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By using PCR cloning techniques, the DNA sequences of the HMG box regions of sixSox genes (pSox) and the zinc finger domains of twoZfz genes (pZfx) in the giant panda were identified. The giant pandaSox genes fell into two subfamilies,SOX-S1 andSOX-S2. ThepSox andpZfx genes of the giant panda were highly homologous to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in mammals and revealed close substitution rates to those in the primat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Fok Ying T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9770392) and Wuhan Chenguang Plan.  相似文献   
62.
六种鱼的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雅娟  余其兴 《遗传学报》1991,18(5):407-414
我们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鲈形目三种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刺鳅)和鲤形目(鱼句)亚科三种鱼(花(鱼骨)、黑鳍鳈、麦穗鱼)的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系统考察了鱼类常染色体SC的亚显微结构、形成过程和配对行为,比较分析了刺鳅的性染色体SC的异配形态和行为,并绘制了鲈形目三种鱼的SC组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63.
从第二届世界水资源论坛看辽宁的水资源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省份 ,境内分布着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 ,农业也很发达 ,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都很大。本文根据第二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有关会议资料[4 ] 及后续影响 ,从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分布、取用和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6,9] ,对辽宁省水资源危机进行分析 ,对其今后宜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建议与论证。1 第二届世界水资源论坛的简要回顾“第二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是 2 0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水资源领域一次最重要的会议。在世界水资源委员会的组织下 ,在荷兰交通与公共事务及水资源管理部、荷兰住房与空间规划及…  相似文献   
64.
In order to evaluate ecological risk of agrochemicals in common use, joint toxic effects of acetochlor and urea on germin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Pekinensis Rupr)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ater-culture method and the soil-culture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acetochlor and urea,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31.3 mg · kg?1 for acetochlor and 500 mg · kg?1 for urea, ha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rate of seed germination, root elongation and hypocotyl length of Chinese cabbage. The inhibitory rate of the germin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abbage seed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cetochlor or urea. The two agrochemicals in water had a stronger toxicity than these in the soil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Among the three indexes, hypocotyl length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o the toxicity of acetochlor and urea.  相似文献   
65.
乡村城镇化水污染的生态风险及背景警戒值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24  
对江南地区乡村城镇化引起水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估测与相关分析表明 ,地表水BOD5、NO 3 N、苯酚、表面活性剂和降水 pH、Pb、NO 2 N、苯酚及地下水NO 3 N等水质参数与小城镇人口总数存在着一元线性显著正相关 ,地下水氯化物、细菌总数、洗涤剂和地表水CODCr等水质参数与小城镇人口总数存在着指数显著正相关 ,地表水BOD5、苯酚、表面活性剂和地下水NO 3 N、氯化物、细菌总数、洗涤剂及降水pH、苯酚、Pb等水质参数与小城镇人口密度存在着一元线性显著正相关 ,降水NO 2 N与小城镇人口密度存在着指数显著正相关 .并对该地区小城镇人口的背景极限值和最大允许背景密度进行了推算 .  相似文献   
66.
大鳞副泥鳅ZZ/ZW型性别决定的细胞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大鳞副泥鳅是鲤形目、鳅科的鱼类。其2n数为48,核型组成为12m+4sm+32 t(雄性),11m+5sm+32t(雌性)。根据银染带和C带特征分析,证实大鳞副泥鳅为ZZ/ZW型性别决定。Z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其长臂端部有Ag -NOR存在。 W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其长臂末端也有Ag-NOR存在,同时还有一深染的居间C带,这是W染色体独有的带纹特征。 Abstract:Paramisgurnus dabryanus belongs to Cypriniformes,Cobitidae.Its 2n is 48.The karyotype formula is 12m+4sm+32t(in male),11m+5sm+32t(in female).According to the Ag-NORs band and C-band patterns,we consider that its sex determination is of ZZ/ZW type.The Z chromosome is a metacentric one with Ag-NORs located on its arm end.The W chromosome is a submetacentric with Ag-NORs located on the terminal of its long arm.There is a darkly stained C-band on the long arm of W chromosome.This band is a characteric of the W chromosome.  相似文献   
67.
PCR扩增泥鳅和大鳞副泥鳅SRY盒基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保守区的一对引物,研究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基因组中SRY盒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以在泥鳅中扩增出四条带,其长度分别为200,550、940和1000bp。在大鳞副泥鳞中扩增出三条带,大小为200,550和900bp。经Southern杂交显示出二者的阳性带为200和550bp。阳性带在雌雄个体间和两个物种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68.
DNA加合物的形成、诊断与污染暴露指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美娥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83-1987
随着人们对污染生态毒理效应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DNA加合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DNA加合物的毒性机理与DNA加合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DNA加合物现有的诊断方法,包括色谱-质谱法、^32p-后标记法、免疫学法和荧光测定法;最后对DNA加合物的污染暴露指示进行了论述,指出DNA加合物作为有效的分子生物标记物是生态毒理学家用来预测污染物危害效应的警示信号.  相似文献   
69.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壤污染诊断是土壤环境清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诊断,不能表征土壤环境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发展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本文阐述了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研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扼要概述了建立土壤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的考虑及准则,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0.
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根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法,以小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其根生长及活力的影响;借助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Cu、Zn、Cd和Pb4种重金属对根活力的毒性、两两重金属问的联合作用以及各重金属的边际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根活力的影响顺序为Pb>Cu>Cd>Zn;Cu与Cd、Cu与Zn、Zn与Cd以及Cd与Pb元素间的互作效应显著;在0-20mg.L^-1浓度范围内,Cu和zn两元素在最小浓度时的边际效应值最大,Cd和Pb两元素的边际效应最大值却出现在最高浓度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