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6篇
  免费   783篇
  国内免费   46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5篇
  1979年   26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19篇
  1974年   26篇
  1973年   29篇
  1972年   20篇
  197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龙华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3):238-242
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入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942.
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 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943.
溴氨酸降解菌株的分离和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化工厂污泥中中分离到4个对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有显降解和脱色作用的菌株。经鉴定,4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脱色效果最好的N1菌株能以溴酸为唯一碳源生长,其脱色效果受温度和pH影响较大,最佳生长条件是30℃,pH7.2。  相似文献   
944.
在随机引物建库的基础上,通过交叉设计引物及加单链DNA接头,应用RT-PCR技术克隆的家蚕质多角体病毒dsRNA片段Ⅳ的全长cDNA,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该片段长3,262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讯码框,编码一个长1,058氨基酸的成熟多肽。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日本BmCPV片段Ⅳ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  相似文献   
945.
应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波义耳定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器中混合气体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以献数据建立了灭菌器中残留不同量空气时的Antoine方程,导出以压力表读数计算温度的方法。对灭菌时排放空气的必要性给予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46.
低氧提高肿瘤细胞反义VEGF165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反义VEGF1 65基因对食管癌的抑制作用 ,并初步探讨利用肿瘤低氧微环境改善基因治疗的效果 ,采用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含低氧反应元件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用此载体构建了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反义VEGF1 65基因的重组载体。用脂质体将重组载体导入食管癌细胞 ,体外用化学发光光度计测定低氧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节和ELISA法间接测定低氧对反义VEGF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体内利用裸鼠皮下移植实验研究低氧对反义VEGF1 65基因抑瘤作用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 ,用带低氧反应元件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食管癌细胞 ,在低氧培养下可以使报告基因的表达提高 3 780 % ,并可以显著提高反义VEGF1 65基因的表达 ,体内用带低氧反应元件的载体将反义VEGF1 65基因导入食管癌细胞中 ,其抑瘤效果显著优于不含该元件的载体 ,抑瘤率分别为 71 .7%和 5 6 .1 %。反义VEGF1 65基因能显著抑制食管癌的生长 ;利用肿瘤低氧可以实现治疗基因的自主调节 ,改善基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7.
最大信息熵原理与群体遗传平衡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建立了用最大信息熵原理推导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统一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统一解,此解正是Hardy-Weinberg定律所给出的平衡群体的基因型频率,说明当群体信息熵达到最大时,群体基因型频率不再变化,即达到“平衡”。这证明了最大熵分布就是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内在一致性说明,杂交和随机交配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使群体基因型信息熵增大,无序性增,是选择和近亲交配使群体的信息熵降低,有序性增加,育种过程实际就是调节群体信息熵的过程。过程信息熵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最大熵原理意味着在一定的约束条件,选择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分布,从而其分布是最为随机的。最大熵原理在信息,工程,天文,地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成功应用,本文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明了这一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熵是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而最大熵原理则表明了系统发展变化的趋势,系统的最终状态必然是熵增加至最大值的状态,对于任何系统都是如此。因此,群体遗传系统的平衡定律可以统一用最大熵原理进行判定和描述;任意群体的基因型信息熵在随机交配世代传递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基因型信息熵达到最大值时,就称之为达到遗传平衡。本文将信息论原理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揭示了基因信息熵的生物学意义,并表明可以用信息学和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群体遗传学问题。  相似文献   
948.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为我国一类大型珍贵保护动物。我们从其基因组中克隆得到若干约800bp的BamHI高度重复序列并对部分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它们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利用其中一个单元为探针,对限制酶消化后的羚牛基因组DNA作杂交分析,发现其杂交谱带不具有个体及亚种间特异性,说明该重复序列在羚牛基因组中具有保守的分布和排列。在牛科动物中,羚牛BamHI片段与绵羊属和山羊属的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水牛和家牛序列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羚牛与羊亚科物种亲源关系较近的分类学观点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有证据表明,这些片段可能代表羚牛染色体着丝点的卫星DNA单体。  相似文献   
949.
粤东三个中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0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粤东三个中型水库:合水水库、河溪水库、沙田水库进行了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水库多数采样点处于中营养阶段;总氮在0.16~1.58mg·L~(-1)范围内,总磷为0.034~0.15mg·L~(-1)叶绿素则为0.732~6.57mg·m~(-3);浮游植物大部分是中污性至寡污性的种类,以蓝藻、绿藻种类占优势,常见种是微囊藻(Microcystis s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合水水库和河溪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较高,TSI指数在40左右,丰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高于枯水期;而沙田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相对要低,TSI指数在30左右,丰水期的富营养化水平要低千枯水期。说明这三个水库受流域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50.
飞行(学)员ACE基因的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第 16内含子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与运动员耐力水平有关 .为了解这一多态性与飞行员飞行耐力的关系 ,对不同阶段飞行人员ACE第 16内含子基因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显示 ,ACEDD基因型百分率在招飞体检应征人员为 12 5 %、基础飞行学院学员 (未飞 )为 11 5 %、飞行学院初教机飞行学员为 10 0 %、歼击机飞行员为 3 0 % .歼击机飞行员组D等位基因频率及DD基因型明显低于其他 3组 (P <0 0 1) ,而后 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进而观察到 ,飞行员体能测试成绩优者 ,无DD基因型 .提示 ,飞行员体能表现与ACE第 16内含子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有关 ,具有I等位基因者 ,体能较好 ,飞行耐力也较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