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5篇
  5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滇产与日产松茸的IGS1-RFLP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fr13I限制性内切酶对采自于云南省16个市县的127个松茸子实体进行了IGS1-RFLP比较分析,发现126个松茸子实体属于A类型,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1例(TF89)为C类型。通过对A类型的IGS1序列分析发现产自云南的松茸有一个CTTT的简单重复,滇产松茸IGS1序列差异不明显。滇产松茸的IGS1-RFLP与日产松茸的主要类型十分相似,两地松茸可能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72.
生防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一株生防用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过程中的芽孢产量。方法:研究通过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生产工艺条件等方法提高了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结果:固体发酵过程中,豆饼粉作用显著,能显著提高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可达到7.1×1010CFU/g。结论:该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优培养基为:麸皮84.4%、稻壳粉10%、豆饼粉5%、硫酸铵0.5%、硫酸镁0.1%、硫酸锰0.05%。生产工艺为料水比为1:1.2,发酵温度为37℃,发酵培养时间为52 h。  相似文献   
73.
正交设计优化缩叶藓属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伟  王助文  曹同 《生物技术》2009,19(5):32-34
目的:建立缩叶藓属(Ptychomitrium)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实验的方法,采用引物562,10号材料Ptychomitrium gardneri为模板对缩叶藓属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Mg2+d、NTPs、引物、模板量、Taq酶量)在4个水平上进行体系优化。结果:确定了缩叶藓属(Ptychomitrium)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为:Mg2+浓度为3.2mmol/L、dNTPs浓度为0.96mmol/L、引物浓度为1.04μmol/L、模板量10ng、Taq酶量1.5U。利用该体系,采用引物564在16个材料中能有效扩增。结论: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以后缩叶藓属植物的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测定了赤狐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总长度为16 723 bp,碱基组成为:31.3% A、26.1% C、14.8% G、27.8% T。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赤狐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除ND3基因起始密码子为不常见的ATT外,赤狐与北极狐、狼、家犬、郊狼的线粒体蛋白质编码遵循相同模式。在控制区的保守序列区段1和2之间发现一段较长的富含AC的随机重复序列。为了验证赤狐与其他犬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12个重链蛋白质编码基因,分别通过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赤狐与北极狐是姐妹群,它们在犬科中都属于赤狐型分支,而灰狼、家犬和郊狼则属于狼型分支,与现有的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5.
悬钩子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悬钩子属植物的调查、研究 ,阐述了该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地理分布 ,栽培状况 ,生理生化特征 ,药用有效成分分析 ,药理作用和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针对当前国内对悬钩子属植物的利用 ,提出了保护野生资源 ,发展人工种植 ,合理利用资源 ,制定中草药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SOP)和中草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鉴定药用有效成分 ,开发相关有机食品和保健产品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6.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高梅香  张雪萍  林琳  沙迪  张利敏 《生态学报》2017,37(7):2206-2216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17kg秸秆还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取中小型土壤动物21779只,分别隶属于58个类群。其中,甲螨亚目、姬跳虫科、棘跳虫科与驼跳科4个类群土壤动物在本地区是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对照样地C中土壤动物密度最高(46591.67只/m~2),土壤动物类群最多(17.17),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大(0.37),样地D中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最多(2.63),样地A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1.72),样地B中土壤动物均匀性最高(0.64)。同时,各样地土壤动物基本都具有表聚性,样地A中土壤动物更趋于生存于上层土壤。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样地A秸秆还田方式相对来说最利于土壤动物生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密度、甲螨亚目动物类群、节跳虫科类群、前气门亚目类群影响较大,是耕作黑土中对秸秆还田方式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今后可以作为考察耕作黑土秸秆还田肥力效应的评价指标。另外,CAA分析表明: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土壤动物类群多为研究区域内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的密度与土壤中有机质、有机碳、碳氮比与全磷的含量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7.
苏芸金杆菌感染粘虫后中肠组织学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程  沙槎云 《昆虫学报》1991,34(1):50-53
本文描述了Bacillus thuringiensis HD-1纯晶体感染粘虫Mythimna separata 5龄初幼虫后,其中肠肠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电镜观察表明:首先线粒体,发生病变,随后,细胞顶部肿胀、胞质电子密度下降,顶部胞质之下的各种细胞器均受损伤.随着病变加重,柱状细胞基膜内褶及杯状细胞质突起,这两个富含线粒体的区域发生病变最为明显.最终,肠壁细胞解体从基膜脱落.  相似文献   
78.
从昆明,石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区的菊科植物根系上群,昆明,石林地区市售洋姜表土,洋姜提取液中污染菌及洋姜表面霉烂处,分离纯化产菊粉酶菌株,共获得105株霉菌,对以上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对产酶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分属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阜孢霉属(Papularia sp.),丝衣霉属(Byssochlamys sp.),指轮枝孢霉属(Stachylidium sp.)。刚毛菌属(Lacellin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地霉属(Geotrichun sp.)毛霉属(Mucor sp.),枝孢霉属(Claddosporium sp.),金孢霉属(Chrys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根霉属(Rhizopus sp.)等13个避的霉菌,是国内未见报道的新的菊粉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79.
A fossil with Gnetum affinity was found in the Jianshangou Member (Barremian Age) of the Yixian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Epoch) of the Jehol Group in western Liaoning, northeastern China. The single fossil specimen is represented by both elongate-cylindrical male spike strobiles which borne within a nodal bract of cauliflorous branch. The spike strobiles have apparent nodes, invisible internodes, and numerous verticillate involucral collars. The microsporangiate units within involucral collars are not seen. The male spike strobiles with verticillate involucral collars occur exclusively in Gnetum; hence, the fossil strobiles are attributed to a new taxon, Khitania columnispicata gen. & sp. nov., 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Gnetum. The general isotopic dating suggests an age of Barremian, ca. 125-122 million years (Myr) ago for the Jianshangou Member. The palaeoecological and palaeoclimatic inference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s of flora and fauna,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fossil locality suggests that the fossil plants grew in a subtropical mesophytic forest and under a warmer climate. The remains of male spike strobiles are the first record of gnetalean macrofossil. It documents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tinct gnetoid morphology and indicates a wider range of distribution of Gnetacea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an present day.  相似文献   
80.
毛尖紫萼藓总RNA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提取苔藓植物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总RNA的方法。以新鲜的紫萼藓为材料,采用改良的SDS的方法,以氯化锂为沉淀试剂,成功地提取了该植物的总RNA。并与其他方法作了对比,结果发现该方法获得的RNA条带清晰、完整性好、纯度高、DNA污染小。可满足反转录及RT-PCR等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