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697篇
  194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1.
为了筛选出适合Vero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本研究分别对Vero细胞的培养液、传代比例和接种浓度进行了优化.首先将Vero细胞在不同组合培养液中进行连续3代传代培养,筛选出适宜Vero细胞连续稳定传代的最佳培养液组成.然后分别在不同的传代比例和接种浓度下进行连续3代培养,筛选出适宜Vero细胞连续稳定传代的最佳传代比例和接种浓度.最终结果显示,Vero细胞在1.296%MEM溶液与特级胎牛血清的组合优于其他组合,可满足Vero细胞连续稳定传代.并且在该培养基的培养下,1∶6的传代比例为最适宜Vero细胞的传代比例,3×104/cm2的接种密度为最适宜Vero细胞的接种密度.本研究最终完成了Vero细胞最佳培养体系条件筛选,并证实该条件满足Vero细胞连续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912.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磊  张永娥  邵芳丽  余新晓 《生态学报》2021,41(15):6267-6279
为了探究天然次生林植被及立地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量化植被与立地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比例,为合理抚育冀北山区次生林,提高次生林生产力提供依据,以冀北山地分布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的地段并设置面积为20 m×20 m的样地,以均匀布点与多点混合为原则,按照0-20、20-40、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全钾(Total potassium,TK)、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计量比。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土壤TN与SOC之间保持显著相关(P<0.001),SOC、C∶N与AK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区域冀北山地次生林3层不同深度土壤C∶N平均值(27.74、29.96、29.44)与C∶P平均值(158.86、128.63、119.20)明显高于全国土壤C∶N(11.90)与C∶P(60.00)平均值,N∶P平均值(6.45、4.59、4.70)与全国平均水平(3.56)基本相当,对各深度层土壤N∶P值与土壤TN、TP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N值与N∶P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说明影响N∶P值的主要因素为氮素量的限制。环境因子对3层不同深度土壤的养分指标分别做出48.64%、53.45%及49.23%的解释比例(P<0.001),因子交互后的解释能力相较因子自身的解释能力更强,地形因子与其他因子相交互后,解释比率分别为其单独解释比例的6.45、8.06、3.21倍。从立地条件角度讲,地形因子能够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抚育过程中对地形因子的作用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13.
SELEX技术及Aptamer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几年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的改良与寡核苷酸配基(aptamer)研究应用方面的新进展.Aptamer是指利用SELEX(systematicevolutionofligandsbyexponentialenrichment)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获得的能够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短单链寡核苷酸配基,通常具有纳摩尔到皮摩尔的亲和力.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特点与aptamer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性,使得aptamer在分析化学与生物医药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4.
综述石斛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对充分利用石斛属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5.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家族在自然界碳素循环及农业废弃物中几丁质、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的生物质转化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PCR技术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 strain FXJ 7.023的fosmid基因组文库中成功克隆得到1个全长885bp的编码295个氨基酸残基的包含1个19个氨基酸残基的N-末端信号肽的壳聚糖酶完全编码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已报道的Streptomyces sp.SirexAA-E来源壳聚糖酶csnA同源性为71%,与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来源的csn46A同源性为70%。将该编码区重组入原核表达质粒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plysS,添加IPTG在18℃条件下振荡诱导该蛋白表达,Ni2+-NTA亲和纯化获得分子量为50.3 kDa融合表达蛋白TrxA-SoCsn。该融合重组蛋白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对底物胶体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最大酶活分别为3.673U/mg和1.302U/mg,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7℃和50℃,最适反应pH分别为pH5.0和pH6.0。TrxA-SoCsn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16.
目的:对手术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小儿患者采取系统的整体健康宣教,使得患儿疗程缩短,治愈率高,复发率降至最低,功能康复效果良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疗法切除部分狭窄腱鞘,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及宣教。结果:54例患儿完全治愈,随访3~2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愈后功能良好。结论:细致、周密的做好围手术期对家长及患儿的双重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护患关系融洽,患者自护能力大大加强,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17.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外周血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0例年龄>60岁老年STEMI患者分为远端保护组(GW)和非远端保护组(NGW)。于术前、术后4h、8h、12h、16h、24h、2d、3d、5d分别测定外周血cTnI、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变化及其峰值水平。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远端保护装置。发病后12h两组CK-MB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酶峰提前,发病后6h、12h两组的CTNI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峰值提前。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18.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对爵床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爵床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9.
硫化物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有毒物质。硫醌氧化还原酶是生物体硫化物代谢的一种关键酶。对该酶的发现与分布、序列特征、催化机制、催化特性、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并对该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20.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羟基自由基(.OH)被公认为生物系统中最具活性的活性氧物种,能导致生物体内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OH产生机理是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Fenton反应。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二级自旋捕获和其他分析方法,发现四氯苯醌和其它卤代醌皆可通过不依赖于过渡金属离子的途径,显著促进氢过氧化物(H2O2或有机氢过氧化物)的分解而产生.OH或烷氧自由基,并首次检测到一种新型的、以碳为中心的醌自由基。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一类不依赖于过渡金属离子的卤代醌介导的新型有机类Fenton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