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X—5树脂吸附和分离萝卜红色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报道了X-5树脂吸附和分离萝卜红色素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3.0-5.0时,树脂X-5时萝卜红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其吸附容量为82.6mg/g树脂,吸附平衡时间30min,X-5树脂对产生萝卜异味的萝卜苷几乎不吸附,同时用50%的乙醇溶液洗脱,可获得90.8%以上的萝卜红色素。用该工艺生产的色素产品为深红色粉状,色价比国家标准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92.
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PCR技术对象山港4种典型生境(牡蛎养殖区OA、海带养殖区SA、自然岛礁区NR、人工鱼礁区AR)和对照区CK的沉积物反硝化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并探讨了反硝化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在5种生境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沉积物nirS型反硝化细菌丰...  相似文献   
193.
采取人工控制实验,探讨了6种C3、C4草本植物在昼/夜温度指标为20/12℃!36/28℃的范围内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植物比叶面积(SLA)、胞间CO2浓度(ci)与环境CO2浓度(ca)的比值、碳同化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长指标对植物δ13C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C3、C4植物样品的δ13C值分别变化在-28.3‰!-32.1‰和-14.4‰!-17.6‰之间;在C3植物中,油菜δ13C值分布范围最集中,位于-31.1‰!-32.1‰之间;C4植物中,谷子δ13C值分布范围最窄。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3种C3植物的平均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变低,而C4植物δ13C平均值与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型关系,但线性回归结果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单个植物种的δ13C值对温度的响应不同,茄子、高粱的δ13C值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其它4种植物与温度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种具有不同的光合最适温度以及植物δ13C分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4.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03,自引:5,他引:198  
全为民  严力蛟 《生态学报》2002,22(3):291-299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简要地概述了农业面源 水体富营养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了国内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指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难点和建立稳定、和谐与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长久之针。  相似文献   
195.
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华 《生态学报》2004,24(6):1267-1278
生态旅游研究成为当前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但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 ,缺乏深入研究的技术支撑。回顾近 2 0年生态旅游乃至旅游学科 ,使用过或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定性描述方法、生态实验方法、环境监测方法、理化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客流量测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图表分析方法、“3S”技术方法、图象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摸方法、会议研讨等等。首先从分析生态旅游研究方法构成出发 ,逐步剖析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应用、国外研究方法及其演变、生态旅游实证研究等核心问题。简洁地勾勒出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研究方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方法论建设的措施 :(1)稳定并壮大锲而不舍的研究队伍 ;(2 )加强生态旅游特殊矛盾的针对性 ;(3)注重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 ;(4 )重复实验或检测已有方法的普适性 (5 )及时总结、研讨 ,不作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196.
费氏链霉菌HTP6分批发酵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费氏链霉菌HTP6产新霉素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对数生长期最大比生长速率μm为0.0866 h-1, 产物合成期最大合成速率qp为1.1867×10-4 g/(mL×h)。对实验数据与模型模拟值进行拟合检验, 表现出很好的适用性, 实验平均相对偏差小于5%。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对费氏链霉菌产新霉素的发酵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7.
目的建立cTnT^R92Q肥厚型心肌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把cTnT^R92Q基因插入-αMHC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cTnT^R92Q转基因C57BL/6J小鼠。PCR鉴定cTnT^R92Q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表型,RT-PCR检测基因表达,光学显微镜和超声检测cTnT^R92Q转基因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3个不同表达水平的cTnT^R92Q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cTnT^R92Q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内源性cTnT。组织学分析显示cTnT^R92Q转基因小鼠心脏变大,心室壁肥厚,心腔变小,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增多。超声检查显示心室壁变厚,收缩期容积和舒张期容积显著缩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结论cTnT^R92Q转基因小鼠心脏变大,室壁变厚,心腔变小,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间质纤维化以及心肌舒张功能失调,说明成功建立了cTnT^R92Q转基因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为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8.
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关注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至今以丰富的特种稻种质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展特种稻特殊性状遗传分析的同时,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创新黑米、红米、软米、巨胚米、甜米等一系列特种稻新种质,并在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提供应用,为增加稻农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特种稻资源的特殊性状鉴定和评价,筛选具有独特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基因型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将多个特殊性状相聚合,创新赖氨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含量较高,黄酮、花青3-葡萄糖苷、生物碱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水稻种质是今后我国特种稻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9.
将普通小麦“济南177”(Triticum oestivum cv.Jinan 177)原生质体(受体)和经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原生质体(供体)用PEG(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法诱导融合,获得外形偏向小麦的不对称体细胞杂种及后代。经过田间繁育,现已到F5代。对来源于同一个体细胞杂种克隆的不同株系(Ⅱ-2,8-l,Ⅱ-I-8)的F5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与其亲本比较,结果表明,杂种株系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在遗传上均趋于稳定。各杂种株系的染色体与亲本小麦“济南177”之间有多处显著的不同,杂种株系之间也存在差异,推测高冰草的染色体小片段可能进入了受体小麦的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200.
武夷山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cm土壤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增大,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为4.07 g·kg-1,分别为DF、CF和EBF的2.06、3.21倍和3.91倍;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DF、CF和AM(p<0.01),D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EBF、CF(p<0.05),EBF和C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0~25cm土壤层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上层基本一致;在0~10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含量以及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5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武夷山亚热带森林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和土壤湿度可能是调控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