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698篇
  19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敲低P型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P)联合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抑制剂etomoxir对肾透明细胞癌Caki-1细胞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验证对照及PFKP shRNA敲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PFKP的敲低效率,分别检测对照组(shCtrl)、PFKP敲低组、etomoxir组(shCtrl+etomoxir)、PFKP敲低联合etomoxir组的增殖曲线。使用Annexin-V/PI染色并用流式细胞检测对照组、PFKP敲低组、etomoxir组、PFKP敲低联合etomoxir组的细胞死亡,研究PFKP敲低联合etomoxir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分别检测对照组、PFKP敲低组、etomoxir组、PFKP敲低联合etomoxir组的ATP水平与脂肪酸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验证了PFKP的敲低效率。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对照组、PFKP敲低组、etomoxir组、PFKP敲低联合etomoxir组的平均细胞死亡率分别为1.1、1.9、13.9、31.3%。PFKP敲低联合etomoxir组Caki-1细胞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PFKP敲低与etomoxir组(P0.05)。PFKP敲低联合etomoxir组Caki-1细胞的ATP水平显著低于单纯PFKP敲低与etomoxir组(P0.05)。Etomoxir的加入抑制了PFKP敲低引起的游离脂肪酸下降(P0.05)。结论:PFKP敲低联合etomoxir对Caki-1细胞呈现协同的细胞毒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in Henan China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re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AIDS patients. 45 drug naive AIDS patients, 118 AI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ree months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124 AI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six months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were recrui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Information on general condition, antiretroviral medicines, adherence and clinical syndromes were collected by face to face interview. Meanwhile, 14ml EDTA anticoagulant blood was drawn. CD4/CD8 T cell count, viral load and genotypic drug resistance were tested. The rates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were 55.1% and 50.8% respectively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mean CD4 cell count afte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drug naive patien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were 13.9%, 45.4% and 62.7% in drug naive patients, three month treatment patients and six month treatment patients, 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resistance mutation codons and the frequency of mut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continu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mutation sites were primarily at the 103, 106 and 215 codons in the three-month treatment group and they increased to 15 codon mutations in the six-month treatment group. From this result, the 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t strains was inferred to begin with the high level NNRTI resistant strain, and then develop low level resistant strains to NRTIs. The HIV strains with high level resistance to NVP and low level resistance to AZT and DDI were highly prevalent because of the AZT DDI NVP combination therapy. These HIV strains were also cross resistant to DLV, EFV, DDC and D4T. Poor adherence to therapy wa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mergence and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The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t HIV strains was increased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Measures, that could promote high level adherence,provide new drugs and change ART regimens in failing patien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soon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03.
为考察人源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11、305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2、25)对2型糖尿病的缓解效果,对2型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菌粉溶液12周.每周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进食量和血糖.实验结束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抵抗试验.实验结束后...  相似文献   
104.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对鄱阳湖区6种野鸭越冬行为和觅食策略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6种野鸭最多的4种行为均为取食、休息、修整和运动.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针尾鸭(Anas a...  相似文献   
105.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年春、夏季,共布设样地291块,有效铗日55269个,调查总面积176.875 km2,记录了啮齿类分布的12个环境因子。捕获啮齿动物419只,分属1目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分别占捕获总个体数的34.13%和27.68%。分析结果显示,卡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捕获率最高的生境类型为沙漠(2.18%);捕获鼠种的主要分布型为耐旱型(98.09%)。12个环境因子在9个生境类型中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保护区啮齿动物分布的生境异质性高。冗余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植被种类、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种数与啮齿类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植被种数数值的增加,除优势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6.
该研究以二倍体紫菜薹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1%、0.2%和0.3%的秋水仙素溶液,在二倍体紫菜薹生长至子叶期时对植株茎尖生长点进行4次点滴处理,鉴定筛选同源四倍体紫菜薹并进行二倍体和四倍体紫菜薹的营养品质比较。结果表明:(1)使用浓度为0.2%秋水仙素溶液点滴4次对紫菜薹的处理效果最好,四倍体紫菜薹的诱导率为6.62%。(2)在形态学上,四倍体植株的叶片、花簇、花器官、角果和种子与二倍体相比都在巨大性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在解剖学上,四倍体植株在气孔密度减小的同时气孔变大,其花粉表现出矩形、梯形以及其他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在细胞学上,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0条和20条;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四倍体植株的DNA分子荧光强度(2 092 385.03)约为二倍体植株(956 725.15)的2倍。(3)植株营养品质方面,四倍体紫菜薹的游离氨基酸、叶绿素总浓度分别比二倍体植株显著增加了228.58%、110.02%,但四倍体紫菜薹的硝态氮、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糖、纤维素总含量分别比二倍体植株显著减少了48.99%、43.20%、45.81%、44.50%、59.97%。(4)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紫菜薹的单株质量、十叶厚、叶宽、叶柄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开展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研究发现,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四倍体紫菜薹的最适浓度为0.2%;四倍体紫菜薹表现出明显的高产性,但多数营养品质极显著低于二倍体紫菜薹。  相似文献   
107.
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容易引起抵抗性,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感染的多功能工具。然而,天然抗菌肽存在抗菌活性低、稳定性低、溶血性高等问题,使其较难应用于临床,所以研究人员对抗菌肽进行改良设计以期获得更高抗菌活性、更低溶血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另外,天然抗菌肽作为一类免疫效应因子而被发现,其表现出的抑菌、免疫调节、内毒素中和等作用,使得研究人员对抗菌肽在抗炎作用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抗菌肽的药物设计方法及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8.
以青砖茶、新鲜苹果汁、西瓜汁和菠萝汁为主要原料进行果茶饮料的研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分析试验对果茶饮料的配方进行工艺优化,以感官评价和吸光值为评定指标,确定果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体积比分别为8∶2的茶汤与苹果汁的混合汁、5∶5的茶汤与西瓜汁的混合汁和3∶7的茶汤与菠萝汁的混合汁混匀调配出的茶饮料的口感最佳,色泽清透,且香气较佳。本研究为黑茶果茶饮料的研 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树木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对树木适应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从时间尺度来看,受树木自身生长和碳储存策略影响,其NSC含量在年际尺度上变化不大。各个气候区树木NSC含量主控因素不同,其在季节尺度上差异明显。从空间尺度来看,在全球或大陆尺度上,受水热梯度影响,树木NSC含量随纬度降低总体下降,但变化不显著。而在地区尺度上,因水热梯度减小,采样频率低,树木NSC含量随纬度降低呈相反趋势。受树种特性及区域微生境影响,树木NSC含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更加复杂。树木NSC含量在不同时空尺度的波动受多个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光合产物合成、呼吸作用消耗以及生长之间的权衡,决定了树木NSC含量的变化动态。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使得树木NSC含量在多时空尺度结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统一样品采集与分析标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并从整株入手,对不同树种及各个龄级的树木NSC含量在多时空尺度上进行测定,探讨NSC储存、转化与分配在树木生长和存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嗜角蛋白真菌感染能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和深部疾病,其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的药物种类之一,但由于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因此多数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患者存在长期、过度使用单一广谱抗生素的情形,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形成,严重制约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加重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的传染风险,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之一。本文就嗜角蛋白真菌致病类型、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机理、耐药性形成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未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以期为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治疗、真菌耐药性形成机理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