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6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戎人在古代多样性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对其生活历史信息的认知极少。陕西延安黄陵寨头河与史家河战国时期戎人墓地的考古发掘,为了解古代关中地区戎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则以两墓地出土的人骨为研究对象,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讨论先民的饮食结构,探索其经济模式。结果表明: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先民的食谱相似,食谱中植物性食物主要来自粟、黍等C4类作物;除史家河墓地两个个体外,其余先民动物蛋白摄入较少,且未因性别不同而产生食谱差异。史家河墓地战国晚期秦人与早中期戎人的饮食结构相似。结合其他考古资料以及文献可知,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先民吸收关中农业文化后,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农业,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主、农牧混合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52.
为揭示不同人工植被修复模式对喀斯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法研究人工构建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PDOP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PAFP和MADP,PAFP显著高于MADP。(2)三种人工林土壤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总PLF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DOP土壤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总PLFA含量均高于PAFP和MADP,PAFP高于MADP。PDOP的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显著高于MADP。MADP的真菌细菌比显著高于PDOP,但与PAFP无显著差异。(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和C:N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从三种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在喀斯特地区MADP并未显示出酸性土地区混交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势,但混交林的真菌细菌比最高,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3.
以4年生‘蒙原’欧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中多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大。(2)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与各酚类物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个别有差异外,基本也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高。(3)在果实着色膨大期,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总酚最高,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次之,黄酮醇和花青素最低。研究发现,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抗氧化活性随着各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或降低而升高或降低;除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外,着色膨大期是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积累高峰期,同时也是总抗氧化力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954.
目的:对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36ku(OMP36)外膜蛋白进行基因克隆表达,探索研制H.pylori疫苗的新途径。方法:培养H.pylori菌株NCTC11637,采用酚:氯仿抽提和纯化基因组DNA。设计上下游引物,并以该基因组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将目的基因和PET32a( )同时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纯化,连接后,转化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断为987bp,与GenBank公布的H.pylori 26695、ATCC43504及J99序列相比较,同源性高达94%-96%,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99%,GenBank登录号059968。结论:成功克隆了H.pylori 36ku的外膜蛋白的编码基因,其表达产物OMP36有望成为新的Hp疫苗候选分子,为H.pylori疫苗的研制和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5.
目的:为临床诊断提供HBV进入HPT-8的依据。方法:HBV阳性血清(1.5×10~8拷贝/毫升)体外感染HPT-8细胞48h,设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提取感染后传代的各代细胞中DNA用于PCR检测HBV DNA。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滴度。采用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探针对感染的HPT-8细胞中的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标记示踪。结果:ELISA检测感染组细胞第1、2代培养上清中HBsAg阳性,PCR检测感染组第1、2代细胞HBV DNA,结果均阳性。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组细胞上清在第1、2代、3代48h的HBV滴度分别为8×10~4、4.6×10~3、<10~3(拷贝/毫升)。通过胶体金探针的标记: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溶酶体内、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血清中的HBV病毒能进入胎盘滋养细胞,并可从感染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乙肝表面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相似文献   
956.
乙型肝炎的研究可以分为病因学、感染传播机制和防治三部分,涵盖了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过去十年我们才对乙型肝炎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回顾了乙型肝炎的研究史,我们发现正确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路在揭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病毒感染传播、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客观辨证地分析单个机体内部、周围环境和人群间的关系、人群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传统方法和现代高科技的有机结合、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是乙型肝炎研究突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57.
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在大鼠再生肝中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由多种细胞构成,肝再生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细胞分化受基因转录水平调控。为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脂肪细胞分化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作用,本文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Rat Genome230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中表达情况,将三次检验结果相同或相似、在肝再生中表达变化2倍以上、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的基因视为肝再生相关基因。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75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四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44、13、30和1;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88、58、302和90。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313次、下调167次,分为43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脂肪细胞发生和分化相关基因活动多样和复杂。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推测,上述基因不仅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而且参与肝再生的生理生化活动。  相似文献   
958.
959.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NNR,108°45'-109°04'E,33°47'-33°56'N)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rang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Shannxi Province,China and spans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Mt.Qiuling.A transect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NNR to determine the fauna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arnivora and artiodactyla from May 2003 to August 2004.The NNR has 18 mammals (carnivore and artiodactyl),two of which belong to the first class and seven to the second class of state key protected wildlife in China.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ungulates were abundant in the NNR,as all ungulates that were distributed within bit.Qiuling could be found within the reserve.However,only45.5%of the carnivores distributed within Mt.Qinling were detected within the NNR.Among the mammals,there were 12 oriental species (66.7%),1 palearctic specie (5.5%)and 5 widely-distributed species (27.8%).The NNR is a crossing area of palearctic species and oriental species on the zoogeographical regions,and it is a transitional area from the oriental realm to the palearctic realm.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arnivore and artiodactyl in the area showed that their elevation ranges had large differences.The species whose elevation ranges above 1300 m,about 1000 m,and in 450-700 m occupied one thir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pecies richness for the mammals in the NNR peaked at a middle elevation (rising at first,then descending with the increase in elevation).Not only on the southern slope,but also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Qinling,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at 1800-2200 m a.s.l.was the largest (more than 80%),while 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above 2 600 m a.s.l.was the smallest (about 50%).Elevation gradients of species richness for the mammals in the NNR also embodied the mammal distributions among the vegetation types.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at middle elevations was the largest,while 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at middle and low elevations,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ubalpine shrubbery and meadow was relatively smaller.  相似文献   
960.
引物设计前的序列的全面检索,未注释序列的归类,经多序列比对求带有模糊碱基代码标识(IUPAC ambiguity codes)的共有序列,对设计高质量的引物至关重要,是引物设计过程的难点。目前,综合性核酸序列分析软件,单功能应用软件,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均显不足。应用互联网提供的在线生物应用程序实践了一种多程序组合使用设计大数量序列的保守引物的方法,探讨了实现大数量序列的保守引物设计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