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2篇
  免费   1019篇
  国内免费   366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14篇
  1965年   7篇
  1950年   6篇
  187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和亲和层析技术对重金属Cd进行亲和筛选,共获得两条Cd结合肽序列。将展示有Cd2 结合肽的噬菌体单克隆扩增物对不同重金属离子(Cd2 、Cr2 、Cu2 、Co2 、Zn2 、Ni2 )螯合的树脂进行亲和测定,结果表明Cu2 、Co2 、Zn2 、Ni2 对结合肽的亲和力高于Cd2 和Cr2 。抑菌解毒试验进一步确认了Cd2 结合肽对大肠杆菌重金属的解毒作用。显微观察可见金属结合肽与金属螯合树脂混合后分散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92.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cardioform actinomycetes)NA3-540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ManNA)能不同程度地水解槐豆胶、瓜胶、田菁胶和魔芋胶等甘露多聚糖为组分的植物胶,生成系列甘露寡糖;该酶只轻微地水解香豆胶,不能水解β-甘露聚糖、黄原胶、海藻胶;ManNA对槐豆胶、瓜胶和魔芋胶多糖的Km值和Vmax分别为1.75、6.13、3.9mg/mL和2485、1303、853μmol/(min/mg),表明槐豆胶是该酶的理想水解底物。ManNA水解几种植物胶的明显差异,表明甘露聚糖的糖链组成和空间结构明显地影响着β-甘露聚糖酶的水解活性。  相似文献   
993.
细菌群体感应淬灭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参与许多生物学功能的调控,其中包括动植物病原细菌致病因子的生成以及人类某些病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etone,AHL)是调控群体感应系统的关键信号分子。近年的研究表明,不同生物体包括细菌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类别不同的能够降解AHL的群体感应淬灭酶(Quorum—quenching enzyme)。在AHL依赖型致病菌和转基因植物中表达AHL降解酶能有效地抑制QS信号分子的积累,从而阻断了病原细菌的发病机制,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这些新颖的群体感应淬灭酶的发现,不仅为防治细菌侵染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也对研究它们在宿主中的功能和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994.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995.
996.
Expressing proteins of interest as fusions to proteins of the bacterial envelope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with many biotechnological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Autotransporters have recently emerged as a good tool for bacterial surface display. These proteins are composed of an N-terminal signal peptide, followed by a passenger domain and a translocator domain that mediates the outer membrane translocation of the passenger. The natural passenger domain of autotransporters can be replaced by heterologous proteins that become displayed at the bacterial surface by the translocator domain. The simplicity and versatility of this system has made it very attractive and it has been used to display functional enzymes, vaccine antigens as well as polypeptides librari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translocation mechanism of autotransporters have raised several controversial issu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ir use as display systems. These issues include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isplayed polypeptides to remain in a translocation-competent state in the periplasm, the requirement for specific signal sequences and "autochaperone" domai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expression host strain.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ranslocation of autotransporters in order to employ them to their full potential.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translocation mechanism of autotransporters and describ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ir use for bacterial surface display.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代谢解毒酶系,其主要功能是水解和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含有酯键的有毒物质,减缓其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其羧酸酯酶基因克隆和表达有助于深入探索杀虫剂代谢毒理机制。本研究首先对羧酸酯酶基因(CarE4)进行了克隆,并将其插入到pCold TF DNA Vector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最后用疏水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本文成功建立了羧酸酯酶蛋白原核表达和纯化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东亚飞蝗羧酸酯酶的生理功能、结构特点和作用原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共同调节.昆虫HDACs蛋白家族根据其同源性和结构的不同共分为4类,各昆虫物种之间既具有较高的保守同源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物种特异性.HDACs主要参与昆虫的胚胎发育、体节形成、寿命和神经行为等方面的调节.本文从HDACs蛋白的种类、系统发育、生理功能等方面展开,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HDACs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研究昆虫表型可塑性调节机制以及探索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