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9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9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945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严重缺碘对体质及遗传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严重缺碘地区一个容貌特殊,身材较矮,智力低下的人群进行了体质特征及遗传性状的研究,并与国内有关本地区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照,提出人类体质特征和遗传性状除与人种、地理环境异同直接相关外,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也产生影响。并且认为同一人种、民族居住同一地理位置所产生的体质差异应从水文、地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不同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3.
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多数学者已认定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然而栽培稻的籼、粳分化是发生在驯化之前还是在驯化之后,也即普通野生稻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的问题,是十几年来稻作起源研究中争论的热点之一。Second[1]用多个同工酶位点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普通野生稻在驯化为栽培稻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籼、粳分化,即有籼型普通野生稻和粳型普通野生稻之分。Morishima和Gadrinab[2]用24个形态和生理性状及12个同工酶位点和杂交亲合力等方法证明普通野生稻没有发…  相似文献   
24.
25.
A simple and versatile method of in vitro site-specific mutagenesis based 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s described. The complete method required the use of three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and two PCRs. The product of the first PCR was used as one of the primers (megaprimer) in the second PCR. Essentially 100% of the final product incorporated the desired mutation.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ced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26.
27.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新疆地区的小麦近缘植物的7个属22个种的47份材料进行接种,除6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6个属19个种的29份小麦近缘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回接,参试的29份材料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的小麦近缘植物的78.0%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并对小麦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薏苡胚发育及贮藏营养物质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薏苡(Coix lacrym a-jobi)胚发育分下列各期:棒形胚前的原胚期、棒形胚期、胚芽鞘期、1叶期、2 叶期、3叶期、4 叶期、5 叶期及6叶期成熟胚。3 叶期胚具1 条不定根(种子根),4 叶期具2 条,5 叶期及成熟胚期具3 条。不定根与胚根排成1 纵行。营养物质最先在盾片细胞中积累。开花后9 天的1 叶期胚,在盾片、胚芽鞘及胚轴细胞中积累了淀粉,以后遍及成熟胚的各部分。淀粉粒含量与器官发生及生长顺序成正相关,但发育后期,盾片细胞内的淀粉粒含量下降。开花后10 天,盾片细胞中形成含晶体的蛋白质体,晶体含蛋白质及植酸钙镁。以后,这种蛋白质体增多、增大。同时,又形成不含晶体的蛋白质体。一定时期,含晶体的蛋白质体消失,不含晶体的蛋白质体增多,直到胚成熟。开花后13 天,胚芽鞘上部细胞形成蛋白质体。以后遍及成熟胚的各部分,器官发生越早,所含蛋白质体越多、越大。开花后10 天,盾片细胞中产生了脂体,成熟胚的盾片细胞,含有大量的脂体。还观察了胚发育各期与颖果及盾片长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9.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We describe some of the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gestation length among rhesus macaques. 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imed-mating breeding program at the California Reg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 (CRPRC). Information about approximately 700 pregnancies that resulted in 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ies of liveborn young is presented.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se pregnancies was 166.5 days. In this population, older females with higher parities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pregnancies and significantly heavier infants than other females did.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infant sex, month of conception, maternal reproductive history, and paternal identity, had no consistent effect upon gestation l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