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烟粉虱生物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褚栋  毕玉平  张友军  娄蕴萍 《生态学报》2005,25(12):3398-3405
烟粉虱B em isia tabaci(G ennad ius)是一种取食植物汁液的重要农业害虫,同时也是许多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介体之一。烟粉虱被认为是由许多具有明显遗传分化的不同种群即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其中B型烟粉虱是一种入侵性最强的生物型,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由于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地理分布、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及其遗传分化研究对于该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方法包括生物学鉴定、酶谱鉴定以及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分子标记包括RAPD、AFLP、rDNA-ITS1、m tDNA CO I以及SSR等标记。目前,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尤其B型烟粉虱的分类地位仍然存在争议。介绍了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差异、鉴定方法及其遗传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探讨了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分类地位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盐析法提取米糠蛋白,分别选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单独或联合水解米糠蛋白,以从酶解米糠蛋白中分离获得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短肽组分。经Sephadex G-15凝胶层析和SP—Sephadex C-25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各酶解组分,并检测各组分的ACE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米糠蛋白的酶解分离产物中含有较强ACE抑制活性的组分,其中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共同水解时得到的小分子量寡肽组分的抑制活性最强,为后续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山西霍山落叶阔叶林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山西霍山暖温带森林植被片断化后不同地带不同群落边缘的边缘植被的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D),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C),边缘效应强度指数(Z)和各层次各物种的重要值(IV),对霍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1)在群落的各种边缘区,边缘具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作用.(2)距林道边缘10m左右,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一峰值,10m以后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在距自然空地5~10m处是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地段,随后,随进入林内而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在人工林的交错区内是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峰段,随后进入林内逐渐减少。距灌木丛交错区10m以后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3)连翘、羊胡子草等植物是群落的优势种,且大多呈连续分布。  相似文献   
114.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等方法,对辽藁本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幼苗的轴向器官中,以子叶节区下部的初生维管系统先建立,向下发育形成了下胚轴和根的维管系统;再向上通过子叶节区中、上部的分生组织性组织与第1片真叶的叶迹相连;上胚轴一苗的维管系统向下发育与子叶迹相连,至此构成了该幼苗完整、连续的初生维管系统。此外,对幼苗侧生器官子叶片的三出一叉状脉的形成进行了观察,认为该叶脉序属于原始脉序类型。  相似文献   
115.
石菖蒲与马蹄莲幼苗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菖蒲属的分类和系统地位近两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以菖蒲属的石菖蒲及马蹄莲属的马蹄莲为代表进行幼苗的比较解剖学研究,从幼苗结构的视角为菖蒲属独特的分类及系统地位提供证据。研究发现石菖蒲幼苗的子叶节区下部为较原始的“工”字形中始式的单中柱,而马蹄莲为散生中柱;石菖蒲根的维管柱为2—8原型星状中柱,马蹄莲为2—5原型星状中柱。石菖蒲根的内皮层细胞壁为马蹄形五面加厚;而马蹄莲为凯氏带四面加厚。石菖蒲细胞内的晶体为柱状晶,而马蹄莲为针晶。此外在子叶吸器的结构和其它贮藏物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据此认为菖蒲属应从天南星科中分出并单独成科;同时支持菖蒲属位于单子叶植物基部较孤立的系统地位。  相似文献   
116.
利用PEG融合方法,融合甘薯(Ipomoea batatas ) B不亲和群内品种‘koganesengan’和‘bitambi’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共获得45株再生植株。4株再生植株形态上表现出融合双亲的中间特性,其中2株染色体数为融合两亲之和(2n = 12x (2n + 2n) = 180),另外2株分别为41~103和35~100,因细胞不同而不同。经RAPD分析,这4株再生植株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扩增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扩增带。鉴定这4株再生植株为杂交不亲和的B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17.
地理统计学表达的麦二叉蚜及蚜茧蜂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麦二叉蚜及蚜茧峰种群的空间结构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麦二叉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21-61cm之间;蚜茧蜂种群的拟合半变民间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36-55cm之间,并与麦二叉蚜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蚜茧蜂种群是麦二叉蚜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18.
桃一点叶蝉及草间小黑蛛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桃-点叶蝉及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桃-点叶蝉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25.71-37.14m之间,草间小黑蛛种群的拟合并变异函数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25.12-44.06m之间,并与桃-点叶蝉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草间小黑蛛种群是桃一点叶蝉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19.
以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reliculatus)西薄洛托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MS+BA 0.5~1.0 mg/L+IAA 0.1 mg/L 的培养基上利于诱导形成丛生芽, 芽的月增殖系数达到11以上; 在1/2 MS+IAA 0.5 mg/L培养基上并经暗处理3 d最易生根,生根率90%;在蛭石:草炭土=1:1(体积比)基质中移栽驯化效果好。试管植株定植大田后种性不变,生长和结果习性优于种子苗。  相似文献   
120.
从采自西藏海拔在3640~4300米地区的125份土样中共检测到食线虫真菌4个属,共28种。其中纤细梗虫霉Stylopage araea ,滑丝梗虫霉Stylopoge leiohypha和印度单顶孢Monacrosporium  indicum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