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了0.35 W/m2的UV-B辐射、0.4%NACl及其复合胁迫下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发现各胁迫处理下,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合能力、羧化效率和Rubisco含量均明显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在各胁迫处理前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气孔限制值除复合处理第5天外,其余均高于对照;复合处理下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均大于两胁迫因子单独处理.表明各胁迫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既有气孔因素也有非气孔因素,但前期以气孔限制为主,后期以非气孔限制为主;Rubisco含量的降低是各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的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2基因的全长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重组质粒pCNS2。用脂质体Lipo Vec^TM转染Huh-7细胞,转染细胞内可检出NS2的mRNA和蛋白质,表明构建的pCNS2可在Huh-7细胞内成功表达;把不同剂量的pCNS2质粒DNA与报告质粒pNF-κ B-Luc共转染Huh-7细胞,48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pCNS2共转染的细胞中pNF-κB-Luc表达出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比对照细胞降低了约2—4倍,并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表明HCV NS2对NF-κ B激活转录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HCV慢性持续性感染的致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吸湿—回干处理降低番茄种子电解质渗漏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吸湿-回干处理降低番茄种子电解质渗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湿-回干处理降低番茄种子电解质渗漏的效应产生于吸湿阶段。随吸湿时间延长,电解质渗漏下降,而SOD、CAT活性上升。m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对剂电解质渗漏下降与SOD、CAT活性上升均无抑制作用,表明吸湿处理降低电解质渗漏、提高SOD、CAT活性的作用mRNA和蛋白质合成无关,吸湿和吸湿-回干处理后K3Fe(CN)6还原活显著下降,表明的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珠芽是弥勒魔芋的一种重要营养繁殖器官。以弥勒魔芋为材料,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解剖学研究,揭示了弥勒魔芋珠芽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特征。结果显示:弥勒魔芋珠芽生长于植株叶柄分叉以及裂叶分叉处,由主干茎或主干叶柄表皮下的薄壁细胞重新获得分裂能力后分化而来。珠芽的发育过程可分为珠芽原基启动形成期,珠芽膨大期和珠芽成熟期。珠芽的生长终止于植株衰老倒伏。研究表明,弥勒魔芋的珠芽生长位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常见植物,珠芽繁殖是魔芋适应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模糊聚类分析在中国伞形科当归亚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伞形科前胡族当归亚族上属间界线划分的分歧,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形态方面以属为分类单位,定量阐明了属间亲缘关系。化学方面,以裂解-气相色谱信息为分类依据肉获得的27个种的数据揭示了当归亚族中属间的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当归属和在中国分布的山芹属与广义当归属类群相近,并显示了东北长鞘当归和骨缘当归是一个较特殊的类群。  相似文献   
16.
心外膜的形成是胚胎心脏发育的关键生理过程之一。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示踪观察前体心外膜向心外膜细胞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研究拟利用Tbx18+前体/心外膜祖细胞遗传谱系示踪模型,揭示胚胎心外膜的起源及前体心外膜向心外膜转化的过程。利用整胚和切片原位杂交技术揭示,Tbx18 mRNA特异性表达于胚龄(E)9.5 d小鼠胚胎前体心外膜;故Tbx18是前体心外膜的特异性标记基因。利用整胚X-Gal染色,揭示报告基因Lacz在E9.5 d遗传谱系示踪模型鼠胚前体心外膜中大量表达,此时报告基因从前体心外膜逐渐迁移并开始少量表达于心外膜。Lacz在E10~E10.5 d双杂合鼠胚前体心外膜中表达逐渐减少,而在心外膜组织中逐渐增多;在E11.5 d,报告基因在前体心外膜中表达基本消失,而在心外膜组织中大量表达。切片进行X-Gal染色也揭示,报告基因Lacz定位于早期胚胎前体心外膜及心外膜。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早期胚胎心外膜细胞呈现未分化的祖细胞状态。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变化模式揭示,胚胎心外膜的形成经历了启动、转化、完成3个阶段;E9.5~11.5 d左右这个时间段发生的前体心外膜向心外膜转化,可能是心外膜形成的主要来源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2013年8月分析了秦岭典型林分锐齿栎(马头滩林区,Ⅰ)、油松(Ⅱ)、华山松(Ⅲ)、松栎混交林(Ⅳ)、云杉(Ⅴ)、锐齿栎(辛家山林区,Ⅵ)土壤剖面上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林分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在整个土壤剖面(0~60 cm)上,云杉和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林分,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均为Ⅴ>Ⅳ>Ⅰ>Ⅱ>Ⅲ>Ⅵ;各林分不同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在71.25~710.05 mg·kg-1,不同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大小依次为Ⅰ>Ⅴ>Ⅳ>Ⅲ>Ⅱ>Ⅵ;整个土壤剖面上,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为Ⅳ>Ⅴ>Ⅰ>Ⅱ>Ⅲ>Ⅵ.3种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各林分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大小为Ⅴ>Ⅰ>Ⅳ>Ⅲ>Ⅵ>Ⅱ.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碳氮比、pH、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丫啶橙(AO)染色、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MLT的促凋亡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MLT处理前后细胞的p53 mRNA、Fas mRNA的水平。结果:AO染色后H22细胞呈现明显核浓缩的凋亡形态;培养液LDH活性检测及FCM分析均提示MLT诱导H22细胞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p53、Fas表达增强。结论:MLT能促进H22细胞p53和Fas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运用PCR技术获得HBx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his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重组质粒pET-his-HB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IPTG诱导表达,利用Ni柱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特异性的抗-HBx兔抗血清。重组质粒pcDNA3.1(-)-HBx分别转染HepG2和Hep3B细胞系后,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证明HBx可以在这两种细胞系中表达。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研究了HBx对XBP1和GRP78启动子的激活活性,结果表明瞬时转染HBx的细胞系中,XBP1和GRP78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活性比相应的对照细胞增加了3~7倍。通过RT-PCR分析证明,转染了HBx的细胞中XBP1mRNA发生了剪切。因此,可以初步推断HBx在HepG2和Hep3B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引起内质网压力反应,为进一步阐明HBx表达对内质网的影响和肝脏病原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钱柳天然群体种子性状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钱柳分布区内的9个天然群体种子为试材,对种子千粒重、体积、直径、厚度和径厚比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青钱柳种子千粒重、体积、直径及厚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种子径厚比仅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青钱柳种子性状在2个层次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各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为20.54%,即群体间的变异远低于群体内的变异(79.46%).种子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程度存在差别,且受年均气温的影响最大.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青钱柳群体可以划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