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8篇 |
免费 | 650篇 |
国内免费 | 1157篇 |
专业分类
40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194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184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南方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中的单体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MTT法,研究南方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中的1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10(10-9~10-5mol/L)处理MCF-7细胞48和72 h后,仅化合物4在10-7、10-6和10-5mol/L浓度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8%、46.4%、51.8%和43.6%、61.2%、63.2%,与紫杉醇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相近,且在24~72 h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化合物2仅在10-5mol/L具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率为44.4%和49.6%。因此,1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化合物中,仅baccatin III类化合物2、4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作用最强,活性与紫杉醇相近。 相似文献
232.
为探讨温度对干旱、盐胁迫下黄芪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黄芪属蒙古黄芪和扁茎黄芪2种种子为研究对象,纯净水处理为对照组,NaCl、PEG处理为实验组,设置4个渗透势水平(0、-0.1、-0.3、-0.5 MPa),置于5种不同的温度(10、15、20、25、30 ℃)下,每日观察并记录两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旱盐胁迫下蒙古黄芪和扁茎黄芪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分别为25和20 ℃左右;蒙古黄芪耐高温不耐低温,而扁茎黄芪恰恰相反;但25和20 ℃均适宜两种幼苗生长,包括胚根、胚轴和子叶的生长。蒙古黄芪各处理组(除未发芽的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都比扁茎黄芪长;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使得两种种子的最终发芽率降低,但蒙古黄芪的耐盐性高于扁茎黄芪;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加,二者的发芽均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完全不萌发,但扁茎黄芪的耐旱性高于蒙古黄芪;在相同的渗透势时,尤其是-0.5 MPa,PEG比NaCl对两种种子的影响大;交互胁迫作用下,随着渗透势的增加两种幼苗的鲜重、干重以及胚根、胚轴、子叶的长和宽变化较大;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预测发现:温度25 ℃、NaCl渗透势为-0.1 MPa,温度24 ℃、PEG渗透势为-0.04 MPa的处理是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达到最优化的组合;而扁茎黄芪最优化的组合则为23 ℃下NaCl渗透势为-0.07 MPa的处理,20 ℃下PEG渗透势为-0.13 MPa的处理。 相似文献
233.
[目的]探讨片突菱纹叶蝉Hishimonus lamellatus Cai et Kuo不同种群中枣疯植原体与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和Wolbachia在不同器官组织分布,明确枣园菱纹叶蝉中Wolbachia的感染类型和分类地位,为研究Wolbachia感染对枣疯植原体潜在介体叶蝉生物学及生态学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枣疯植原体和Wolbachia的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片突菱纹叶蝉田间自然种群和实验室种群进行分子检测和鉴定.[结果]田间采集的片突菱纹叶蝉成虫植原体感染率在55%-61%之间,而Wolbachia感染率为3%-4%.田间采集的片突菱纹叶蝉自然种群经室内饲养,在1-4龄若虫中检测到Wolbachia,2-5龄若虫中检测到了植原体.片突菱纹叶蝉实验室饲养无植原体种群在其卵巢、卵和若虫中发现感染Wolbachia,在其唾液腺和消化道也检测到了Wolbachia,感染率在58%-100%之间.基于Wolbachia的wsp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片突菱纹叶蝉体内的2个Wolbachia株系同属于B大组,但不同于B大组其他株系,属于新株系wLam1和wLam2.[结论]片突菱纹叶蝉成虫采自田间种群可以感染枣疯植原体和Wolbachia,无植原体叶蝉实验室饲养种群成虫感染Wolbachia显著高于田间种群,片突菱纹叶蝉体内2个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这一研究结果为Wolbachia作为介体叶蝉生物防治剂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34.
探讨遮阴对玉米穗部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密植栽培条件下的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品种(紧凑型‘中单909’、平展型‘内单4’)和2个种植密度(4.5、9.0万株·hm-2),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田间遮阴试验,设置遮阴(遮阴度65%,小喇叭口期-成熟期)和不遮阴(对照)2个处理,研究遮阴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的穗部发育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阴显著影响春玉米雌穗发育,造成散粉和吐丝期推迟,导致散粉吐丝间隔期延长3~15 d;遮阴显著降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下降50%以上(50.8%~87.0%);密植条件下春玉米穗部特性和产量性能受遮阴的影响显著高于稀植栽培;不同玉米品种相比,紧凑型品种的穗部特性和产量受遮阴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低于平展型品种,紧凑型品种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耐阴性和耐密性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235.
236.
Shi-YouLU Yu-XiangJING Shi-HuaSHEN Hua-YanZHAO Lan-QingMA Xiang-JuanZHOU QingREN Yan-FangLI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5,47(3):343-349
A vacuolar Na^ /H^ antiporter cDNA gene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 Link using the 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 (RACE) method. The gene was named HbNHXI and was found to consist of 1 916 bp encoding a predicted polypeptide of 540 amino acids with a conserved amiloride-binding domain.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the Na^ /H^ antiporters showed that the HbNHXI gene shares 55.3%-74.8% similarity with the vacuolar-type Na^ /H^ antiporters. Transgenic tobaccos that contain the HbNHXI gene, integrated by forward insertion into the tobacco genome, were obtained via Agrobacterium tumerfaciens and characteriz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a^ and K^ ions, as well as proline, in the presence of 300 mmol/L NaCl. The T1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more tolerance to salt and drought than did wild-type plants. Our data suggest that overexpression of the HbNHXI gene could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transgenic tobaccos to salt and drought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the vacuolar Na^ /H^ antiporter. 相似文献
237.
本文报道跃度蝗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1.土们岭跃度蝗Podismopsis tumenlingensis,新种 雄性:体小型。头顶三角形,具中隆线,眼间距宽为触角间颜面隆起宽的2.00-2.26倍。缺头侧窝。颜面倾斜,颜面隆起侧缘近平行,中央具纵沟。触角丝状, 相似文献
238.
1植物名称八宝景天(Sedumspectabile‘StarDust’)。2材料类别顶芽茎段。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启动培养基:MS+2,4-D0.5mg·L-1(单位下同)+KT0.5+6-BA0.5;(2)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6-BA0.1+NAA0.1;(3)生根培养基:1/2MS。以上培养基均含3%蔗糖、0.6%琼脂,pH5.8 ̄6.0。培养温度(25±2)℃,光强40 ̄6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d-1。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无菌材料的处理从圃地栽植的植株上剪取幼嫩顶芽茎段,用洗涤剂溶液浸泡、振荡20min,流水冲洗1 ̄2h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灭菌10 ̄15s,0.1%HgCl2消毒2min,无菌水… 相似文献
239.
植物细胞中的前纤维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结构,在体内处于高度动态变化之中,受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binding proteins)的调节。前纤维蛋白(profilin)是一种单体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在植物细胞中也得到较多的研究。前纤维蛋白除可以结合单体肌动蛋白之外,还可以与磷脂酰肌醇及富含多聚脯氨酸的蛋白质等多种分子结合,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行使着重要的功能。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概述了前纤维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0.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芽孢杆菌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美洲斑潜Liriomyzasativae蝇幼虫防效较好 ,优于伊维菌素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 ,可较好地控制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危害 ,而Btg,Bti,Bs不宜单独用于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阿维菌素用量为 0 2 7,0 3 6,0 45g (a .i.) 667m2 时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防效第 7d校正防效为 65 %左右 ,施药后第 1 1d校正防效为 85 48%~ 99 0 5 % ,施药后第 1 5d校正防效为 90 94%~ 99 89%。伊维菌素 0 5g (a .i.) 667m2 施药后第 3 ,7,1 1d校正防效分别为 61 67% ,90 5 3 % ,90 93 % ,伊维菌素 0 2 5g(a i ) 667m2 相应防效为 5 7.71 % ,84 68% ,85 83 %。Btg ,Bti,Bs施药后第 3 ,7,1 1d校正防效为 3 3 88%~ 5 5 5 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