  田野 《生态学报》2021,41(24):9898-9909
为了探讨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杨树(Populus spp.)人工幼林阶段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林下设计了林下植被物种数量递增的3种处理,即清除林下植被(无林下植物)、保留单一林下植物(一种林下植物)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多种林下植物),于处理1年后采样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基于Biolog-ECO微平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以及与土壤碳、氮转化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的差异,以期从土壤养分转化和供应的角度为科学管理人工林林下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处理对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MBC、MBN含量以及酶活性有较大影响。与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相比,保留单一林下植物处理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MBC、MBN含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芳基酰胺酶活性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7.91%、54.48%、14.74%、32.53%和6.20%,而保留物种丰富度高的自然林下植被处理林地土壤的上述指标进一步分别增加了4.88%、14.93%、9.22%、13.63%和12.86%。此外,林下植被处理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8月份0-5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随着林下植被物种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包括部分糖类、氨基酸类和酯类,与清除林下植被处理相比,保留单一林下植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提高了对上述几种碳源的利用能力,同时对糖类、氨基酸类、酯类和有机酸类碳源的利用种类范围明显扩大,而保留物种多样的自然林下植被的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基本上可以全面有效利用。因此,保留林下植被,特别是提高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和分解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壤的物质转化和养分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260.
MiR408是植物中一类高度保守的miRNA,其靶基因编码含铜蛋白,miR408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拟南芥中miR408在HY5-SPL7基因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HY5-SPL7基因网络可介导拟南芥对光照和铜离子的协调应答,进一步表明miR408在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本研究基于丹参基因组Survey数据库,从中搜索并克隆得到366 bp的含有稳定茎环结构的miR408前体序列及其上游723 bp片段的启动子区,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U360384和KU360385,并将miR408的前体序列命名为SmMIR408。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m-MIR408上游启动子序列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th-MIR408、水稻OsaMIR408启动子区具有许多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G-box、CGTCA-motif、TGACG-motif、GTAC-motif等,而HSE、CATT-motif作用元件仅存在于丹参启动子区;miR408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基于不同物种miR408前体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的miR408前体序列聚为一支,来源于双子叶植物的miR408前体序列聚为另一支。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Sm-MIR408在丹参的根、茎、叶、花中都有表达,其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Sm-MIR408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伤害的抑制,黑暗和持续光照也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Sm-MIR40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今后研究丹参miR408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