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5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697篇 |
专业分类
19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8(β3GnT-2, β3GnT-8)共同参与多聚N-乙酰氨基乳糖([Galβ1→4GlcNAcβ1→3]n)的合成,从而使得细胞表面的相应糖链结 构延长进而影响细胞的恶性转化.已有研究表明,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的表达上调,但其分子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ATRA诱导 HL-60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Ets-1对β3GnT-2,-8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10-6 mol/L ATRA 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向粒系分化,RT-PCR检测到细胞中Ets-1的表达 明显增加;进一步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结合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检测 证实,有活化的Ets-1结合至β3GnT-2/-8基因调控区. 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ts-1对 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过程中β3GnT-2,-8基因有表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2.
香溪河官庄坪库湾叶绿素a 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2月—4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进行了定点初级生产力及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了官庄坪库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在各水层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周期性,均存在5个峰值,平均每个周期为7—10d左右,但两者不同步。官庄坪测站的真光层深度为10m左右,介于湖泊与海洋之间,光补偿点为4—5m。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出现在水下0.5m处,并沿物理深度逐渐降低;叶绿素a含量最大值则出现在水下2m处。水温的垂直变化在后期差异明显,各水层日平均水温增量(ΔT/d)与平均毛初级生产、净初级生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Jing Yun LI Han Ping LI Lin LI Hong LI Zhe WANG Kun YANG Zuo Yi BAO Dao Min ZHUANG Si Yang LIU Yong Jian LIU Hui XING Yi Ming SHAO 《Cell research》2005,(12)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in Henan China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re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AIDS patients. 45 drug naive AIDS patients, 118 AI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ree months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124 AI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six months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were recrui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Information on general condition, antiretroviral medicines, adherence and clinical syndromes were collected by face to face interview. Meanwhile, 14ml EDTA anticoagulant blood was drawn. CD4/CD8 T cell count, viral load and genotypic drug resistance were tested. The rates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were 55.1% and 50.8% respectively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mean CD4 cell count afte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drug naive patien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were 13.9%, 45.4% and 62.7% in drug naive patients, three month treatment patients and six month treatment patients, 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resistance mutation codons and the frequency of mut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continu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mutation sites were primarily at the 103, 106 and 215 codons in the three-month treatment group and they increased to 15 codon mutations in the six-month treatment group. From this result, the 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t strains was inferred to begin with the high level NNRTI resistant strain, and then develop low level resistant strains to NRTIs. The HIV strains with high level resistance to NVP and low level resistance to AZT and DDI were highly prevalent because of the AZT DDI NVP combination therapy. These HIV strains were also cross resistant to DLV, EFV, DDC and D4T. Poor adherence to therapy wa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mergence and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The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was increased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Measures, that could promote high level adherence,provide new drugs and change ART regimens in failing patien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soon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34.
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作为内源指示剂广泛用于评价放牧家畜的食性和食量, 但用于天然草原蝗虫食性的评价研究较少。为了探讨天然草原蝗虫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 本研究以内蒙古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 于2003年7-8月沿降水梯度选择3种典型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 klemenzii、 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 在每个植物群落不同放牧压力下小区随机做20个植被样方, 样方内植物齐地面刈割, 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 取主要植物种测定其链烷模式, 同时采集放牧小区优势蝗虫种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粪便, 测定其链烷模式, 运用链烷技术评价蝗虫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群落中优势牧草种类及其比例不同, 其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 链烷技术可以评价亚洲小车蝗的食性。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在不同植物群落及不同放牧压力下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羊草和大针茅群落中, 亚洲小车蝗是禾草采食者, 主要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且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 分别为0.0619和0.0172; 在小针茅群落中亚洲小车蝗是杂类草采食者, 主要采食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和小针茅, 且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达到0.1815。因此, 放牧不仅改变了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 而且直接影响了亚洲小车蝗的食物组成, 二者对食物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相似文献
35.
36.
超高分辨率毛细管等电聚焦—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观察蛋白质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的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 ,作为一种二维的分离系统 ,对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亚型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系统通过使用中性的涂层毛细管 (80cm长 )、动态的毛细管位置调整方法和鞘流液接口得以建立。蛋白质首先在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根据它们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 ,然后被电喷雾质谱鉴定。已聚焦好的蛋白质区带通过结合阴极移动和重力移动的方法从毛细管中流出而进入质谱仪。由于在此特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 ,有三种血红蛋白A和镰刀型血红蛋白的亚型 (具有几乎相同的电荷分布和分子质量 ,但它们的等电点差异在 0 .0 4到 0 .0 8之间 )和两种乳球蛋白A的亚型 (等电点差异为 0 .6 )被检测到。这些蛋白质亚型的等电点、相对含量和分子质量都通过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同时得到了确定。 相似文献
37.
磷缓解水鳖镉毒害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Cd对水鳖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及Pi对Cd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Cd能抑制水鳖的代谢和生长,使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POD活性增强;当加入0.6mmol/L Pi后,能相对减轻Cd造成的毒害,表现出Pi对Cd的拮抗和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8.
花生NAC类新基因AhNAC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C转录因子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植物特有的转录调控因子,其N端含有高度保守的NAC结构域,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逆境胁迫以及作物的品质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优质出口型大花生'鲁花14'开花后20~60 d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混合cDNA文库,克隆到一个花生NAC类基因AhNACl(GenBank登录号为EU669863).序列分析表明,AhNAC1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 453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12 bp,编码303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34.1 kD,等电点为7.6.通过与其它植物的NAC转录因子的蛋白序列比对,发现AhNAC1蛋白属于ATAF亚族,可能在植物种子发育及逆境反应中起作用.此花生NAC类基因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9.
目的:测定绝经后女性血清瘦素(leptin)与骨密度及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并探讨其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87名40-80岁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leptin以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以及体脂、瘦体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Leptin与髋部总体BMD呈正相关(r=0.162,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Leptin与髋部总体BMD相关性消失,Leptin与BAP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与NTX呈负相关(r=-0.119,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相关无统计学意义。BAP与总体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髋部总体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210,r=-0.236,r=-0.223,P<0.05),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后,相关性都依然存在(r=-0.168,r=-0.187,r=-0.169,P<0.05)。NTx与总体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髋部总体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238,r=-0.232,r=-0.239,P<0.05),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后... 相似文献
40.
我国特有植物青檀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是宣纸纤维来源的重要原材料,现已被列入国家Ⅲ级保护植物。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27个地理种群的628个青檀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8对引物共得到6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5.45%。分析结果表明,青檀在物种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PPB=95.45%、Ao=1.9545、Ae=1.5729、He=0.3335、I=0.4980、Hb=0.3437)。在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PPB=69.98%、Ao=1.6998、Ae=1.4449、He=0.2561、I=0.3793、Hb=0.2656)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Gst=0.23,ФST=0.25)均处于中等水平。华北地区(30°-42°N)和华南地区(22°-30° N)青檀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并不显著。古老的起源历史、较广的分布范围、异交的繁育系统、风媒种子、长命的生活史以及华南和华北地形和植被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青檀目前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叶绿体序列(cpDNA)序列的遗传结构特征对青檀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