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61.
近年来,鉴于心肌组织独有的电生理特性,应用导电纳米材料作为细胞支架开展心肌组织工程研究取得明显进展.碳纳米管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导电特性,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新生鼠心肌细胞中未成熟心肌细胞增殖与成熟心肌细胞进一步发育的作用,但尚未见碳纳米管材料对棕色脂肪来源的心脏干细胞(CSCs)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首先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MWNTs/PMMA)薄膜,并通过一系列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及电镜检测方法,系统评价了MWNTs/PMMA薄膜对大鼠棕色脂肪CSCs活力、增殖能力及向心肌分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明胶材料相比,MWNTs/PMMA薄膜对棕色脂肪CSCs活力、增殖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明显增强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可见的肌管结构,并且表达介导细胞间电化学传导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此外,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碳纳米管与细胞膜间及细胞与细胞之间可直接形成紧密连接,调控细胞行为.本研究首次探讨了碳纳米管导电材料对棕色脂肪CSCs生物学特性影响的规律,证实碳纳米管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促心肌细胞分化作用.作为一种新型导电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在心肌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有望在心肌组织体外构建及心肌梗死治疗性应用中发挥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2.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C57 BL/6小鼠体内外单独应用MENK,或联合IL-2、IFN-γ后,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的表达量及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体外MENK单独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而体外MENK联合IL-2或IFN-γ与MENK单独作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上调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863.
白细胞介素-2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作为一种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能诱导T细胞增殖和分化,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在细胞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白细胞介素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更有利于对白细胞性质的研究及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目前在抗肿瘤治疗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关于白细胞介素-2与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也相当广泛。就白细胞介素-2在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865.
以我室自行分离的对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具有高毒力的Bt菌株B-Pr-88为材料,用PCR-RFLP方法从其质粒DNA文库中筛选到含cry2Ab基因的一个阳性克隆pZF858,序列测定发现,该片段含有cry2Ab全长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902bps,编码由633个氨基酸组成的70.7kD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与已公布的cry2Ab基因同源性均为99.8%,经Bt基因国际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2Ab。根据cry2Ab基因开放阅读框架(ORF)两端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引物L2ab5和L2ab3,PCR扩增获得cry2Ab 完整ORF,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1b连接,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Ab4,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证实该基因表达了60kD的蛋白,生物测定表明,Cry2Ab4对棉铃虫和大豆食心虫具有高毒力,同时对小菜蛾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杀虫活性,而对亚洲玉米螟和甜菜夜蛾没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866.
总状毛霉对4-烯-3-酮甾体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样中筛选到一株能转化甾体的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首次利用该菌株对4-烯-3-酮类甾体衍生物进行生物转化,目的是合成具有潜在活性的羟基类4-烯-3-酮衍生物。转化条件为27℃,220r/min振荡培养4d。转化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通过红外、质谱和核磁分析确定了甾体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黄体酮生物转化得到的产物是14α-羟基-4-孕甾烯-3,20-二酮和7α,14α-二羟基-4-孕甾烯-3,20-二酮;4-雄烯二酮的转化产物是14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1、4α,17β-二羟基-雄甾-4-烯-3-酮和6α,17β-二羟基-雄甾-4-烯-3-酮。研究结果表明总状毛霉具有转化甾体的能力,对4-烯-3-酮类甾体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产物是14α-羟基甾体衍生物。  相似文献   
867.
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Pm039菌丝体中分离纯化到一种疏水蛋白并命名为Po.HYD1,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15kDa。Po.HYD1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100μg/mL浓度下能够降低水表面张力至25.5mN/m。在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存在6μg/mL和24μg/mL两个关键浓度,说明了不同浓度范围内自组装条件的改变。水接触角测定证明了Po.HYD1自组装膜的包被能够逆转固体表面的可湿润性。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揭示了Po.HYD1在云母表面形成厚度4.2±0.1nm“小杆层”;在高定向热裂解石墨表面形成厚度3.2~3.8nm吸附层;在剧烈振荡诱导下的水溶液中形成形状相似、取向一致但体积大小不等的“耳型”颗粒。  相似文献   
868.
目的: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基术的治疗效果,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情况。方法:选取11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25%和VER〈25%两组,观察不同的栓塞材料(电解可脱弹簧圈、水解可脱弹簧圈)和术中血管的痉挛程度(轻、中、重)对栓塞程度的影响;术后随访106例病人,按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分成VER〉25%和VER〈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复发率,用动脉瘤栓塞体积比评价栓塞术的预后效果。结果:动脉瘤栓塞体积比VER〉25%和VER〈25%两组间进行比较,不同血管痉挛情况下和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比较VER〉25%和VER〈25%两组的再出血率也有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在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重要意义,血管痉挛情况、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对评价动脉瘤栓塞术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9.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随机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出现下降,HDL-C水平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6±1.12)mg/L,对照组治疗前的hs—CRP为(3.82±0.84)mgm,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均出现下降,治疗组的hs—CRP为(2.57±0.66)mg/L,对照组的hs—CRP为(3.23±0.66)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两组差异不显著(x2=0.497,P=0.780〉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值得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870.
目的:研究正常雌性Sprague-Dawle(SD)大鼠不同性发育阶段及雌激素诱导性早熟后下丘脑Lin28a和Lin28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于雌性SD大鼠出生后15日(postnatal day 15,PND15)、PND23、PND3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的表达,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变化;2)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诱导的性早熟大鼠随机分为EB-1组和EB-2组,分别于阴道开口(vaginal opening,VO)时及PND56两个时间点处死,相应的发育阶段的大鼠用无菌芝麻油(sesame oil,OIL)作为对照分为OIL-1和OIL-2组;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LH和E2水平变化,并观察性早熟对大鼠阴道开口、体重、顶臀径、胫骨长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1)PND15、PND23和PND35组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表达、血清LH和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EB-1组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表达高于OIL-1组(P〈0.05),血清LH和E2水平与OIL-1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B-2组下丘脑Lin28a和Lin28b mRNA表达高于OIL-2组(P〈0.05),血清LH和E2水平低于OIL-2组(P〈0.05);3)与OIL-2组比较,EB-2组VO时间明显提前(P〈0.01),体重、顶臀长、胫骨长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的性早熟可能导致下丘脑Lin28a和Lin28b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