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5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3910篇
  1051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0篇
  1954年   8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小麦幼苗根部在不同渗透势溶液(PEG4000)中经受不同时间胁迫,叶片的RWC和水势下降、膜的RP、R_s和C_i升高。同时P_n下降。它还使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排列发生紊乱、膜受到破坏、基粒间的连接松驰或消失、类囊体片层肿胀和解体、脂质小球增多和淀粉粒消失。相应地叶片的RuBPC活性下降和GO活性升高,从而促进了C_i的累积。此外MDA含量增多是自由基诱发脂质过氧化的结果。这些非气孔因素可能是造成小麦光合作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Differences in niche utilization between two cohabiting eucalypt species (Eucalyptus signata and E. umbra ssp. umbra) on North Stradbroke Island, Qld., are documented, including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growth patterns, seasonality, insect attack and a three month difference in peak seasonal uptake of most essential elemen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niche differences in aiding the coexistence of competing eucalypt species is supported by results using recent theoretical models from niche theory. It is no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niche complementarity amongst cohabiting pairs of eucalypts will place hybrid offspring at a disadvantage relative to homozygous strains. This phenomenon helps explain the scarcity or absence of hybrids in a number of communities where potentially interbreeding species of Eucalyptus coexist. Co-occurrence of species pairs which are capable of interbreeding will not be favored by environmental selection both because of the reduced production of homozygous offspring, and because of the reduced niche separation exhibited by taxonomically closely-related species. Such differences help explain the scarcity of co-occurrence of interbreeding pairs of species of Eucalyptus in relatively unperturbed natur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3.
Three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inoculation methods, inoculation positions, strains of Phoma exigua var. foveata and clones of potato tubers inoculated were analysed using as data dimensions of the lesions and a more general surface score. The assessment of susceptibility was affected by all these factors. The ranking of varieties for resistance altered considerably depending upon whether the surface area or the depth of lesions was considered. Derivation of more complex scores combining these measurements reduced the relative genetic component and hence would be of no value to potato breeders.  相似文献   
24.
以两种常见园林观赏草:白穗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White’)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s)模拟法,研究了不同高浓度臭氧(O3,EO):80 nmol/mol(EO-80)、120 nmol/mol(EO-120)和160 nmol/mol(EO-160)下两种观赏草叶片逆境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短期(7 d)内随O3浓度增加,白穗狼尾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呈下降趋势,拂子茅较对照无显著变化。(2)在EO-120、EO-160下处理7 d时,两种观赏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较对照显著下降,且白穗狼尾草下降的幅度均大于拂子茅。(3)不同高浓度O3胁迫下,两种观赏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均有所升高,其中在EO-160下处理21 d时白穗狼尾草和拂子茅叶片MDA含量分别增加30.2%(P<0.05)和13.5%(P>0.05),表明在EO-160浓度胁迫下白穗狼尾草受到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大于拂子茅。(4)在EO-120和EO-160下处理21 d时,白穗狼尾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24.2%和43.1%,而拂子茅较对照分别下降19.0%和22.9%(P<0.05)。(5)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O3下两种观赏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6)综合以上生理特征比较及主成成分分析表明,佛子茅比白穗狼尾草更耐O3,前者在O3高污染地区可能会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思源  魏钰  苏杨  闵庆文 《生态学报》2021,41(8):3021-3032
大量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地的态度是影响社区参与保护,实现保护地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由此建立了"认知-态度-参与"的行为逻辑。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希望进一步推进社区与保护地的关系,全面提升自然保护管理效率,也建立在对这一行为逻辑的认同之上。为验证社区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并为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持,研究试图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居民的国家公园的"认知-态度-参与"的行为逻辑以揭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深层机制。与一般研究不同在于,本研究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公园,使得本地利益相关方的态度有机会影响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为获得社区"认知-态度-参与"核心观念,探索社区参与的过程和方式,提出促进社区参与的方法,研究采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本地利益相关者采用半结构化开放问题的深度访谈,归纳出概念与范畴,形成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理论。研究首先形成45个概念与13个范畴,通过范式模型研究发现,稳定资源使用权利、引导社区参与决策、保障社区发展权利、创新社区产业模式、提高个体适应能力、降低政策风险影响等六个主范畴能够解释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态度-参与这一行为逻辑。通过归纳主范畴,研究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理论核心在于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自主性、创新性与适应性,其内在机制在于社区参与是一个自主性提高的动态过程,需要通过保障社区生计资源禀赋来实现长期的价值转化,最终使其成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的组成部分。在理论阐释基础上,研究提出从改善社区认知、提升社区参与角度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路径。研究也指出,所提出的社区参与机制理论能够提炼量化指标评价社区参与,追踪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程。  相似文献   
26.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对开发微生物源农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根际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被分离和鉴定,因其产生抑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本文将系统综述铜绿假单胞菌生防菌株的种类及其抑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并进一步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生防菌株的抑菌代谢产物合成机制及其遗传改造,简要讨论铜绿假单胞菌生防菌株抑菌代谢产物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7.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与韩国智异山国家公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智异山被认定为韩国首个国家公园以来,韩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历经50余年。这期间韩国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十分值得我国借鉴。选取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韩国首个国家公园——智异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运用基于最优实践的国家公园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对二者的管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理能力综合得分低于智异山国家公园,在体制建设、保障机制、资源环境管理、社区管理和科普教育五个方面均与智异山国家公园存在一定差距;智异山国家公园在资源本底调查、法制建设、多方参与、环境教育和游憩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十分突出,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补偿和制度约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自然资源权属、资源本底调查、社区组织建设和游憩管理方面则亟待提升。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了强化科研支撑、健全多方参与制度、推进全民福利共享三项建议,针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出了制定《国家公园法》、设置自然保护地顶层规划两项建议,以期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高海拔引起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空间差异造就了其独特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变化,当前研究缺乏针对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选用植被、地形、土壤、气候4个维度共计58个空间化指标,采用频数分布统计方法对这些指标开展了定量分析,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其中,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裸地覆盖度、海拔、土壤温度、年最低温度、年总蒸散发7个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揭示的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可提高灌丛和草地之间、各草地类型之间、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植被类型之间的可区分性,有助于解决青藏高原植被精细分类中广泛存在的灌丛和草地区分、草地类型细分、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识别和山地垂直地带植被识别四个难点问题。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植被精细分类,另一方面也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划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地表物质循环研究等。  相似文献   
29.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西北部的纯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氮负荷增强分解试验,探讨了氮负荷增强对芦苇残体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个氮负荷水平,即NL0(无氮负荷处理,0 g N m-2 a-1)、NL1(低氮负荷处理,12.5 g N m-2 a-1)、NL2(中氮负荷处理,25.0 g N m-2 a-1)和NL3(高氮负荷处理,75.0 g N m-2 a-1)。结果表明,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的分解速率整体表现为NL2(0.00284 d-1)>NL1(0.00263 d-1)>NL0(0.00257 d-1)>NL3(0.00250 d-1),低氮和中氮负荷总体促进了残体分解,而高氮负荷抑制了残体分解,原因主要与不同处理下残体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及pH的明显改变有关。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中的全碳(TC)含量在分解期间均呈不同波动变化特征;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均在分解初期(0-30 d)骤然降低,之后则呈不同波动变化,其中TN含量呈波动上升变化,而TP含量呈小幅波动变化。残留率是影响不同氮负荷处理下残体分解期间碳(C)、氮(N)和磷(P)净释放的共性因素,而氮负荷增强导致的残体基质质量(C/N、C/P、N/P)和主要环境因子(pH、电导率(EC))改变影响了其释放强度。研究发现,在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残体养分的累积与释放发生了明显改变,闽江河口氮负荷水平的增加整体将抑制芦苇残体中C、N养分的释放,但其在分解中后期(90-240 d)可能对P养分释放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查明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水分梯度下胡杨种内竞争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规律,在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选取3条样带,每条样带内依照水分梯度布设3个样方,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与点格局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水分梯度下胡杨林种内竞争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的最适竞争范围为10m; 2)胡杨竞争指数与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P<0.001),胡杨竞争指数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对象木胸径达到20cm以上时,其竞争指数逐渐稳定,且维持在较低水平;3)随水分梯度的降低,胡杨林分竞争指数呈下降趋势;4)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胡杨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5)随水分梯度的降低,胡杨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水分是决定极端干旱区荒漠植被空间分布与结构的主要因子;在胡杨林分管理中,应充分考虑胡杨的种内竞争、空间格局及其与水分梯度之间关系,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