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3篇
  免费   1395篇
  国内免费   1784篇
  1783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611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913篇
  2014年   1064篇
  2013年   1171篇
  2012年   1389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904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西北干旱荒漠区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西北干旱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82科、484属、1704种,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11个,它们是菊科、豆科、禾本科、藜科,十字花科、蓼科,莎草科、毛莨科、蔷薇科、唇形科和百合科;表征科8个,它们是香蒲科,麻黄科,柽柳科、蒺藜科,胡颓子科、藜科、眼子菜科和蓼科。地理成分多样,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37科,占总科数的45.12%,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亚热带至温带,温带,温带至寒带),共有31科,占总科数的37.80%,热带成分,热带致亚热带成分较少,共14科,占总科数的17.07%。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本地区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中国东部主要松林营养元素循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松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东部主要是马尾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红松林和樟子松林。松林由于树种、起源和年龄的差别,其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在65~200t·hm-2之间(东北地区的原始红松林最高生物量可达360t·hm-2),松林的生物量表现出区域分异的特点。即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林分的生物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松树针叶中5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表现为[N]>[K]≥[Ca]>[Mg]≥[P],而且营养元素表现出因种而异,N的含量为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红松>樟子松,而P和K在油松和红松针叶中含量较高;Ca的含量表现出较大的波动,与其母岩关系密切。松林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积累量中N一般占25%~40%,松林营养元素循环速率受生境,树种、年龄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亚热带地区松林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高于温带地区松林。  相似文献   
103.
下辽河平原降雨中氮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降雨中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2004-2006年下辽河平原连续3年定位收集的降雨观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结果表明:降雨中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这主要与降雨量及空气中NH4 -N浓度变化有关;降雨中DON量与NO3--N含量相当,均接近24%,是雨水中氮的重要组分;与1985年相比,近3年降雨输入到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年氮通量已有较大提高,降雨较多的2005年输入的无机氮量更是20年前的2倍以上;2004-2006年随降雨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平均占可利用肥料氮的28.3%,对农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4.
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荷叶铁线蕨(Adiantumreniformevar. sinense)为我国特有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仅分布于重庆的少数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该种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本研究利用等位酶标记检测了荷叶铁线蕨 6个自然居群共 136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了 5个酶系统的 14个位点,获得了 7个多态位点。结果表明: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荷叶铁线蕨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平均每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 1. 77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 0. 441,期望杂合度(He)为 0. 199,观察杂合度 (Ho)为 0. 235。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也很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 1. 49%,而 98. 5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采用Hardy Wein berg平衡和固定指数F对荷叶铁线蕨的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种群可能是以配子体间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体系。导致荷叶铁线蕨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的破坏以及过度开采所导致的生境片断化使其居群变小、近交率加大、遗传变异趋低,降低了其生存以及进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植物铝离子胁迫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性土壤上,植物的生长受到很大的抑制,铝对植物的毒害是最主要的问题。为了揭示植物铝离子胁迫反应及其耐铝性的机理,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喜人的进展。根据前人研究,对植物铝离子胁迫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在试验材料的处理方面介绍了大田栽培、室外盆栽、室内盆栽、营养液栽培等方法;在耐铝性鉴定方面介绍了受害症状、根相对伸长率等直接鉴定法和化学染色、有机酸分泌量等间接鉴定法;在铝离子胁迫基因研究方面,介绍了基因定位技术、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技术、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6.
黑叶猴是栖息于喀斯特石山地区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由于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10-12月,我们采用样方法调查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黑叶猴的种群分布、数量及保护现状,分析其致危因素,为制定有效管理行动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黑叶猴夜宿地89处,其中有43处夜宿地下方有新鲜排泄物。结合本次调查和访问,确定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为18群100~105只,包括1只全白化黑叶猴成年雌性个体;其中11群分布在保护区内,7群分布在保护区外。猴群由3~12只个体组成。栖息地破碎化和退化是威胁恩城保护区黑叶猴种群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长时间左心辅助循环成功经验进行探讨。方法:于2002年7月9日对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加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的患者施行左心辅助,共23小时40分,抢救成功。结论:左心辅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和可信的救治衰竭心脏的方法,其成功应用有以下4要素:应用时机和病人选择、装置的选择及其表现、操作左心辅助医生对左心辅助理论的理解和对临床情况的判断力、左心辅助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8.
在病理情况下,特别是细胞损伤时,细胞内酶会释放到体液中,造成体液中酶量或酶活性的改变,酶可作为诊断指标来使用。与其他指标相比,酶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上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很多,严重感染者可遗留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血清酶指标可以为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病毒感染所造成血清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运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系统调查了我国15个代表性城市在即食食品(卤肉、烤肉、凉拌菜和巴氏奶)和蔬菜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污染分布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研究,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识别和分子溯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对540份即食食品和蔬菜样品进行定性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并通过PCR检测mecA基因;应用MLST方法确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ST型。【结果】结果发现9.3%(50/540)的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卤肉污染率最高,为16.3%(30/184),其次为烤肉(9.2%,6/65),蔬菜(6/150,4.0%)污染率最低。定量分析发现62.0%的阳性样品污染水平处于0.3–1.0 MPN/g,其中3份阳性样品污染水平≥110 MPN/g。对50株分离株进行24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发现82.0%的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64.0%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株。对mecA阳性分离株进行SCCmec分型,发现均为SCCmecⅣa。所有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共检出14种型别,其中ST3595和ST3847为新ST型。【结论】普遍的多重耐药性表明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已较为严重,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存在潜在威胁。ST型与耐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进一步了解该菌在我国食品中的流行趋势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0.
Vitamin D deficiency has been epidemiologically linked to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other dementias, but no interventional studies have proved causality. Our previous work revealed that the genomic vitamin D receptor (VDR) is already converted into a non‐genomic signaling pathway by forming a complex with p53 in the AD brain. Here, we extend our previous work to assess whether it is beneficial to supplement AD mice and humans with vitamin D. Intriguingly, we first observed that APP/PS1 mice fed a vitamin D‐sufficient diet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vitamin D, suggesting its deficiency may be a consequence not a cause of AD. Moreover, supplementation of vitamin D led to increased Aβ deposition and exacerbated AD. Mechanistically,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rescue the genomic VDR/RXR complex but instead enhanced the non‐genomic VDR/p53 complex in AD brains. Consistently, our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also showed that dementia‐free older adults (n = 14,648) taking vitamin D3 supplements for over 146 days/year were 1.8 times more likely to develop dementia than those not taking the supplements. Among those with pre‐existing dementia (n = 980), those taking vitamin D3 supplements for over 146 days/year had 2.17 times the risk of mortality than those not taking the supplements. Collectively, these animal model and human cohort studies caution against prolonged use of vitamin D by A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