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3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480篇
  77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5篇
  1979年   26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19篇
  1974年   26篇
  1973年   29篇
  1972年   20篇
  197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作为第三代生物燃料,大型褐藻类生物质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现有的乙醇工业菌株并不能利用褐藻中的主要成分海藻酸,这个问题是海藻生物乙醇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技术难关。近几年随着对海藻酸裂解酶和海藻酸降解菌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构建了不同的海藻酸发酵菌株,为高效转化大型海藻生产生物乙醇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这篇文章对海藻酸资源概况和海藻酸转化生物乙醇存在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2.
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3个云南地方猪种32-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G6PD、PA、6PGD、PHI、TF等9个 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为0.1875-0.2121,平均杂合度为0.0712-0.1027。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猪种血液蛋白多态程度较高,反映在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Abstract:In this paper,protein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 in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and 32~36 genetic loci in the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were surveyed,Nine of them,such as AKP、CAT、DIA、ES、G6PD、PA、6PGD、PHI and TF,were found to be polymorphic,the mean heterozygosit(H)was 0.0712~0.1027.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 in the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is high,the Yunnan local pig breeds are wealthy in genetic diversity in point of their protein level.  相似文献   
103.
Melanoma is an aggressive skin malignancy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however, successful treatment remains a clinical challenge. Ivermectin, a broad-spectrum antiparasitic drug, has recently been characterized as a potential anticancer agent due to its observed antitumor effect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vermecti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tested the involvement of autophagy in the ivermectin mechanism of action in human melanoma cells. We exposed SK-MEL-28 cells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vermectin (2.5, 5, and 10 μM) for 24 hours. Here, ivermectin-induced apoptosis, as evidenced by the upregulation of cleav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BAX expression, and caspase-3 activity and downregulation of BCL-2 expression. In line with the apoptosis response, ivermectin triggered autophagy. Pharmacological or genetic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further sensitized SK-MEL-28 cells to ivermectin-induced apoptosis. Mechanistically, ivermectin-induced TFE3(Ser321) dephosphorylation, activated TFE3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increased TFE3 reporter activity, which contributed to lysosomal biogene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 and subsequently, initiated autophagy in SK-MEL-28 cells. Moreover, N-acetyl-cysteine, a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cavenger, abrogated the effects of ivermectin on TFE3-dependent autophagy. Taken together, we demonstrated that ivermectin increases TFE3-dependent autophagy through ROS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melanoma cells and that inhibiting autophagy enhances ivermectin-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melanoma cells.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性腺完整的动物为模型调查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于骨矿物质密度、骨结构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究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骨骼健康存在显著风险。本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对照大鼠接受标准实验室饮食(SLD),而试验组中的大鼠喂食富含LEV的实验室饮食12周,并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在骨组织中检查骨标记的浓度,股骨和胫骨均用于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LEV组中,脂肪组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降低,全身骨密度增高,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浓度显著增加。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在性腺完整的大鼠模型中长期施用LEV对骨质不具有负面影响。骨矿物质密度(BMD)的显著增加可能表明LEV对骨质可能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5.
septin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文博  江松敏  余龙 《遗传》2008,30(9):1097-1107
septin是一个广泛存在于除植物以外所有真核生物中的基因家族。最初认为septin家族是与酵母细胞胞质分裂相关的基因家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许多生物体内出现了较大的功能分化, 尤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他们不仅成员众多, 且参与了细胞分裂、细胞极化、囊泡运输及胞膜重构等多个过程。更引起研究人员重视的是: 最近有大量数据表明, 这一家族的一些成员与肿瘤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过程直接相关。因此, 近年来septin家族的功能研究正逐步成为细胞生物学及病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文章将试图从septin基因家族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107.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尺度对林分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计量,分析了林分生物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并对林分年固碳能力与碳汇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兴安岭不同林型从幼龄林到成熟林的乔木层碳密度增长速率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云冷杉(Picea-Abies)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红松林31.4、74.7、118.4和130.2 t·hm–2;兴安落叶松林28.9、44.3、74.2和113.3 t·hm–2;樟子松林22.8、52.0、71.1和92.6 t·hm–2;云冷杉林23.1、44.1、77.6和130.3 t·hm–2;白桦林18.8、35.3、66.6和88.5 t·hm–2;蒙古栎林25.0、20.0、47.5和68.9 t·hm–2;山杨林19.8、28.7、43.7和76.6 t·hm–2。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在幼龄林时林分年固碳量较高,其他林型在成熟林时林分年固碳量较高。7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林型不同林龄的生物量碳密度增幅差异也较大。林分年固碳量在0.4–2.8 t·hm–2之间,碳汇能力较强、碳汇潜力较大。尤其是小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锥虫是人的血液寄生虫,对热带乃至拉丁美洲贫困地区影响极大,但目前的传统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有效性不断降低的问题。根据亮氨酰tRNA合成酶在微生物中可作为药物靶点的事实,在新型抗锥虫药物筛选中,通过对锥虫的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以及该酶活性测定的优化,建立了该酶抑制物的筛选系统。筛选结果表明,这一以锥虫亮氨酰tRNA合成酶为靶标的抗锥虫药物筛选系统可以有效筛选抗锥虫化合物,选出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抗锥虫特异性,并可以用于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和测定其半抑制浓度。使用这一系统筛选到了对锥虫有较好抑制作用,但对人类细胞毒性较小的一系列新型化合物,因而锥虫亮氨酰tRNA合成酶很可能成为开发有效抗锥虫药物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09.
物种编目是区系研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的基础。宁夏维管植物编目对该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宁夏植物志(第二版)》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 按照APG Ⅳ分类系统修订了宁夏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 宁夏有野生维管植物127科597属1,754种, 排名前10的优势科分别是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毛茛科、苋科、唇形科、莎草科、石竹科和伞形科, 这10科共有物种939种, 占宁夏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53.53%; 科的组成以物种数小于20种的科为主, 属主要以小于5种的属为主; 2007年至今累计发现新记录植物230种; 宁夏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科44属65种; 外来归化、逸生及入侵植物9科22属28种。就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而言, 宁夏野生维管植物较为丰富。本研究结果可为《宁夏植物志(第三版)》修订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0.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未造林(CK)与造林年限9 a、18 a和30 a的杨柴人工灌木林,探究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SO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随恢复演替年限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但在恢复演替18 a时出现转折点,恢复演替18—30 a时土壤固碳速率相对减缓;(2)表层0—10 cm土壤DOC、MBC和ROC对恢复演替响应较为敏感,恢复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3)恢复演替年限并未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占SOC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碳库活度。综上所述,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有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SOC积累,但长期恢复演替是否持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固持产生积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