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majority of tetraploid peonies are allopolyploid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hylogenetically distinct diploid lineages. Tetraploid Paeonia obovata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an autopolyploid because it is morpholog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diploid of the same species. The presence of the Adh2 gene in tetraploid P. obovata but the inability to amplify the Adh2 gene from Chinese diploids of P. obovata, however, suggests that the tetraploid was not an autotetraploid derivative of the geographically adjacent diploid populations in China. The Adh gene phylogenies rather suggest that the tetraploid originated from crosses between two geographical races of diploid P. obovata distributed in China and Japan. The intermediate status of tetraploid P. obovata between auto‐ and allopolyploi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es of polyploid origins along the continuous range of genomic divergence. Here we present a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probabilities of polyploid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as a function of genomic divergence between diploid progenitors. The probability of polyploid formation (Pf) is obtained from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production of unreduced gametes (Pg) and the probability of ‘hybridization’ (Ph). Pf stays relatively stable when the genomic divergence is low, and then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enomic divergence between diploid progenitors. The probability of polyploid establishment (Pe), which depends on the rate of appearance of stable beneficial gene combinations and the rate of fertility restor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enomic divergence of diploid parents. Multiplication of Pf and Pe gives an overall probability of polyploid origins (Po) that varies continuously along the genomic divergence between diploid progenitors. © 2004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4, 82 , 561–571.  相似文献   
82.
人类跨膜蛋白TMEM165与酿酒酵母Sc Gdt1均属于阳离子/钙离子交换器家族的成员,在本研究中,通过序列比对在白念珠菌中发现了Sc GDT1的同源基因Ca GDT1,表型互补实验显示Ca GDT1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Sc GDT1基因缺失所造成的钙离子敏感性,证明Ca GDT1是Sc GDT1的同功基因。此外,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敲除了Ca GDT1的2个等位基因。表型筛选结果表明gdt1/gdt1缺失株对钙离子、细胞壁和内质网3种胁迫均不敏感,而对酮康唑和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83.
病毒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病毒感染和传播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的病毒性疾病仍在全球蔓延,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不断发生变异,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对世界各国产生巨大影响,疫情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应对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拟在总结全球抗病毒药物研发整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抗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新冠病毒等重点领域的新药研发进展,提出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建议,为未来研发更加高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
孙晓东  卫荣华  桑明 《生命科学研究》2012,16(5):417-419,427
报道了湖北医药学院1 498名(男746、女752)汉族大学生的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手的惯用、手指嵌合、交叉臂共五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研究显示:1)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手指嵌合、交叉臂的分布在男女性别间有显著差异;2)手指嵌合、拇指类型、惯用手、交叉臂、环食指长等性状存在地区间差异;3)惯用手与扣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5.
利用旷场测试和Y-迷宫测试两种行为模型检测了双侧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 OFC)电损伤或假损伤雄性SD大鼠的新异性探索行为, 探讨了OFC在大鼠探索新异环境中的作用。旷场测试的结果发现,OFC损伤大鼠的行走距离和直立次数较假损组有明显降低;同时,在Y-迷宫测试中与假损伤组大鼠相比,OFC损伤大鼠在新异臂的访问时间和穿梭次数明显降低。提示眶额叶皮质在大鼠新异性探索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EGFL7与肿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GFL7蛋白为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分泌因子,它是血管管腔形成所必需的因子,它的缺乏将导致管腔形成受阻,从而影响血管功能的完善.其在早期胚胎的血管中有较强的表达,而在成年人仅在少数器官(如:心脏、肺脏、肾脏)和肿瘤、炎症组织中有高水平表达.在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中新生血管的作用十分重大,阻断肿瘤新生血管EGFL7的表达将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为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去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19(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9,ADAM19)是新近发现的ADAMs(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家族新成员,在人胎盘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但其在胎盘发生过程中母胎界面的时空表达及功能还鲜有报道.本研究首次就ADAM19在正常胎盘中的时空表达进行了研究,并以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细胞为体外研究模型分析了ADAM19对滋养层细胞侵润和黏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上看,ADAM19在多种滋养层细胞中有广泛的分布,包括细胞滋养层细胞(vctb)、合体滋养层细胞(stb)和滋养层细胞柱(ct),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等.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在孕早期8,9周龄绒毛中ADAM19的表达量较高,但在26周和足月胎盘中其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在JEG-3细胞中瞬时转染ADAM19可以降低其侵润能力同时增强细胞间的黏附.研究结果提示,ADAM19可能是胎盘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滋养层细胞功能的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88.
POLD1基因编码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催化亚基,其表达调控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POLD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本研究首次在POLD1基因启动子中鉴定出CDE/CHR元件,随后通过分析元件序列定点突变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以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转录因子E2F和CDK及抑制因子p21WAF1/Cip1对其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对此元件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DE/CHR元件序列突变后POLD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明显升高,其转录活性不再受到E2F和p21WAF1/Cip1的调控,转录活性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调控消失.与此同时本研究对直接参与CDE/CHR元件调控的蛋白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至少存在3种蛋白复合体能够与POLD1基因启动子中的CDE/CHR元件结合.由此证实,POLD1基因启动子中存在CDE/CHR元件,此元件与POLD1基因转录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调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9.
Tat蛋白在HIV的转录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反式激活HIV的转录,促进HIV长末端重复序列(HIV LTR)的转录和延长.Tat蛋白是去乙酰化酶SIRT1的一种重要底物.Tat的乙酰化与非乙酰化状态在激活转录过程中受高度精密调控.如果Tat乙酰化状态在转录过程中受到干扰,随后其促使的HIV转录也将受到干扰.近来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Tat蛋白介导的反式激活HIV转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SIRT1能对乙酰化的Tat进行去乙酰化,使其能在促使HIV转录的过程中循环利用.同时Tat与SIRT1的结合也会使核转录因子NF-κB的p65亚基处于超乙酰化状态,致使病毒基因组表达.研究SIRT1与Tat的相互关系为治疗HIV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
真菌性角膜炎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合并真菌性角膜炎少有报道。本文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真菌性角膜炎5例,分析其临床和真菌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